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蟾蜍
亦省称“ 玉蟾 ”。 1.玉雕的蟾蜍。盛水容器。多作更漏与文具之用。西京杂记卷六:“﹝ 晋灵公 冢﹞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盛书滴。” 唐 李贺 《李夫人》:“玉蟾滴水鷄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 宋 梅尧臣 《问答·送九舅席上作》诗:“玉蟾蜍,厕君笔砚诚有诸。” 清 金农 《寒夜过荆山人山居》诗:“想见苦吟风烛下,灵龟屏息玉蟾枯。”
(2).月亮的别名。 唐 褚载 《月诗》逸句:“星斗离披烟靄收,玉蟾蜍耀海东头。” 明 无名氏 《飞丸记·月下伤怀》:“抬头问玉蟾,一样团圞,几般堪翫。”
(3).指传说中月宫里的蟾蜍。 宋 杨万里 《木犀花赋》:“盖向者之所闻,乃於兹其良是。摩挲玉蟾蜍而问焉,亦不知名,而字之曰‘桂’。” 明 无名氏 《青莲记·明皇游月宫》:“万古悠悠,玉蟾蜍长厮守。”
《漢語大詞典》:瓦瓶
亦作“ 瓦缾 ”。 陶制的一种容器。 唐 贾岛 《题皇甫荀蓝田厅》诗:“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曹州 南华县 端相寺 ,时尉 李藴 至寺巡检,偶见尼房中地方丈餘独高,疑其藏物,掘之数尺,得一瓦缾,覆以木槃。”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他﹞放下瓦瓶,抹一抹嘴。”
分類:容器
《漢語大詞典》:瓠壶(瓠壺)
(1).一种盛液体的大腹容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周 又有瓠壶,形长一尺二寸六分,濶五寸,口径一寸,两鼻有提梁,取便於用。”
(2).喻虚有其表。《三国志·蜀志·张裔传》:“ 张府君 如瓠壶,外虽泽而内实麤。”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然率皆皮肤狡泽,而怀空抱虚,有似 蜀 人瓠壶之喻,胸中无一纸之诵,所识不过酒炙之事。”
《漢語大詞典》:器小
(1).容器狭小。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方将挹溟海,器小已瀲灧。”
(2).器局狭隘。 汉 桓宽 盐铁论·刺复:“丞史器小,不足与谋。”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庸猥之徒,器小志近,冒于货贿,唯富是图。”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三》:“不知其心易盈者,正由其器小乎!”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二:“我的看法是, 友谅 志骄, 士诚 器小,志骄的好生事,器小的没有长远打算。”
《漢語大詞典》:同器
(1).同一器皿;同一容器。《礼记·曲礼上》:“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孔子家语·致思》:“薰蕕不同器而藏。”
(2).比喻共处;放在一起。晋书·皇甫谧传:“君子小人,礼不同器。”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然黎明书局所印,却又多非《译文》可比之书,彼此同器,真太不伦不类。”
《漢語大詞典》:雷斧
(1).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故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雷州 人﹞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为禁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雷斧研铭:“余经 霅川 ,偶得数雷斧於耕夫。”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雪浪石》:“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王十朋 集注:“ 陈藏器 《本草》云:‘霹靂鉞,伺候震处,掘地三尺得之,其形非一,亦有似斧刃者。’”
(2).形容器物制作精巧,非人工所能为。 明 宋濂 《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3).谓雷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时 八里庄 三官庙 ,有雷击蝎虎一事, 安 问以物久通灵,多婴雷斧,岂长生亦造物所忌乎。”
《國語辭典》:瓴甋  拼音:líng dí
砖块。晋。张协〈杂诗〉三首之三:「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
分類:容器
《漢語大詞典》:酒海
指一种大型的盛酒容器。因其盛酒量多,故称“海”。 唐 白居易 《就花枝》诗:“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水浒传》第八二回:“﹝ 宿太尉 ﹞叫开御酒,取过银酒海,都倾在里面。”《冷眼观》第二四回:“就叫人往上房里去取了一棹十个白玉雕成的酒海来,每隻当中都雕鏤一个小玉和尚坐着。”
《漢語大詞典》:铜荷(銅荷)
(1).铜制的呈荷叶状的烛台。 北周 庾信 《对烛赋》:“铜荷承泪蜡,铁鋏染浮烟。”
(2).古代铜制的计时仪器上的荷叶状容器。《宋史·律历志十三》:“又为烛龙,承以铜荷,时正吐珠振荷,循环自运。”
《漢語大詞典》:鼎器
炼丹容器。 唐 裴铏 《传奇·韦自东》:“二人因以泉涤其鼎器而饮之。”
《漢語大詞典》:瓦钵(瓦鉢)
陶制的容器,似盆而较小。周书·儒林传·卢光:“令 光 於桑门立处造浮图,掘基一丈,得瓦鉢、锡杖各一。”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止不过瓦鉢内斟村酿,那里有金盏内泛羊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还有一个大瓦鉢,满满的盛着一鉢切碎的西瓜皮。”
分類:容器
《漢語大詞典》:瓦瓮(瓦甕)
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晋书·五行志中:“坑器有口属瓮,瓦瓮质刚,亦金之类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澠池 道中,有车载瓦瓮,塞於隘路。”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酒﹞既熟,贮以瓦瓮,用粪扫火烧之。”
《國語辭典》:火葬  拼音:huǒ zàng
用火焚化死者遗体后,将骨灰置于容器中,再予以埋葬或存放。
《國語辭典》:小口  拼音:xiǎo kǒu
未成年的孩子。《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序》:「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
《国语辞典》:药壶(药壶)  拼音:yào hú
用来煎煮中草药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