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空言虚辞(空言虚辞)  拼音:kōng yán xū cí
空虚的言辞。指不实在或不切实际的话。《吕氏春秋。先识览。知度》:「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说。」
《国语辞典》:具体名词(具体名词)  拼音:jù tǐ míng cí
对抽象名词而言,表示事物的实体、有实在而具体的形象可见的名词,如山、水、花、木等。
《国语辞典》:说的比唱的好听(说的比唱的好听)  拼音:shuō de bǐ chàng de hǎo tīng
讽刺一个人口才虽好,却不实在。如:「他是说的比唱的好听,谁知道事实会是如何呢!」
《国语辞典》:一步一个脚印儿(一步一个脚印儿)  拼音:yī bù yī ge jiǎo yìn ér
比喻做事稳妥实在,每一步都能脚踏实地的做。如:「编辑辞典要一步一个脚印儿,不能只求速成。」
《国语辞典》:鲋鱼困涸辙,难待西江水(鲋鱼困涸辙,难待西江水)  拼音:fù yú kùn hé chè,nán dài xī jiāng shuǐ
鲋鱼处于乾涸的车辙轨迹中,实在没有时间等待遥远的西江水来滋润它。典出《庄子。外物》。比喻人窘困危急,急需别人帮助。《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鲋鱼困涸辙,难待西江水,比人之甚窘。」
《国语辞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拼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听说的不实在,亲眼见到的才可靠。如:「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今天总算见到他的厉害了吧!」
《国语辞典》:有一句说一句(有一句说一句)  拼音:yǒu yī jù shuō yī jù
心中若知一句,口中便说一句。比喻实在而不撒谎。《金瓶梅》第九一回:「小媳妇你是本县官人,不比外边媒人快说谎。我有一句说一句,并无虚假。」
《国语辞典》:并不是(并不是)  拼音:bìng bù shì
实在不是。如:「他只是穷极无聊瞎起鬨,并不是有意制造纷争,请大家多包涵。」《文明小史》第三七回:「这人是我们堂里的学生,只因他有些疯病,在外混闹,进那手枪是空的,没有弹子,并不是真要干犯大师。」
分类:实在
《国语辞典》:捕影拿风(捕影拿风)  拼音:bǔ yǐng ná fēng
比喻事物虚幻而不实在。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也作「系风捕景」。
《国语辞典》:并无此事(并无此事)  拼音:bìng wú cǐ shì
实在没有这件事情。《通俗常言疏證。人事。并无此事》引《杏花村剧》:「叔叔嗄,侄儿并无此事。」
分类:实在
《国语辞典》:绝对论(绝对论)  拼音:jué duì lùn
哲学上认识论的一派。指客观的实在离认识作用而独存,故真理一定不变。
《国语辞典》:唯名论(唯名论)  拼音:wéi míng lùn
既不承认普遍概念存在于实在事物之中,亦不承认其存在于思想之中的哲学主张。认为事物先于概念而存在,概念只是空名,不能反映事物的特性和本质。相对于实在论而言。
《国语辞典》:实葫芦(实葫芦)  拼音:shí hú lu
比喻心思实在,不知变通。如:「他是个实葫芦,脑筋不大转得过来,你可要多担待些。」
《国语辞典》:实体论(实体论)  拼音:shí tǐ lùn
为哲学的一部门。研究事物实在的终极本质,即讨论所有事物的共同点及此共同点所具有的特性。也称为「形而上学」。
《国语辞典》:四柱册(四柱册)  拼音:sì zhù cè
旧时指官署交代款项的帐簿。可分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项。也称为「四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