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常参(常參)
(1).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 唐 张籍 《早朝寄白舍人严郎中》诗:“常参班里人犹少,待漏房前月欲西。”新五代史·杂传·李琪:“ 唐 故事,天子日御殿见羣臣,曰常参。”
(2).泛指定期入朝为常参。 宋 梅尧臣 《梦后寄欧阳永叔》诗:“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后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3).属员依一定时间谒见上官亦称常参。
《國語辭典》:时会(時會)  拼音:shí huì
1.无常期的会见。《周礼。秋官。大行人》:「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
2.时运。《文选。班彪。北征赋》:「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國語辭典》:岁贡(歲貢)  拼音:suì gòng
1.古代诸侯或属国每年向朝廷遣使进贡的财物。《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孙权从其言,令步骘往曹营求和,许年纳岁贡。」
2.古代诸侯、郡国每年选拔优秀学生推荐到京师。《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于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
3.科举时代,府、州、县每年按照定额,选拔资格较老的廪生,贡于京师,入国子监讲习学业,称为「岁贡」。《聊斋志异。卷八。褚生》:「后吕以岁贡,廷试入都。」
《國語辭典》:信风(信風)  拼音:xìn fēng
在南北纬三十度附近,空气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因受地球自转影响,在北半球变为东北风,在南半球则变为东南风,因其风向规律稳定,故称为「信风」。又因船员常利用此风来航行,横渡大洋贸易,故也称为「贸易风」。
《國語辭典》:潮信  拼音:cháo xìn
1.潮水。因潮汐起落有一定的时刻,故称为「潮信」。唐。李嘉祐 南浦渡口诗:「东风潮信满,时雨稻粳齐。」《水浒传》第一一九回:「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为之潮信。」
2.比喻妇女行经的时期。
《國語辭典》:典卖(典賣)  拼音:diǎn mài
以财产约定出卖,期满后可照原价赎回。《红楼梦》第一三回:「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没有典卖诸弊。」
《漢語大詞典》:立限
确定期限。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神宗 一面写下密旨,差箇中大人賷到 开封府 ,是长是短的,从头分付了大尹,立限捕贼以闻。”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号件》:“皂快等承票下乡,量离城远近立限。”
《國語辭典》:会课(會課)  拼音:huì kè
1.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唐。颜师古。注:「如今之考第高下。」
2.古代士子集社研习文业。宋。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尝与予及亡弟揆中、由义会课,每旬作杂文一篇、四六表启一篇、古律诗一篇。」
《國語辭典》:服事  拼音:fú shì
1.臣服听命。《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2.服侍、照料。如:「服事兄长」。
3.从事公职。《管子。法法》:「今诬能之人,服事任官,皆兼四贤之能,自此观之,功名之不立,亦易知也。」
《國語辭典》:卓异(卓異)  拼音:zhuó yì
1.优越的人才。《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诚宜简练卓异,以厌众望。」唐。黄滔。〈代郑郎中上令狐相启〉:「为官路之遭逢,作仕流之卓异。」
2.清制,吏部于三年举行一次大考察,才能优越的官吏,称为「卓异」。《聊斋志异。卷四。促织》:「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國語辭典》:满足(滿足)  拼音:mǎn zú
1.对某些事物内心感到足够。《南齐书。卷二五。列传。张敬儿》:「然而意知满足,初得鼓吹,羞便奏之。」《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此去寻著了十三妹,我才得心愿满足。」
2.达到一定期限。《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㠠山远公话》:「十月满足,生产欲临,百骨节开张,由如锯解。」《西游记》第七一回:「至今三年,冤愆满足,幸你来救治王患,我特来收妖邪也。」
3.充足。《红楼梦》第七六回:「我这睡不著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
《漢語大詞典》:常奉
(1).指固定的奉祀者。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杜预 注:“奉之无常人,言唯德也。”
(2).谓定期祭祀。史记·封禅书:“及 秦 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國語辭典》:官课(官課)  拼音:guān kè
政府所徵收的税款。《宋史。卷一八二。食货志下四》:「故私贩不止,而官课益亏。」
《國語辭典》:考成  拼音:kǎo chéng
长官考核属下办事的成效。《六部成语注解。吏部》:「考成:上官考查属员办事有无成效。」
《漢語大詞典》:期集
定期的聚会。特指 唐 宋 时进士及第后按惯例聚集游宴。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期集:“应举士人,欲共陈其利便,则指定一所在,会集诸人定议,以申明之。行都差注诸大寺院头首,亦集诸头首相聚,定议此人行检,保明甲差,亦谓之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