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血亲家族(血亲家族)  拼音:xiě qīn jiā zú
由有血缘关系的成员所组成的家族。不包括姻亲亲属,多存在于母系社会中。
《国语辞典》:衣缨之族(衣缨之族)  拼音:yī yīng zhī zú
豪门仕宦的家族。唐。皇甫枚《飞烟传》:「天水赵氏第也,亦衣缨之族,不能斥言。」
《国语辞典》:阿萨姆(阿萨姆)  拼音:ā sà mǔ
Asam
十七、十八世纪活跃于德国巴伐利亚的艺术家家族。最著名的有考其麦。达敏(Asam,Cosmas Damian)与依基德。库林(Asam,Egid Quirin)两兄弟,同样擅于雕刻、建筑、绘画,将建筑物内部当做一个装饰整体看。
《国语辞典》:大排行  拼音:dà pái háng
一家族同辈间,依年龄大小排列,称为「大排行」。如:「按大排行算,他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
《国语辞典》:大家长(大家长)  拼音:dà jiā zhǎng
1.家族中年高德劭,握有大权的长者。如:「爷爷在我们家族里,是一位很有威严的大家长。」
2.团体或组织中,握有大权、主导决策的人。如:「校长是领导整个学校的大家长。」
《漢語大詞典》:祖宗家法
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不要说她是妃子,就是皇后,也严禁对国事说一句话。这是规矩,也叫做‘祖宗家法’。”
《漢語大詞典》:族徽
表示某个宗族或家族的标志。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刻划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徽之类。”
《漢語大詞典》:族权(族權)
封建宗法制度下,族长对家族或家长对家庭成员的支配权力。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 中国 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漢語大詞典》:族规(族規)
封建社会宗族或家族的法规。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五章:“ 陈四敏 和 朱蕴冬 就在‘不相结亲’的族规下面,偷偷的爱着。”《人民日报》1964.2.19:“那时不知有多少青年男女,在封建地主的族规族法的干涉下,断送了自己的美好青春。”
《漢語大詞典》:族约(族約)
(1).旧称封建社会宗族或家族的规约。
(2).族正之副。 清 冯桂芬 《复宗法议》:“名之曰族正,副之以族约。族正以贵贵为主。先进士,次举贡生监。贵同则长长,长同则序齿。无贵者或长长,或贤贤。族约以贤贤为主,皆由合族公举。”参见“ 族正 ”。
《漢語大詞典》:族正
清 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清会典·户部·户口》:“又议准,聚族而居,丁口众多者,择族中有品望者一人,立为族正,该族良莠,责令查举。” 清 冯桂芬 《复宗法议》:“宗子死,族人为之服齐衰三月,其母妻死亦然,以重其事,名之曰族正,副之以族约。”
《国语辞典》:源流考  拼音:yuán liú kǎo
记载家族世系的簿册。参见「谱书」条。如姚氏百氏源流考。
《国语辞典》:低音提琴  拼音:dī yīn tí qín
乐器名,弓弦乐器。为提琴家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最低音乐器。高约一百八十五公分,宽约六十公分,四弦,是提琴属中最大的乐器。音域比大提琴低八度,为音色最低的弦乐器。音色低沉稳重,多用于管弦乐团。
《国语辞典》:老祖先  拼音:lǎo zǔ xiān
指称民族或家族中同世系的第一代或历代先人。如:「老祖先们留下的文化宝藏,我们应当好好发扬光大。」
《国语辞典》:普鲁士(普鲁士)  拼音:pǔ lǔ shì
Prussia
国名。位于德国北部。西元一六一八年由德意志霍亨索伦家族统治,以柏林为首都。一八七一年普法战争确立其在德意志帝国内的领导地位,成为盟主。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帝国解体,普鲁士权力缩小。第二次大战后,盟军管制委员会下令废除普鲁士建制,成为历史名词。
《漢語大詞典》:儿无常父(兒無常父)
谓家族和睦,兄弟辈往来无间。父,长辈。晋书·儒林传·氾毓:“奕世儒素,敦睦九族,客居 青州 ,逮 毓 七世,时人号其家‘儿无常父,衣无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