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定期  拼音:dìng qí
1.约定期限、日期。《文明小史》第七回:「请上头派了委员下来,照老哥所定章程,定期开办,岂不省事?」
2.有一定期限的。如:「定期健康检查是现代人应有的观念。」
《国语辞典》: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  拼音:dìng qí jiàn kāng jiǎn chá
在适当的间隔时期做的健康检查。
分类:适当间隔
《国语辞典》:外汇定期存单(外汇定期存单)  拼音:wài huì dìng qí cún dān
以外币为计价标准的定期存单。存款人以新台币结换外币,由银行发给定期存单,待期限届满,提领时再兑换为新台币。外汇定期存单的利率是按外币利率水准计算,在存款期间必须负担新台币和外币兑换汇率变动的风险。
《国语辞典》:定期票  拼音:dìng qí piào
为了优待长期光顾的客人,及避免多次购票的麻烦,所发行的一种按月、年为使用期限的票。
《国语辞典》:定期保险(定期保险)  拼音:dìng qí bǎo xiǎn
有一定期限的保险。年限由保险公司和受保人共同决定,保险期间,受保人须缴交保费,而保险公司也给予预定的保险及优惠。
《國語辭典》:定期存款  拼音:dìng qí cún kuǎn
存款人与金融单位订定存款期限,到期凭存单才能提取存款,利息较活期存款高。简称为「定存」。
《漢語大詞典》:戒期
定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十日,三路大兵十餘万俱集,戒期入 滇 。” 清 冯桂芬 《续郡志记兵》:“凡西人攻城,先一日戒期,旦则发大礮坏其城……死士鼓鋭以济,於烟焰中登陴入,必与戒期合。”
分類:戒期定期
《漢語大詞典》:克期(剋期)
克日。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怀不来而外克期。”《水浒传》第七八回:“十个节度使非同小可,每人领军一万,克期并进。”
限期;定期;如期。后汉书·锺离意传:“ 意 遂於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剋期,俱至,无或违者。”南史·宋纪上:“帝剋期至都,而每淹留不进。” 唐 白居易 《题裴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后》诗序:“ 裴侍中 晋公 出讨 淮西 时,过 女几山 下,刻石题诗,末句云:‘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果如所言,剋期平贼。”
《國語辭典》:时见(時見)  拼音:shí jiàn
1.古代诸侯不定期觐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时见曰会。」汉。郑玄。注:「时见者,言无常期。」
2.定期会见。《左传。昭公四年》:「寡君有社稷之事,不获春秋时见。」
《國語辭典》:军政(軍政)  拼音:jūn zhèng
1.军事政务。包括军队的建立,动员或复员的指导,军事编制、管制与徵用徵购的实施,以及员额、军事预算与装备的获得等。
2.军界与政界。
《国语辞典》:未满(未满)  拼音:wèi mǎn
指没有达到一定期限且不包括本数者,如刑法规定「十四岁以上未满十八岁人之行为,得减轻其刑」。
《國語辭典》:潮水  拼音:cháo shuǐ
受潮汐影响而定期涨落的水流。隋。炀帝〈春江花月夜〉诗:「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三国演义》第四七回:「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國語辭典》:诗社(詩社)  拼音:shī shè
诗人定期聚集吟咏的集会。《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先生,这是而今诗社里的故套。」《红楼梦》第三七回:「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
《漢語大詞典》:来王(來王)
指古代诸侯定期朝觐天子。书·大禹谟:“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孔 传:“言天子常戒慎无怠惰荒废,则四夷归往之。”《南齐书·萧赤斧传》:“ 世祖 嗣兴,增光前业,云雨之所沾被,日月之所出入,莫不举踵来王,交臂纳贡。”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修文德以服远人,来享来王著其效。”
《漢語大詞典》:课最(課最)
(1).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汉书·儿宽传:“输租繦属不絶,课更以最。”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课上上曰最。”晋书·贺循传:“刺史 嵇喜 举秀才,除 阳羡 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宋 刘攽 《方仕致仕》诗:“息交便尔宾客絶,省事何説课最为。”
(2).泛指成绩上等。 章炳麟 《刘永图传》:“﹝ 刘永图 ﹞以事归,宿留 上海 中国公学,习理化,卒业课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