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魏文帝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之孙,京兆王元愉第三子,母杨奥妃,南北朝时代西魏建立者。政权被宇文泰父子控制。大统十七年三月庚戌(551年3月28日),元宝炬去世,虚岁四十五,四月庚辰(551年4月27日)葬于永陵,上谥曰文皇帝,史称西魏文帝。嫡长子皇太子元钦嗣位。
全后魏文·卷十三
帝讳宝炬。孝文帝之孙,京兆王愉之子。历安南将军、大鸿胪卿。永安末封南阳王,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太昌初进太尉,永熙中进太宰。以三年闰十二月即位,是为西魏,改元大统。在位十七年,谥曰文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0—568 【介绍】: 北周沛国沛人,字宝义。少好读书,兼善文笔,为梁上黄侯萧晔所器重。仕梁,元帝时宜丰侯萧循为雍州刺史,璠为循平北府司马。旋在南郑降宇文泰,以为中外府记室,迁黄门侍郎。明帝时官内史中大夫,掌制诰,在职不合于时,左迁同和郡守,善抚羌民。有《梁典》。
全后周文·卷十九
璠字宝义,沛国沛人,徙居广陵,仕梁为王国常侍,出为萧循北徐州主簿兼记室参军,领刑狱。循为梁州,复为参军,领南郑令,补华阳太守。元帝承制,授树功将军、镇西府咨议,仍为循平北府司马。武陵王纪称制,召为中书侍郎,又以为黄门侍郎,复以为循随郡王府长史,加蜀郡太守。寻降于魏,为文帝中外府记室,迁黄门侍郎、仪同三司,明帝初授内史中大夫,封平阳县子,左迁同和郡守,后为陈公纯陇右总管府司录,天和三年卒,有《梁典》三十卷,《集》二十卷。
释宝彖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安汉赵氏。徙居绵州隆昌之苏溪。始周岁。父母以诸物罗置其前。观其所取。以见其宿习。彖悉拨弃。而独取书疏。众共叹异。七岁至巴西。太守杨眺问曰。或谓儿颇读书。且道老子何以得名。答曰。以其生则头白耳。年十六为道士童子。事梁平西王。使知营功德事。偶见佛经。读而喜之。由是每求访奥旨。以袪昏蔽。年二十有四。乃获出家。受具戒。先究律藏。后研成实。乐于传授。有欲得其私记者。即以付之。无所靳惜。未几。又听韶法师讲。武陵王门师。大集摩诃堂。命讲请观音经。此经素无文疏。而创兹开演。标叙委悉。词义允畅。四席欢庆。因辑其言。为文疏行世。复还涪川。化度道俗。内外坟典相续训释。拔邪归正。十室而九。且钞写医方以疗疾苦。或报以金帛。无所受。因之以投诚舍俗者甚众。不然犹持八戒。以致其虔恪云。尝著大集经疏。至虚空藏品。义未通彻。方闭目长想。不觉身在空中。去所坐床三四尺许。豁然大悟。疏成。益州武担寺僧宝请讲。属僧崖菩萨为造经本。遂流通至今。又著涅槃法华等疏。每言吾命不久。忽染风疾不能出声。临终遽诲戒弟子。分付衣物。既而如故。侍者以浆饮进。闭口拒之。兀然终日略无顾恤。惟称佛名。辄合掌加额。竟卒于潼州光兴寺。即今之绵州大振响寺也。当保定元年十月二十三日。寿五十。先是寺山无故崩裂。山北人见寺像乘空北逝。幡华列前。僧众拥后。彖时方讲。或以其所见白之。彖曰凡为我也。已而卒。
续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篇四
释宝彖。姓赵氏。本安汉人。后居绵州昌隆之苏溪焉。天性仁让慧心俊朗。婴孩有异。二亲欲试其度。以诸䌽帛花果弓矢书疏。罗置其前。彖便拨除饼果。止取书疏。众共叹异。咸知必有成济也。及年七岁。有缘至巴西郡。太守杨眺问云。承儿大读书。因何名为老子。彖曰。始生头白故也。眺密异之。十六事梁平西王。初为道士童子。未学佛法。平西识其机鉴。使知营功德事。因见佛经欣其文名重其义旨。就检读诵迷悟转分。恒求佛法用祛昏漠。年二十有四。方得出家。即受具戒。先听律典。首尾数年略通持犯。回听成实传授忘倦。不吝私记须便辄给。研心所指科科别致。末又听韶法师讲偏穷旨趣。武陵王问师大集摩诃堂。令讲请观音。初未缀心本无文疏。始役情慧抽帖句理。词义洞合听者盈席。私记其言因成疏本。广行于世。后还涪川开化道俗。外典佛经相续训导。引邪归正十室而九又钞集医方疗诸疾苦。或报以金帛者一无所受。便有衔义怀德者舍俗出家。或缘障未谐者尽形八戒。彖虽道张井络风播岷峨。而志意颓然唯在通于正法。诚心标树不竞人物。见大集一经未弘蜀境。欲为之疏记使后学有归。乃付著经律。就山修缵。而众复寻之致有烦扰。再稔方就一无留难。初至虚空藏品。于义不达。闭目思之。不觉身上空中离床三四尺许。欻然大悟。竟文慧发。写不供宣。据此为言。志力难拟矣。时益州武誓寺僧宝愿。最初请讲。大众云集闻所未闻。莫不叹悦。又属僧崖菩萨出世为造经本。因尔传持至今不绝。故宝坊一学曲被剑南。后制涅槃法花等疏。皆省繁易解听无遗閟州境皂素生难遭想。每言。吾命不长。唯当自励身心节约衣食望引残运耳。故粗弊接报弘诱为心护生安众以为恒务。忽感风疾不言久之。命将欲绝。私心发誓愿。诸佛护念得分付诸物。作是念已欻然能语。顾命子弟诲示祸福。吾即当去。催作遗疏分处衣资倍奉三宝。下笔署讫。还不能言。侍人逼以浆饮。闭口拒之。疾甚为唤佛名。便合掌在额。奄然而卒于潼州光兴寺。今所谓绵州大振向寺也。春秋五十。即周之保定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矣。初未终之前。本所住山于五月内无故自崩尘雾闇天。举众惊骇莫测其怪。至于八月中。山北村人并见尊像从山寺来乘空北逝。幡花列前僧众从后。往问寺中都无知者。当尔之时彖赴光兴寺讲。因以白之。彖曰。此我之徵相。不豫他也。及终于此寺。果如所图云。
段琛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代人,字怀宝。从高欢起兵,文宣帝天保中为兖州刺史。
高琛 朝代:东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14—约536 【介绍】: 东魏渤海蓨人,字永宝。高欢弟。从高欢起兵,颇受重用。北魏末,累官至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封南赵郡公。魏孝武帝与侍中斛斯椿等共谋除高欢,欢谋内讨,以晋阳为根本,留琛掌后事。以为并、肆、汾大行台仆射,领六州九酋长大都督,相府政事,悉由琛决。东魏孝静帝天平中,除御史中尉,纠弹无所回避,远近肃然。寻乱高欢后庭,被杖死。
李铉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渤海南皮人,字宝鼎。家贫,春夏务农,秋冬入学。从师学《》、《》、《三礼》及《左氏春秋》,又从大儒徐遵明受业五年,称高第。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等合三十余卷。举秀才,除太学博士。高欢令高澄选饱学之士教诸子,澄荐铉,征诣晋阳。于讲授之暇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齐文宣帝时,累迁至国子博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晋安侯官人。陈羽子。性反覆,多变诈。侯景之乱,宝应自海道寇临安、永嘉等地,搜罗赀产,士众强盛。侯景平,梁元帝以羽为晋安太守,羽传郡于宝应。入陈,授闽州刺史,领会稽太守。陈文帝时,娶留异女为妻,侯安都讨异,宝应遣师助之,又资周迪兵粮,出寇临川。及迪破,文帝命章昭达讨宝应,杀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姓徐氏。其先东筦人。后避难。从昆陵之曲阿县。祖齐。右军将军。父僧达梁临川王咨议。璚身长七尺五寸。背胛龙文。口三十九齿。幼事沙门法通谢俗。通器重之。不使随众服役。年过志学。将禀光宅寺云法师。弗果。乃听南涧仙师研精数论。仙尝得其私记览而叹赏。后因升座。劝门徒传写。且令覆述。时才受具耳。居轮下未五年。即为法主。代仙敷化。方梁高祖出三教妙旨行世。璚尤究其义。帝殊简注。诏见于寿光殿。还乡。住见安寺。会上黄侯晔为守。每深尊敬。忽郡民讹言。有白龙见寺中。奔竞屡日。不能已。教海大龙。识者知其为璚谶也。素与简子周弘正友善。谓曰子诚京华开导之才也。于是从请还都。发成实论题。拂麈尾答僧正慧令切难。容止可观。到茂灌民誉之重任孝恭。词笔之富。皆执卷稽疑。服膺请业。世谟孝恭之子也。姿性好学。偏深玄义。讲涅槃如水传器。将谋入道。奄至无常。顶暖信宿。手屈三指。既葬一日。其父犹见世谟。拥神人数辈。从天来下。对晤谈话。宛若平生。褒赞出家。称扬法利。顷之偕翼从陵空而去。室中香气氤氲。经日不散。永定三年夏。高祖不豫。诏于重云殿大阁中。弘宣大品以祷。梦朱衣神人礼而进曰。般若多难。仰祈疾讲。璚颇以卷数尚多为辞。请益恳到。七月十日乃白众云。夜梦神人催罢法席。仅馀一卷。午前当了。及出殿至寺。雷而骤作。高祖遂崩。逮文帝纂历。诏为京邑大僧正。七众肃然。海东诸国图像遥敬。至德二年二月二十三日。示微恙。三月二十日告终。先是建初寺宝璚。小年共学。名德相配。夕梦有报已入灭者。且梦升天。有疏请讲。皆符验不少爽。遗诫毋用铭志掩坎丧事所须。诏有司给办。仍以天子卤簿致荣饬。四月十八日。窆钟山名僧墓。初璚入京。谒僧正慧超于南涧寺。求住。超未之许。见而骇曰。此子后当有吾位。法门所赖也。何独房。即命寺纲处置。孝宣屡诏弘阐。太子见导卫者。咸脩伟。盖神人云。大将军章照达。尝迎致。所见亦然。兄孙普光承藉规训。与同学道庄明解等。树碑于金陵之旧墟。其文则慧日道场释法轮作也。
章大宝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85 【介绍】: 南朝陈吴兴武康人。章昭达子。袭邵陵郡公。累官至散骑常侍,出为丰州刺史。在州贪纵,百姓酷怨。陈后主以太仆卿李晕代之,大宝袭杀晕,举兵反。寻被擒,枭首朱雀航,夷三族。
高宝德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简介
高宝德,北齐皇族,高欢之孙,彭城王高浟之子。北朝齐后主时尚书右仆射。渤海郡蓨县(治今河北景县)人。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性强记。诵经能习复二百馀卷。武平三年。自并将如邺。达艾陵失道。误入乱山中。暮求托宿地。遥望岩下一室。似有人居者。就之则寂然。宝倦坐室前石上。仰见松枝。悬磬去地丈馀。心固已异之。夜二更有草衣僧。自外至。托曰。是中何致俗气。宝遽前设敬。具述来故。顷之问宝。今何国何姓。曰齐国姓高氏。宝遂问。尊师居此复久近耶。曰后汉时来。问宝业何经。宝方恃己之博语颇矜詶。其僧曰。脩行之人不应若此。君亦乐闻何经。当为诵之。曰乐闻华严。僧诵之。声韵谐畅圆亮。诚非世间所可得者。须臾部卷即彻。馀诵皆然。宝惊叹以为莫及。其僧曰。汝是有作心。我是无作心。夫忘怀于物者。物固弗能碍也。宝寤识其神圣。乞依之住。其僧曰。汝既以利养至。而又奚能安于寂寞哉。且汝情累未遣。虽住无益也。逮旦乃别去。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慧宝。氏族未详。诵经二百馀卷。德优先达。时共知名。以齐武平三年。从并向邺。行达艾陵川。失道寻径入山。暮宿岩下。室似人居迥无所见宝端坐室前。上观松树。见有横枝悬磬。去地丈馀。夜至二更。有人身服草衣。自外而至。口云。此中何为有俗气。宝即具述设敬。与共言议问宝。即今何姓统国。答曰。姓高氏。号齐国。宝问曰。尊师山居早晚。曰后汉时来。长老得何经业。宝恃己诵博颇以自矜。山僧曰。修道者未应如此。欲闻何经为诵之。宝曰。乐闻花严。僧即少时诵之便度。声韵谐畅非世所闻。更令诵馀。率皆如此。宝惊叹曰。何因大部经文倏然即度。报曰。汝是有作心。我是无作心。夫忘怀于万物者。彼我自得矣。宝知为神异也求哀乞住。山僧曰。国中利养召汝。何能自安。且汝情累未遣。住亦无补。至晓便舍去。宝遂返寻行迹。达邺叙之。
元景山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2—586 【介绍】: 隋河南洛阳人,字宝岳。才略过人。北周时从击吐谷浑,又从平北齐,破宇文亮乱,累功位上大将军。入隋,拜上柱国。开皇二年伐陈为行军元帅,名显当时。后坐事免。卒于家。谥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宝宁。北齐代人。后主(高纬)武平末为营州刺史。镇黄龙,夷夏重其威信。北周武帝平齐,遣使招慰,不受敕书。范阳王高绍义为周军所逼,奔突厥,保宁尝上表劝进,绍义遂即皇帝位,署保宁为丞相。及卢昌期据范阳起兵,保宁引绍义集夷夏兵数万救之。至潞河,知周将宇文神举屠范阳,还据黄龙,不臣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生巴西阆中龚氏。少出家。闻京师佛法隆盛。即下峡。依云法师。听成实。旁阅诸席。亟发清誉。因别聚徒属。卒冠于时。梁武帝躬开涅槃诏海升论榻竖佛性义。而手执鍮鉐香炉。帝曰。法师既断悭贪。而炉执鍮鉐。是岂理乎。海应声曰。陛下方行慈忍。而帽簪戴纛。亦有说哉。帝大悦。后还蜀住谢西寺。武陵王纪作镇。每过海宿。谈玄理。昼夜忘倦。一日蚤作。王盥见霁景可喜。顾海曰。日晖粉壁状似城中风动刹铃。乃知寺内。已而车盖迎王马群嘶。海遂曰。遥看盖动喜遇陈思。忽听马鸣庆逢龙机欣笑而出。王谓其御曰。与海法师语。真令人盘桓不能去。其辩终类此。及周氏兼有梁益。州牧庸公尤加敬。年八十。戒门人法明曰。吾死当露尸施鸟兽。苟作图塔。终堙灭耳。弟子不敢违。建德间果屏除图塔云。
续高僧传·卷第九 义解篇五
释宝海。姓龚。巴西阆中人。少出家有远志。承杨都佛法崇盛。便决誓下峡。既至金陵。依云法师听习成实。旁经诸席亟发清誉。乃引众别讲徒属兼多。于时梁高重法自讲涅槃。命海论佛性义。便升论榻。虽往返言晤而执鍮石香炉。帝曰。法师虽断悭贪。香炉非鍮不执。海应声曰。陛下位居宸极。帽簪非纛不戴。帝大悦。众咸惊叹。及后还蜀住谢镇寺。大弘讲肆。武陵王纪作镇井络。敬爱无已。每就海宿清谈玄理。乃忘昼夜。至旦王将灌手。日影初出。王曰。日晖粉壁状似城中。风动刹铃方知寺里。其晨车盖迎王。马复嘶鸣。海曰。遥看盖动喜遇陈思。忽听马鸣庆逢龙树。相与欣笑而出。王升车谓御从曰。听海法师言词。令我盘桓而不能去。其辩给无方为此例也。周氏跨蹑梁益。庸公镇方。弥加深敬越于恒伍。时年八十。谓门人法明曰。吾死至矣。一无前虑。但悲去后图塔湮灭耳。当露尸以遗鸟狩。及建武之年果被除屏。令院宇荒芜。惟馀一堂容像存焉。
周宝安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8—566 【介绍】: 南朝陈义兴阳羡人,字安民。周文育子。初以贵公子骄蹇游逸,及父囚于王琳,便折节读书,绥御父部众,有威惠。除员外散骑侍郎。父死,征为猛烈将军,领众南讨。陈文帝即位,深器重之,天嘉初,从平王琳,颇有功。三年,随侯安都征留异,异平,封寿昌县公,累迁南徐州刺史、左卫将军。卒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