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参覈(參覈)
考察审核。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至於参覈之而图成,熟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 清 张岂之 《〈适可斋记言〉序》:“窃尝盱衡时局,参覈至计。”
分類:考察审核
《国语辞典》:不当官(不当官)  拼音:bù dāng guān
未经政府审核、批准。《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原来这人家是隐明的娼妓,又叫做私窠子,是不当官吃衣饭的。」
《国语辞典》:核可  拼音:hé kě
审核后许可。如:「这套设备金额过于庞大,必须请示上级核可,才能添购。」
分类:审核许可
《漢語大詞典》:隐覈(隱覈)
审核,查实。后汉书·孔融传:“辟司徒 杨赐 府。时隐覈官僚之贪浊者,将加贬黜, 融 多举中官亲族。”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隐覈之法,凭乎簿书,簿书既广,必藉众功,藉众功,则政由羣吏。”
分類:审核查实
《漢語大詞典》:比详(比詳)
考校审核。庄子·天道:“礼法度数,形名比详,治之末也。” 成玄英 疏:“比者,校当;详者,定审。” 陆德明 释文:“比较、详审。”
分類:考校审核
《國語辭典》:覆审(覆審)  拼音:fù shěn
再行审讯或审判。如:「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于第二审上诉制度,系采覆审制。」《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御史分付开门,仍唤鲁学曾一起覆审。御史且教带在一边,唤梁尚宾当面。」《老残游记》第一七回:「宫保只有派白太尊覆审的话,并没有叫阁下回省的示谕,此案未了,断不能走。」
分類:再次审核
《漢語大詞典》:刷尾
元 代官吏审核所属各衙门处理之狱讼案卷后,作出结语写在纸上,粘在卷后称刷尾。《元典章·台纲二·照刷》:“刷住稽迟文卷於刷尾上标写‘稽迟’或‘违错’二字。於刷尾纸上标‘照遇’二字。於‘刷尾’缝上使墨印刷‘讫’字。”
《漢語大詞典》:关检(關檢)
审核检查。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举人应及第者,关检无籍者,不得与第。”
分類:审核检查
《漢語大詞典》:覈考
审核拷问。后汉书·班彪传上:“ 固 弟 超 恐 固 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闕上书,得召见,具言 固 所著述意。”
分類:审核拷问
《漢語大詞典》:参核(參核,參覈)
参校核对。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通番之始:“今参核明史及中外纪载之书,著其可考者於左。” 吴稚晖 《书〈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后》:“所谓一切名词,与其穿凿译义,徒为晦拙,不若译音,而参核西文,尚有对照之功用。”
參覈:考察审核。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至於参覈之而图成,熟究之而书具,然后利害之实明。” 清 张岂之 《〈适可斋记言〉序》:“窃尝盱衡时局,参覈至计。”
《漢語大詞典》:审校(審校)
审核校正。《元典章·吏部七·公事》:“今后凡各掌行之事,当该省缘(掾)每日一内销,都事每旬一检举,员外郎每月一审校,错者依例改正,迟者随事举行,毋使日积月增,文繁事弊。”
分類:审核校正
《漢語大詞典》:审参(審參)
审核参酌。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判木夹:“今与明公陈之,望审参焉。”
《漢語大詞典》:洗核
同“洗覈”。
清理审核。
分類:清理审核
《漢語大詞典》:洗覈
清理审核。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臣谓宜使所在各条公用公田秩石迎送旧典之外,守宰相承,有何供调,尚书精加洗覈,务令优衷。”
分類:清理审核
《漢語大詞典》:审编(審編)
谓审核在编制的人丁赋役等。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马政》:“ 宣德 间,令 北直隶 三丁养騍马一匹,二丁养儿马一匹,十年审编一次。” 清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凤宁徽:“其起差重,故其编丁不得不多。其派丁多,故其审户不得不密。期以三年为限,而法以三等九则为準……此审编之大较也。”
《漢語大詞典》:审期(審期)
(1).确切的日期。 汉 王充 论衡·气寿:“兵、烧、压、溺,遭以所禀为命,未必有审期也。”
(2).审核或审讯的日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编审册单,磨对既清,须十日大张告示,预示审期……审某乡某里某甲,其新旧里书册房,俱执新旧册单,伺候查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即刻掛牌示,次日午堂听审。盖审期断不可缓,讼人临审,亲族朋友,远来看审,俱要款待,若再守候,穷民必更多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