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僧太毓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7—826 【介绍】: 唐僧。金陵人,俗姓范。年幼即有出家志,往雍京安国寺受具足戒。宪宗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所居感化,自此江南多悟禅理者。敬宗宝历元年至宛陵禅定寺,二年告归齐云山,寻示寂。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金陵范氏。年才一纪。即事牛头山慧忠禅师出家。往雍京安国寺受具。戒。未几谒太寂禅师于洪府。而获法印焉。元和十三年。止毗陵之义兴芙蓉山。感动悦随。户屦盈万。居士庞蕴。三到其地。一日行食与居士。居士接食次。毓云生心受施。净名早呵。去此一机。居士还甘否。居士云。当时善现。岂不作家。毓云。非关它事。居士云食到口边。被它敚却。毓便下食。居士云。不消一句。居士又问。马大师著实为人处。还分付吾师否。毓云某甲尚未见它。作么知它著实处。士云只者见知。也无讨处。毓云居士也不得一向言说。士云。一向言说。师又失宗。若作两向三向。师还开得口否。毓云。直是开口不得。可谓实也。居士抚掌而出。相国崔公群出镇宣城。以禅定请居之。宝历元年至禅定。明年归齐云山。九月示灭于山院。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八。十月塔葬院庭。大和二年。相国韦处厚以事闻上。诏谥大宝禅师。塔号楞伽。越州刺史陆亘撰碑文。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太毓。姓范氏。金陵人也。年才一纪志在出家。乃礼牛头山忠禅师而师事焉。于是勇猛精进求其玄旨。法器外朗神㦗内融。虽明了一乘而具足万行。往雍京安国寺进受具戒。袖然出众。加复威仪整肃妙相殊特。如大海之不可测。如虚空之不可量。巡礼道场摄心净域。虽智能通达不假因师。而印可證明必从先觉。遂谒洪井大寂禅师。睹相而了达法身。刹那而顿成大道。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座下贤圣比肩得道者。其数颇众。毓与天彻禅师大宣教禅师大智禅师。皆昆仲也。既而南北观方曾无告惮。俾广闻见闲养圣胎耳。元和十三年止于毗陵义兴芙蓉山。故得名于山焉。毓为缘作因有应无著。故所居感化所至悦随。道俗相望动盈万数。自此江南之人悟禅理者多矣。时相国崔公群坐失守出分司。后为华州由三峰出镇宣城。其地虽迩其人则遐。崔公深乐礼谒。致命诚请。毓以感念而现大悲为心莫不果欲随缘游方。顺命宝历元年至于宛陵禅定寺。所以随顺而扬教也。至明年告归齐云山。九月合朔色相不动而示灭于山之院。享年八十。僧腊五十八。是日也天地如惨草木如摧。鸟兽悲啼云泉断咽。缁徒士庶孺慕充穷。十月栖神于院之庭。从其宜也。弟子至孚契真清斡等。慨吾师示灭而后学徒存。太和二年。相国韦处厚素尚玄风道心惇笃。以事奏闻。天子爰降德音褒以殊礼。追谥号塔名。越州刺史陆亘摛翰论撰焉。
释宝达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杭州灵隐寺僧也。素以持诵秘祝。获效于世。故其所居之院。有印沙床照佛鉴等法器。浙江之潮。视天下尤险壮。秋高气盛。则波涛湍激。至败堤防。冒城郭。为生民患。于是达祷禳之。忽夜见伟人玄冠朱衣。拥徒从造前。谓达曰。弟子盖吴之伍员也。昔以复仇雪耻之志。寓愤怒于天地间。以隳凌品汇。则其获谴诃于善类多矣。兹赖师以慈悯悲悼之诚。使患解脱缠盖。则庶几以升济矣。言讫而隐。后西岸果沙涨。人谓达所感致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释宝达者。不知何许人也。遁是名山高乎道望。号刹利法师。以持密咒为恒务。其院中有印沙床照佛鉴。往者浙江也。惊涛巨浪为害实深。其潮大至则激射今湖上诸山焉。达哀其桑麻之地悉变为江。遂诵咒止涛神之患。一夜江涛中有伟人。玄冠朱衣导从甚繁而至。谓达曰。弟子是吴伍员。复仇雪耻者。非他人也。师慈心为物。员已闻命矣言讫而灭。明日寺僧怪问。昨夜车马之喧为谁。具言其事。其冥感神理多此类也。自尔西岸沙涨弥年。还为百姓殖利。时所推称翕然敷化。后罔知所终。 系曰。印沙床者何。通曰。有道之士居山必非宝器。疑其范筑江沙巧成坐榻欤。照佛鉴者何。通曰。即鉴灯耳。以其陆鸿渐贞元中多游是山述记。记达师节俭而明心之调度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济南邹县人。宪宗元和时官太常博士。撰有《元和姓纂》。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二
宝。济南邹县人。元和时官太常博士。
杜宝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杜黄裳子。宪宗元和初,官河南府参军。文宗大和中,官至祠部郎中。九年,守太子少詹事,封新兴县男。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敬宗宝历时浙东进舞女2人,敬宗藏之金屋。宫人语曰:“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事见《杜阳杂编》卷中。《全唐诗》收此2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7—875 【介绍】: 唐僧。宣城人,字申之。俗姓陈。年二十往福州兜率戒坛受具足戒。后游长安,受三学大德,益广见闻。武宗会昌中废教,畅上表论谏,并撰《历代帝王录》。奏上弗听。宣宗大中中入内讲道,赐紫。懿宗赐号法宝。有《显正记》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申之。宣城陈氏子也。甫九龄。即依泾县水西寺之清逸上人。教授经法。年十九。获薙落。满岁受具于福州兜率戒坛。尤知究习律藏。越中之游厌足异闻。乃趋京师西明寺从慧正师。遍讨律师宣公行道胜迹。遂受三学大德之职。会昌废教。众议宜上表以谏。庶几上听而停罢前诏。于是两街僧录灵宴辩章等。共推畅为首。悉录历代帝王事。进奏弗听。大中初。赐紫伽梨。诏充内外坛大德。咸通间。诏充追福院首领。兼总持寺维那。署上座。脩忏悔法。加佛号一万五千并请以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入藏。诏许之。乾符初。赐号曰。法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卒。寿七十九腊五十九。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长安县高阳小梁村。四年尚书礼部侍郎崔沆勒文其碑。次颂德。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玄畅。字申之。俗姓陈氏。宣城人也。畅爰在弱龄便持异操。戏则聚沙为塔摘叶为香。年九岁于泾邑水西寺。依清逸上人教授经法。年十九削发。二十岁往福州兜率戒坛受具足戒。听掇律科深得宗旨。新缯细缕一染色佳。而往越中求闻异说。仰京室西明寺有宣律师旧院多藏毗尼教迹。因栖惠正律师法席。自入京华渐萌头角。受京城三学大德益广见闻。方事讲谈遽钟堙厄则会昌废教矣。时京城法侣颇甚徬徨。两街僧录灵宴辩章同推畅为首。上表论谏。遂著历代帝王录。奏而弗听。由是例从俗服。宁弛道情。龙蛇伏蛰而待时。玉石同焚而莫救。殆夫武皇厌代宣宗在天。坏户重开炎岗息炽。畅于大中中凡遇诞辰入内谈论。即赐紫袈裟充内外临坛大德。懿宗钦其宿德蕃锡屡臻。乃奏修加忏悔一万五千佛名经。又奏请本生心地观经一部八卷。皆入藏。畅时充追福院首领。又充总持寺都维那。寻署上座。畅讲律六十座。度法者数千人。撰显正记一十卷科六帖名义图三卷三宝五运三卷。虽祖述旧闻标题新目。义出意表文济时须。乾符中懿宗简自上心。特赐师号曰法宝。二年三月二十一日示灭。俗龄七十九僧腊五十九。弟子赐紫惠柔大德师遂宗绍。以其年四月二十五日。窆于长安邑高阳乡小梁村。四年丁酉岁尚书礼部侍郎崔沆与畅交分殊深。著碑述遗迹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庐江潘氏子。史不载出家落发之始。元和中。游蕲之黄国。爱其峰峦奇秀。石坛平坦。乃挂锡焉。久之附树蓬茨以容身。忽有人。援藤萝披草莱以至。见普迟回不忍去。普惊问曰。何知而至。曰某于山麓。仰见山巅。紫气盘礴。意必有异人。故至此尔。近远闻之。日益趋附。不数年。其徒殆千数。普屡辞曰。老僧独居。无可利益。君等亦无所匮乏。何相求之酷也。弟子广严卒构钜刹。得其法者。莫知其数。将终集众告曰。吾其去矣。尔曹善住珍重。肉身不坏。因涂缋之。存至今。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法普。姓潘氏。庐江人也。貌古情宽拥败纳观方元和中。因见黄岗山色奇秀其峰巉崒其林郁密中有石坛平坦而高峙。乃放囊挂锡于中班荆。久之寻附树架蓬茨。仅容身而已。未几有人自小径而至见普惊怪。问云。何缘至此。曰某本行山麓。见巅顶腾涨紫气盘纡可爱意此山有尤物。故来耳。谛视普迟回而去。山下行者闻而寻焉。禅学之徒不数年遽盈百数。普却之曰。老僧独居无物利人。君等亦无所乏。由是星居之庵多矣。弟子广严等构成大院。禅客翕如传其法者无算。一日集众辞云。吾其终矣。汝曹善住珍惜。加趺坐胡床而卒。其身不坏散。后以香泥涂缋之。至乾符中重立碑颂云。次洛京华严寺释休静。不知何许人也。属洞山禅道风行。静往造之。抉擿所疑若雷复于本位焉。北返于洛邑开演。因赴内斋。诸名公皆执经讽读。唯静并其徒俱默坐。帝宣问。胡不转经。詶答响应。仍皆属对悦可帝情。寻回平阳示灭。收舍利四处树浮图。敕谥宝智大师。塔号无为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4—887 【介绍】: 唐平州卢龙人,字上圭。藉荫为千牛备身。善击毬,以毬见武宗,擢金吾将军,进检校工部尚书、泾原节度使。务耕力,聚粮二十万斛,号良将。僖宗中和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天下租庸副使,封汝南郡王。后部将刘浩、刁頵与度支催勘使、太子左庶子薛朗叛,宝出奔至常州,为钱镠迎至杭州,旋卒,一说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 【介绍】: 五代时苏州人,一说秦人,字廷宝。少习星纬天象之术。唐昭宗大顺间登进士第。后入浙。家贫,常乞于市。钱镠知其名,客待之,叩以天象,辞以不知。欲置于幕中,又固辞。及镠母秦国太夫人卒,请为墓铭,仁璧坚不肯属草,镠怒而投之于江中,溺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廷宝,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作关右人。少学老庄,擅星象之学。昭宗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入浙谒钱镠。镠闻其名,待以客礼,问以天象,璧以非所知辞。又欲辟其入幕,并请撰《罗城记》,均坚辞不从。镠怒,遂沉之于江。事迹散见《新唐书·艺文志四》、《诗话总龟》卷四七、《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一、《十国春秋》卷八八。仁璧工诗,《新唐书·艺文志四》、《宋史·艺文志七》均著录《吴仁璧诗》1卷,已散佚。《全唐诗》存诗11首、断句4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1—902 【介绍】: 唐苏州海盐人,字宝光。少时累举不第。后随钱镠起兵,以功授指挥使。昭宗乾宁四年,以功遥领常州刺史。迁越州指挥使。光化三年,徙守湖州。天复二年,徐绾、许再思叛,镶智往讨之,为其所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51—902 字宝光,其先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后避地澉川,遂为苏州海盐(今浙江海盐)人。少时累举不第,随钱镠起兵,以功授指挥使。昭宗乾宁四年(897),以功遥领常州刺史,迁越州指挥使。光化三年(900)徙守湖州。天复二年(902),徐绾、许再思叛,瑰智往讨之,为其所害。生平见皮光业《海盐屠将军墓志铭》、《十国春秋》本传。《全唐诗》存其《咏志》诗2句,《全唐诗外编》补全此诗。
全唐诗续补遗
环智,字宝光,海盐人。少负勇略。吴越王兵拒黄巢,环智仗剑从之,时与谋议,授指挥使。天复二年,徐绾、许再忠叛,刺史高彦遣子渭同赴难,抵灵隐,为伏兵所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3—922 【介绍】: 五代时郓州人,字琼美。初事朱瑾为牙将。后仕后梁,累官保义军节度使。李存勖兵围邢州,宝降,遂仕后唐,累拜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后讨张文礼于镇州,战败,退赵州,惭愤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福州长溪人。节操精苦,时称头陀。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名刹,遍访名师。昭宗光化中入南岳,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卒于南岳。撰《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不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一说永泰(今属福建)人。唐代僧人。节操精苦,时谓“头陀”。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丛林,遍访名师。昭宗光化中入南岳,楚王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卒于南岳。撰有《续宝林传》4卷、《南岳高僧传》。《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传》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后二书存诗偈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福州长溪人。操行精苦。奉养尤俭素。人以头陀称之。登雪峰即领指。无底滞。乾化中。住岳之慈报寺。一日诣三生藏。见灯镜光影涉入。叹曰。先达圣人具不思议智慧方便。而使华严法界。主伴互融之指。昭示目前。又岂区区世间小巧。所能为哉。后有于道观中。设此器者。劲作颂五章非之。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劲笔。开平中楚王马氏奏赐紫衣。号宝闻大师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惟劲。福州长溪人也。节操精苦奉养栖约。破纳拥身衣无缯纩。号头陀焉。初参雪峰便探渊府。乾化中入岳住报慈东藏。亦号三生藏。中见法藏禅师鉴灯。顿了如是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因叹曰。先达圣人具此不思议智慧方便。非小智之所能。又岳道观中亦设此灯。往因废教时窃移入仙坛也。有游岳才人达士留题颇多。劲乃叹曰。卢橘夏熟宁期植在于神都。舜韶齐闻不觉顿忘于肉味。嗟其无识不究本端。盗王氏之青毡以为旧物。认岭南之孔雀以作家禽。后世安知。于今区别。乃作五字颂。颂五章。览者知其理事相融灯有所属。属在乎互相涉入光影含容显华严性悔。主伴交光非道家之器用也。楚王马氏奏赐紫署宝闻大师。梁开平中也。劲续宝林传盖录贞元已后禅门祖祖相继源脉者也。别著南岳高僧传。未知卷数。亦一代禅宗达士文采可观。后终于岳中也。 系曰。物涉疑似难辄区分。劲公志鉴灯若遗物重获归家也。后之人必不敢攘物归家也。故曰。前事不忘后世之元龟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宝闻大师惟劲。福州人也。素持苦行。不衣缯纩。惟坏衲度寒暑。时谓头陀焉。初参雪峰。深入渊奥。复问法玄沙之席。心印符会。一日谓鉴上座曰。闻汝注楞严经。是否。曰不敢。师曰。二文殊如何注。曰请师鉴。师乃扬袂而去。唐光化中。入南岳。住三生藏。藏中有镜灯一座。华严第三祖贤首大师所制也。师睹之。顿悟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佛佛罗光之像。因叹曰。此先哲奇功。非具不思议善权之智。何以创焉。乃著五字颂五章。览者悟理事相融。后终南岳。师著述。有宝林传四卷。纪贞元后。禅门继踵源流。又制七言觉地颂。广明诸教缘起。又著南岳高僧传。皆流传于世云。
张文宝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3 【介绍】: 五代时人。性雅淡稽古。初为朱友谦从事。后唐庄宗即位,以为知制诰,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知贡举,累迁吏部侍郎。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三
文宝。昭宗朝谏议大夫顗子。初依河中朱友谦为从事。后唐庄宗即位。擢知制诰。历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知贡举。迁吏部侍郎。
史建瑭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或880—921 【介绍】: 五代时雁门人,字国宝。史敬思子。初为晋王李克用先锋,屡败朱温军,以功累迁贝州、相州刺史。贞明七年讨张文礼于镇州,中流矢,卒于军。
相里金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 【介绍】: 五代时并州人,字国宝。性勇悍果敢,折节下士。初从李存勖以战功补为小校,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累擢忻州刺史,严束部属,郡民安之,大有声绩。末帝即位,擢为陕州节度使,加检校太保。入后晋,移镇晋州,累为诸卫上将军,官至检校太尉,爵西河郡开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