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审决(審決)  拼音:shěn jué
审查裁决。《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只待原首人来,即便审决。」
分類:审察决定
《漢語大詞典》:监定(監定)
谓紧紧监视。《水浒传》第五一回:“我们却也要容情,怎禁被原告人监定在这里要絣,我们也没做道理处。”《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正在踌躇,大尹蚤已瞧破,就走下来亲验。那忤作人被大尹监定,不敢隐匿,一一实报。”
鉴定。审察决定。监,通“ 鉴 ”。旧唐书·刑法志:“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明法,遂无凭準。宜广召解律人条义疏奏闻,仍使中书、门下监定。”
《漢語大詞典》:察辞(察辭)
谓审察言辞的真伪虚实。书·吕刑:“察辞于差,非从惟从。” 孔 传:“察囚辞,其难在於差错,非从其伪辞,惟从其本情。”周礼·地官·乡师:“若国大比,则考教、察辞、稽器、展事,以詔诛赏。” 孙诒让 正义:“云察辞,视吏言事知其情实不者。辞,即言事之辞;吏,谓州长以下至比长,所言事皆察之士师;云察狱讼之辞,以詔司寇断狱弊讼,此察辞亦兼有狱讼之辞矣。”
《漢語大詞典》:察度
观察长度。
犹审察测度。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太师慎维深思,内观民务,察度情伪。”史记·赵世家:“ 徐越 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 清 曾国藩 《复吴仲宣》:“前奉諭旨垂询,即于闰月二十七日奏復,适 僧 邸以调 苗 函商,亦即据实转告,日昨摺回,尚不以此议为非,飭交 僧 邸察度办理。”
《漢語大詞典》:审别(審别)
审察辨别。后汉书·黄琼传:“陛下不加清澂,审别真伪,復与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蹂。”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 锦华 一壁走一壁侧耳审别,‘好象是 王先生 的声音。’”
《漢語大詞典》:察断(察斷)
审察判断。荀子·致士:“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然后中和察断以辅之,政之隆也。”
分類:审察判断
《漢語大詞典》:省白
审察昭雪。新唐书·陈子昂传:“诚宜广愷悌之道,敕法慎罚,省白诬冤,此太平安人之务也。”
分類:审察昭雪
《漢語大詞典》:审敌(審敵)
审察敌情。 清 龙启瑞 《跋〈苏明允集〉后》:“ 明允 著几策二篇,首言审敌。”
分類:审察敌情
《漢語大詞典》:审鉴(審鑒)
(1).审察借鉴。 三国 蜀 诸葛亮 《正议》:“昔在 项羽 ,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鑊,为后永戒。 魏 不审鉴,今次之矣。”
(2).仔细鉴别。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鄙体、俗体,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
《漢語大詞典》:慎察
留心审察。新唐书·李勣传:“我子孙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厉言行,交非类者,,急榜杀以闻,毋令后人笑吾。”
分類:留心审察
《國語辭典》:详情(詳情)  拼音:xiáng qíng
1.详细的情形。如:「详情见面后再谈。」
2.详察实情。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大人详情,他自姓蔡,我自姓张,她婆婆不招俺父亲接脚,她养我父子两个在家做甚么?」《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公公!你详情他千乡万里,带著奴家到此,岂有没半句说话,突然去了?」
《漢語大詞典》:善详(善詳)
谓详加审察。语出《孔子家语·弟子行》:“ 孔子 曰:‘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详,欲给则豫。’”宋书·武帝纪上:“此宜善详之,云何卒尔便答!”
分類:审察
《漢語大詞典》:省答
审察回复。《汉书·翼奉传》:“臣前上五际地震之效,曰极阴生阳,恐有火灾。不合明听,未见省答,臣窃内不自信。”
分類:审察回复
《漢語大詞典》:鉴亮(鑑亮)
亦作“鉴亮”。 审察并原谅。 明 屠隆 《綵毫记·远谪夜郎》:“白寃状甚明,儻皇情不鉴亮,臣情愿让王爵,辞恩赏。”捻军史料丛刊《李鸿章信稿·答英西林书》:“弟既叨舟谊,又属梓乡,岂恝然若此耶?仍希曲为鉴亮。”
分類:审察原谅
《國語辭典》:台鉴(臺鑒)  拼音:tái jiàn
1.对对方裁决、审察的敬辞。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鲁肃不敢自专,君侯台鉴不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况且爷爷不责小的不孝,反责母亲,小的至死心里不安。望爷爷台鉴!」
2.书信中请对方阅看的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