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讯录(訊録)
谓省察、审讯囚徒罪状。 元 袁桷 《新建鄞县尉厅记》:“廨毁于兵,踰五十年,尉率其兵徒,随所寓,无常地,讯録之所,不具於观瞻。”
《漢語大詞典》:讯明(訊明)
审讯明白。 樊增祥 《批郭士全呈词》:“惟近来刁拐之风甚炽,姑准唤案讯明严惩。” 樊增祥 《代定兴公批已革武举阮大德上控山阳沉令呈词》:“此亦案内关窍,尤应确切讯明。”
分類:审讯明白
《漢語大詞典》:讯究(訊究)
审讯查究。隋书·东夷传·倭国:“每讯究狱讼,不引承者,以木压膝,或张强弓,以弦锯其项。” 清 林则徐 《密访汉口一带匪徒饬汉阳县照单严拿札》:“由县先行讯究録供,禀覆核办。” 樊增祥 《批司书党恂禀词》:“惟据称情实难甘,姑准覆集讯究。”
分類:审讯查究
《漢語大詞典》:讯结(訊結)
审讯结案。《 黄濬 《花随人圣盦摭忆》《光绪政要》:“ 杨乃武 、 葛毕氏 均称寃抑,翻异前供,未能讯结。” 梁启超 《呈请改良司法文》:“谓宜於法院完全成立之地,则扩充违警罪范围,将轻微案件移归警署讯结。”
分類:审讯结案
《漢語大詞典》:审期(審期)
(1).确切的日期。 汉 王充 论衡·气寿:“兵、烧、压、溺,遭以所禀为命,未必有审期也。”
(2).审核或审讯的日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编审册单,磨对既清,须十日大张告示,预示审期……审某乡某里某甲,其新旧里书册房,俱执新旧册单,伺候查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即刻掛牌示,次日午堂听审。盖审期断不可缓,讼人临审,亲族朋友,远来看审,俱要款待,若再守候,穷民必更多费矣。”
《漢語大詞典》:廷讯(廷訊)
在朝廷上审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是冬, 张广泗 至京廷讯,责以挟师观望之罪。”清史稿·宣宗纪一:“上廷讯 张格尔 ,磔於市。”
《漢語大詞典》:庭审
法庭正式开庭审讯。例如:进行庭审。
《漢語大詞典》:指供
审讯人员指定被告按主观性审判意图招供
证人指出案犯特征,提供有关证据。例如:指供是审判的一个重要环节。
《漢語大詞典》:杂鞫(雜鞫)
会同审讯。元史·泰定帝纪:“ 息州 民 赵丑斯 、 郭菩萨 妖言 弥勒佛 当有天下,有司以闻,命宗正府、刑部、枢密院、御史臺及 河南 行省官杂鞫之。”
分類:会同审讯
《漢語大詞典》:鄙讯(鄙訊)
谓狱吏粗野的审讯。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对答鄙讯,縶此幽阻。” 戴明扬 校注:“鄙讯,即指狱吏之讯。”
《漢語大詞典》:驳审(駁審)
(1).驳问审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桐公:“自 戴 入井,邻人殴杀其妇,为妇翁所讼,驳审年餘,仅存皮骨而归。”
(2).驳回再审。红楼梦第一百回:“不想刑部驳审,又托人花了好些钱,总不中用。”
《漢語大詞典》:传审(傳審)
法院发出传票,通知当事人到庭听候审讯。
《漢語大詞典》:面讯(面訊)
当面审讯。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叛贼·妖妇人:“命 北京 、 山东 境内尼及女道士,悉逮至京师面讯。”
分類:当面审讯
《漢語大詞典》:磨问(磨問)
仔细审讯;盘问。《元典章·刑部二·繫狱》:“司县罪囚既係事发到官,必须磨问取责,追勘明白。”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二折:“为甚的审缘因,再三磨问,也则是恐其中暗昧难分。”《三国演义》第二三回:“ 操 再三磨问。 平 怒曰:‘我自欲杀汝,安有人使我来?今事不成,惟死而已!’”《水浒传》第一一一回:“但有北边来的人,须要仔细盘詰,磨问实情。”
《漢語大詞典》:解审(解審)
解送审讯。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两造未服,争讼求胜,自巡抚中丞,直指使者,藩臬之长,守巡二道,隔隣监司,纷然批行解审。”《清会典·刑部·刑律断狱》:“至缓决人犯,解审一次之后,情罪无可更定者,止令有司叙由,详报,停其解审。”
分類:解送审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