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恐惶悚惧(恐惶悚惧)  拼音:kǒng huáng sǒng jù
惊惶恐惧而感到十分的害怕。《西游记》第三二回:「长老闻言,恐惶悚惧,扯住他虎皮裙子。」
《国语辞典》:恐惧不安(恐惧不安)  拼音:kǒng jù bù ān
恐慌害怕,心里难安。如:「台风夜里突然停电,在恐惧不安的黑夜中,实在难以入眠。」
《国语辞典》:慌了神儿(慌了神儿)  拼音:huāng le shén ér
著急害怕的样子。如:「这孩子走失了,大家都慌了神儿。」
分类:著急害怕
《国语辞典》:魂销魄散(魂销魄散)  拼音:hún xiāo pò sàn
比喻非常惊恐害怕。《红楼梦》第三二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魂销魄散。」也作「魂飞魄散」。
分类:惊恐害怕
《国语辞典》:起鸡皮疙瘩(起鸡皮疙瘩)  拼音:qǐ jī pí gē da
因寒冷、害怕或听到刺耳的声音,皮肤上泛起小米般的小疙瘩。如:「寒风阵阵吹来,不禁令人起鸡皮疙瘩。」
《国语辞典》: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拼音:yī zé yǐ xǐ,yī zé yǐ jù
一方面因父母的高寿而喜悦,一方面因父母的年老而戒惧害怕。语出《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后也用来形容既使人高兴又使人忧惧的事情。《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那颜氏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所喜者,阿寄回来,所惧者,未知生意长短若何?」
《国语辞典》:隔墙掠见腔儿(隔墙掠见腔儿)  拼音:gé qiáng lüè jiàn qiāng ér
(歇后语)虚张声势。比喻使人害怕。《金瓶梅》第四二回:「哥儿,那里隔墙掠见腔儿,可不把我諕杀!」
《国语辞典》:心惊胆慑(心惊胆慑)  拼音:xīn jīng dǎn zhé
形容内心惊畏害怕。《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遣怀中履孝,道广德新,令力义亏,仁者心惊胆慑。」明。孙梅锡《琴心记》第一○出:「一声树拉,一声树拉,不觉心惊胆慑。」也作「心惊胆怕」、「心惊胆落」、「心惊胆寒」、「心惊胆丧」。
《国语辞典》:心惊胆丧(心惊胆丧)  拼音:xīn jīng dǎn sàng
形容极度害怕。明。张四维《双烈记》第三○出:「忽听喊声来,心惊胆丧,急急奔离,天罗地网。」也作「心惊胆慑」。
分类:害怕
《国语辞典》:心惊胆怕(心惊胆怕)  拼音:xīn jīng dǎn pà
形容人恐惧害怕。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力尽身乏。」也作「心惊胆慑」。
分类:恐惧害怕
《国语辞典》:心寒胆碎(心寒胆碎)  拼音:xīn hán dǎn suì
心里怕得连胆都破碎。形容非常害怕恐惧。《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二一出》:「心寒胆碎,悔之作不是。不合共它设计,都是一时情意。」也作「心寒胆落」、「心寒胆战」。
《国语辞典》:心慌胆战(心慌胆战)  拼音:xīn huāng dǎn zhàn
形容惊慌害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家僮回家说知,刘氏心慌胆战,不敢迟延,疾忙顾了一乘轿,飞也似抬到县前来。」
分类:惊慌害怕
《国语辞典》:心胆俱寒(心胆俱寒)  拼音:xīn dǎn jù hán
形容非常害怕。如:「突然刮起一阵强风,吹得门窗卡卡作响,吓得我心胆俱寒。」
分类:害怕
《国语辞典》:心胆堕地(心胆堕地)  拼音:xīn dǎn duò dì
形容极端恐惧害怕。《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卿勿说石郎的事,听得咱每心胆堕地。」
《国语辞典》:畏影恶迹(畏影恶迹)  拼音:wèi yǐng wù jī
害怕自己的身影与足迹。语出《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比喻不明事理,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