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宣统(宣统)  拼音:xuān tǒng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西元1908~1911)。
《漢語大詞典》:逊清(遜清)
清 王朝以 宣统皇帝 逊位而告终,故称“逊清”。 茅盾 《虹》八:“他捧着竹纸草订的小本子,一路摇肩膀进来,笑着说:‘小玩意儿,小玩意儿。虽然是小玩意儿,逊 清 末年的掌故都在这里了。’” 张恨水 《金粉世家》第一回:“ 北京 西直门 外的 颐和园 ,为逊 清 一代留下来的胜迹。”
《国语辞典》:南北和议(南北和议)  拼音:nán běi hé yì
1.清宣统三年(西元1911),武昌起义后,革命军与清廷在上海谈判,结果北洋军阀袁世凯趁势要胁清帝退位,并取得政权。
2.民国七年北京政府徐世昌,南方军政府岑春煊,双方派人于上海开会议和,但遭到皖系军阀段祺瑞破坏,未能达成协议。
《国语辞典》:广州起义(广州起义)  拼音:guǎng zhōu qǐ yì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年,黄兴率领革命党人,进攻两广总督衙门,此役党员菁英牺牲颇多,葬于黄花冈者计有七十二烈士,馀者姓名不可考,此役虽失败,然革命声势却已震惊全国,奠定了辛亥革命成功的基础。
《国语辞典》:黄花冈七十二烈士(黄花冈七十二烈士)  拼音:huáng huā gāng qī shí èr liè shì
清宣统三年(西元1911)三月二十九日,由黄兴率领革命党员百馀人袭击两广总督衙门,然因事机败露,起义失败,黄兴受伤走避,其馀殉难者约计有七十二人,合葬于广州黄花冈,统称为「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也称为「七十二烈士」。
《国语辞典》:武昌起义(武昌起义)  拼音:wǔ chāng qǐ yì
清宣统三年辛亥(西元1911),八月十九日(阳历十月十日),革命党在武昌起义,各省响应,遂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
《國語辭典》:国币(國幣)  拼音:guó bì
由政府铸造而通行于全国的钱币。
《漢語大詞典》:弼德院
官署名。1911年( 宣统 三年)仿 日本 枢密院设立,为顾问国务的机关。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成立未几, 清 朝即亡,实际上并未发生任何作用。清史稿·职官志六:“弼德院,院长,副院长,各一人。顾问大臣三十有二人。掌参预密勿,朝夕论思,并审议洪疑大政。”
《漢語大詞典》:十九信条(十九信條)
指1911年( 宣统 三年)11月 清 政府颁布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武昌 起义爆发, 清 朝贵族为保持其垂亡的封建皇朝,玩弄立宪骗局,宣布实行责任内阁制,皇族不得为总理大臣,皇室经费听由国会决议,皇帝权限和皇室大典由宪法规定,但仍规定皇位世袭,不受侵犯。 毛泽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这个宪法草案也总结了从 清 朝末年以来关于宪法问题的经验,从 清 末的‘十九信条’起,到 民国 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直到 蒋介石 的伪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