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加料  拼音:jiā liào
1.器物的质料胜过寻常者。如:「加料铝盆」。
2.装填原料。
3.比喻被动过手脚。如:「这件事一定被加料过了,否则不会这么复杂。」
《漢語大詞典》:瓦罂(瓦罌)
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常用以盛酒。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山薪土銼续,村酿瓦罌提。”
《漢語大詞典》:瓦缸
陶制底小口大的容器。 宋 梅尧臣 《和韵三和戏示》:“笭箐画蛤瓦缸醅,海若 淮 壖各寄来。” 明 黄泽《渔父》词:“新蓴长叶鱸渐肥,瓦缸酒熟衔杯时。”
《漢語大詞典》:山沓
堆迭如山。形容器物众多。 唐 苏颋 《大唐封东岳朝觐颂》:“士马山嶫,戈矛山沓。”
《漢語大詞典》:磁罂
一种陶瓷容器。 明 何景明 《观打鱼用东坡韵》:“家僮举网欣得鲜,持向庖丁割为鱠。磁甖始见红尾摇,霜刃旋看锦鳞碎。”
分類:陶瓷容器
《漢語大詞典》:澡瓶
僧人用以贮水的容器。翻译名义集·犍椎道具:“军迟:此云瓶。《寄归传》云:‘军持有二:若甆瓦者是浄用,若铜铁者是触用。’《西域记》云‘捃稚迦’,即澡瓶者。旧云军持,讹略也。”
《漢語大詞典》:倾泼(傾潑)
指液体从容器中倒翻出来。《水浒传》第四五回:“却説本处城中一个卖糕粥的 王公 ……正来到死尸边过,却被绊一交,把那老子一担糕粥倾泼在地下。”
《國語辭典》:容量  拼音:róng liàng
1.中空容器所能容物的量。
2.容纳的数量。如电容量、热容量。
《漢語大詞典》:瓮罂(甕罌)
陶制容器,口小腹大。《方言》第五:“自 关 而东, 赵 魏 之郊谓之瓮,或谓之罌。” 明 袁宏道 《广庄·德充符》:“ 楚 俗尚鬼,其致鬼之物不一,推之皆有至理……瓮罌之鬼,声如歌曲,所附者腰大而嚥细也。”
《漢語大詞典》:珰琅(璫瑯)
亦作“ 璫瑯 ”。 象声词。形容器物碰击所发出的清亮之声。 唐 卢仝 《月蚀诗》:“ 蚩尤 簸旗弄旬朔,始搥天鼓鸣璫琅。”《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冉贵 却装了一条杂货担儿,手执着一玲瓏璫瑯的东西,叫做惊闺,一路摇着,径奔 二郎神 庙中来。”
见“ 璫琅 ”。
《國語辭典》:桶子  拼音:tǒng zi
圆柱形的盛物器具,用木头、铁皮、塑料等制成。如:「昨天下雨时屋顶漏水,他拿了个桶子在下面接水。」
《國語辭典》:水壶(水壺)  拼音:shuǐ hú
装水的器具。
《漢語大詞典》:饷榼(餉榼)
盛放馈送酒食的容器。 明 高启 《江村乐》诗之二:“一犬行随餉榼,羣蛾飞绕繰车。”
《國語辭典》:坛子(罈子)  拼音:tán zi
腹大口小的容器。多用于盛酒、醋、酱油等。
《國語辭典》:火斗  拼音:huǒ dǒu
熨斗。旧时用炭火生热,故称为「火斗」。
《國語辭典》:熨斗  拼音:yùn dǒu
藉热力烫平衣料的金属器具。《红楼梦》第四四回:「又见方才的衣裳上喷的酒已半乾,便拿熨斗熨了叠好。」《老残游记》第二回:「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也称为「电熨斗」、「煴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