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律
(1).玉制的标准定音器。相传 黄帝 时 伶伦 截竹为筒,以筒之长短分别声音的清浊高下。乐器之音,则依以为准。分阴、阳各六,共十二律。古人又以配十二月,用吹灰法,以候气。后汉书·律历志上:“候气之法……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晋书·律历志上:“ 武帝 太康 元年, 汲群 盗发六国时 魏襄王 冢,亦得玉律。则古者又以玉为管矣。”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诗:“玉律初移候,清风乍远襟。”
(2).指管乐器。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絃。”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引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 秦淮 丝肉中宵发,玉律抛残作笛鈿。”
(3).庄严而不可变更的法令。 前蜀 杜光庭 《川主太师南斗大醮词》:“玉律金科,虑爽重轻之信;五申三令,慙乖训抚之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愚人不能看深奥的书,见了一部小説,就是金科玉律。”
(4).引申为楷模、榜样。 宋 司马光 《枢密太傅文恭胡公挽辞》:“黄裳藴厚德,玉律儼清规。”
《漢語大詞典》:寸管
(1).指短小的律管。定音或候气的仪器。《文选·陆机〈演连珠〉》:“是以寸管下傃,天地不能以气欺。” 李善 注:“寸管,黄钟九寸之律,以灰飞,所以辨天地之数。” 唐 鲍溶 《秋怀》诗:“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 清 方文 《酬何芝岳相公》诗之二:“故乡涂炭思霖雨,寸管春回草木荣。”
(2).指笔。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表》:“具烦寸管,备黷尺史,旷旬浹景,祈指遂宜。”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侯方习篆籀,寸管静尝擪。” 清 林则徐 《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於寸管?”
《漢語大詞典》:律管(律琯)
亦称“ 律琯 ”。 1.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定音器具。六韬·五音:“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羽。”
(2).古代亦用作测候季节变化的器具。梦溪笔谈·象数一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候气之法,於密室中,以木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实以葭灰,覆以緹縠,气至则一律飞灰。” 唐 高彦休 《高阙史·齐将军义犬》:“逾年牝死,犬弥加勤,又更律琯, 齐 亦殂落,犬嘷吠终夕,呱呱不輟。” 南唐 李璟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登楼赋》诗:“春气昨宵飘律管,东风今日放梅花。” 宋 晁冲之 《赠僧法一墨》:“阴房风日不可到,律琯吹尽灰无踪。”
《漢語大詞典》:铜律(銅律)
铜制的定音、候气的仪器。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文收 既定乐,復铸铜律三百六十、铜斛二、铜秤二、铜甌十四、秤尺一。”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纔惊素节移铜律,又见玄冥变玉籤。”
《國語辭典》:三准(三準)  拼音:sān zhǔn
1.写作文章的三个标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馀于终,则撮辞以举要。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镕裁》。
2.古琴定音的三个标准。古琴将全弦分为十二个段落,每段用金、玉作定位标帜,当做调定音阶的标准,称为「十三徽」,每徽一音。其中,一至四徽称为「上准」,四至七徽称为「中准」;七徽至弦末称为「下准」,合称为「三准」。
《漢語大詞典》:升音
比指定音符或乐音升高半度的音符或乐音。例如:升C是升音半度的C。
《漢語大詞典》:品柱
指弦乐器上确定音位的弦柱。亦借指弦乐器。 唐 杨虞卿 《过小妓英英墓》诗:“四弦品柱声初絶,三尺孤坟草已枯。”
《漢語大詞典》:铜竹律(銅竹律)
铜律和竹律。古代用以定音或候气的管状仪器。晋书·律历志上:“ 泰始 十年,中书监 荀勗 、中书令 张华 出御府铜竹律二十五具,部太乐郎 刘秀 等校试。”
《国语辞典》:表音文字  拼音:biǎo yīn wén zì
一种文字。利用一组有特定音读的字母所组成的文字,表示各式各类的词。可分为音节文字以及音素文字两类,前者如日文的假名,后者如拉丁字母。另有辅音字母文字一类,如阿拉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