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天宫宝藏
【佛学大辞典】
(杂名)经藏之异名。兜率天内院弥勒菩萨之处,收藏一切经,谓之天宫。佛灭后,法藏渐隐没于二处:一天宫,一龙宫。释门正统三曰:「今称龙宫海藏者,乃约龙树入海而言。又称天宫宝藏者,乃附慈氏居处而说。」
五佛宝冠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又名五佛冠,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略称宝冠。冠中有五化佛,表五智圆满之德,故有此名。诸佛境界摄真实经中所谓「顶有五宝天冠,天冠中有五化佛,结跏趺坐」者是也。是盖为大日如来及诸佛顶尊所戴之宝冠,冠中之化佛,即五智五佛也。
法宝所立五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法宝约于机解之浅深,谓一代诸教,有五等之说时,亦名为五时教:一小乘教,二般若教,三深密教,四法华教,五涅槃教。又第二般若教以下,如其次第,亦名大乘教,三乘教,一乘教,佛性教。其所著一乘佛性究竟论说之。唯此书今仅存第三一卷,阙教判之章,不能知其详细。惟略见于五教章通路记第五十而已。
五智宝冠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又曰五佛宝冠。冠于金刚界大日如来之头上者,有五峰,标五智五佛。
五宝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为一切宝代表之五种宝物也。宝为表最尊无上之意者,故灌顶之时,以二十种入于五瓶中此特用其主者而处办之。其种类,经中不一定。苏悉地经三曰:「五宝谓金、银、真珠、螺贝、赤珠。」瞿醯经中曰:「其五宝者:谓瑚、颇、金银、商祛。」陀罗尼集经四曰:「其五宝者:一金、二银、三真珠、四珊瑚、五琥珀。」建立曼荼罗择地法曰:「五宝者:所谓金、银、真珠、瑟瑟、颇梨。」
不谤三宝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网经所说十戒之一。谓于佛法僧常当恭敬尊重,不可谤毁也。
【三藏法数】
不谤三宝戒者,谓于佛法僧所,常当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是波罗夷罪。
文殊宝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之略名。
文殊现宝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之略名。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西晋竺法护译。大方广宝箧经之异译。
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一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三昧法。为八字文殊法之本经也。
内藏百宝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后汉支娄迦谶译。文殊师利问佛沤和俱舍罗(译言善巧方便)所入之事。佛答以随世间之习俗而入,示现种种之事。其实佛无种种之事也。
心宝
【佛学大辞典】
(杂语)心中具无量之宝财,故曰心宝。宗镜录九曰:「一切宝中心宝为上,故知一切法宝皆归宗镜中,无有无量法财珍宝而不积集。」
化相三宝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小乘之三宝也。如佛为丈六之化身,法为四谛十二因缘,僧为罗汉及缘觉。先以此三宝教化众生,故谓之化相三宝。(参见:三宝)
【佛学常见辞汇】
释尊于菩提树下成道后,到鹿野苑去说四谛法度五比丘,彼时释尊是佛宝,四谛是法宝,五比丘是僧宝,此名化相三宝,谓佛教化众生的相状。又名别体三宝,或真实三宝。
四轮宝
【佛学大辞典】
(杂名)与轮王四轮同。(参见:转轮王)
他宝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他人之宝。以譬于己无益。华严经偈曰:「譬如贫穷人,昼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止观七曰:「印心作观,非数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