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怕势势(怕势势)  拼音:pà shì shì
形容令人害怕,甚至担忧。《官场现形记》第四○回:「我们拿了人家的脑袋来换保举,怕势势的,这保举还是不得的好!」
《漢語大詞典》:肝儿颤
〈方〉形容非常害怕。
分類:害怕
《國語辭典》:杜口裹足  拼音:dù kǒu guǒ zú
闭嘴不说话,住脚不敢前。形容十分畏惧而不敢进言。《战国策。秦策三》:「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國語辭典》:杜口吞声(杜口吞聲)  拼音:dù kǒu tūn shēng
心中有怨恨却绝口不敢作声。比喻非常畏惧。《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國語辭典》:发抖(發抖)  拼音:fā dǒu
身体因寒冷或恐惧、愤怒而颤抖。《老残游记》第四回:「他父亲吴举人一听,浑身发抖。」《文明小史》第三○回:「黄詹事听罢,气得浑身发抖。」
《漢語大詞典》:患御
谓害怕服兵役。韩非子·五蠹:“其患御者,积於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謁,退汗马之劳。” 陈奇猷 集释:“御当係役音近而譌。患役者盖谓患於任兵役者。”
《漢語大詞典》:慌怕
恐惧,害怕。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孙小官 自是小小年纪,不曾经过甚么事体,见了这个光景,岂不慌怕?思量道:‘弄出这人命事来,非同小可!我这番定是死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程宰 ﹞心里慌怕,不敢移动脚步,只在床上高声大叫。”
分類:恐惧害怕
《漢語大詞典》:惶怒
害怕和怒恨。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还记得作《阿Q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怒,硬说是在讽刺他。”
分類:害怕怒恨
《国语辞典》:惶恐不安  拼音:huáng kǒng bù ān
心中惊慌害怕,十分不安。如:「凶手因惶恐不安而向警方投案。」也作「惶惶不安」、「惶悚不安」。
《國語辭典》:惶惶不安  拼音:huáng huáng bù ān
心中惊慌害怕,十分不安。《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也作「惶恐不安」、「惶悚不安」。
《漢語大詞典》:唬骇(唬駭)
吓唬,使害怕。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二:“我当天穿的是军服,而且还带着证章,这样的装束是企图在路上唬骇唬骇人,省些麻烦。” 郭沫若 《天地玄黄·比基尼岛上的试验》:“今天一个有原子弹的国家拿着原子弹去唬骇别人,这不分明也是强盗行为吗?”
分類:吓唬害怕
《國語辭典》:讳疾忌医(諱疾忌醫)  拼音:huì jí jì yī
名医扁鹊三见蔡桓公,皆看出桓公有病,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但桓公却不承认,也不肯就医,终至丧生。见《韩非子。喻老》。后比喻掩饰过失而不愿听人规劝。如:「有缺点就要改进,切莫讳疾忌医。」
《漢語大詞典》:顾悸(顧悸)
顾虑害怕。 清 曾国藩 《湘乡昭忠祠记》:“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己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艰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
分類:顾虑害怕
《漢語大詞典》:骨软斤麻
1.亦作"骨软筋麻"。
2.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
3.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分類:害怕
《國語辭典》:骨软筋麻(骨軟筋麻)  拼音:gǔ ruǎn jīn má
比喻恐惧害怕。《西游记》第一三回:「唬得个三藏魂飞魄散,二从者骨软筋麻。」
分類: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