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旅长(旅长)  拼音:lǚ zhǎng
陆军的一种官阶,介于师长和营长之间,为统领一旅的主官。
《國語辭典》:进级(進級)  拼音:jìn jí
升高等级。
《漢語大詞典》:显级(顯級)
显赫的官阶。南史·宗夬传论:“ 夬 蹈履清正,用升显级,亦各志能之士也。”
分類:显赫官阶
《國語辭典》:过班(過班)  拼音:guò bān
清朝官吏因为上司的保举或捐了钱而升官。《官场现形记》第二回:「既然有路子,为什么不过班做知县,到底是正印。」
《漢語大詞典》:顶帽(頂帽)
(1). 宋 代的一种圆顶便帽。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真宗 ﹞谓 元 ( 冯元 )曰:‘朕不欲烦近侍久立,欲於便斋亭阁选纯孝之士数人,上直司人,便裘顶帽,横经竝坐,暇则荐茗果,尽笑谈,削去进説之仪,遇疲则罢。’”参阅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九章第二节。
(2). 清 代区别官阶的有顶子的官帽。 清 王逋 《蚓庵琐语》:“至庚寅辛卯间,各处剧盗输金投降,给剳授衔,听其归里,名曰安插。锦衣顶帽,羣盗随从,公然与府县官抗礼。”《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沐恩穿的是三尺八寸的袍子,上头再加脑袋、顶帽,下头再加鞾子,统算起来,这水不过五尺多深。”
《漢語大詞典》:削阶(削階)
贬降官阶。 唐 崔湜 《春日赴襄阳途中言志》诗序:“ 景龙 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 江州 员外司马。”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下》:“ 萧復 以擅发京畿观察使储粟,削阶停职。”
分類:贬降官阶
《漢語大詞典》:星序
指官阶位次。 唐 杨于陵 《祭权相公文》:“亟换官荣,屡移星序。”
《國語辭典》:特任  拼音:tè rèn
我国文职官员的任用,分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级。特任职为四级中最高的一级,由政府以特令任命,如各部、会首长。
《國語辭典》:咨文  拼音:zī wén
一种公文。用于平行机关。今仅总统与立法、监察两院公文往复时使用。
《漢語大詞典》:鸿等(鴻等)
上等;超等。多指官阶。 南朝 梁 江淹 《萧重让扬州表》:“於是尊官上品,乃貽玉振之贤;鸿等懋列,为取金声之彦。”
《漢語大詞典》:镌级(鐫級)
降低官阶,降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耘松观察》:“未几,擢 贵州 贵西 兵备道,而以 广州 讞事鐫级。遂乞养,归田十年,母既终,不復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治中 及 大宛 二县皆鐫级去,比题名録出,士论譁然。”清史稿·高宗纪五:“秋七月庚申, 索琳 以不职鐫级,以 伍弥泰 为理藩院尚书。”
《漢語大詞典》:挞尾(撻尾)
旧时腰带下插的垂头。根据官阶高下,分别以金玉犀银铜铁为饰。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文武品阶腰带》:“ 高祖 三品已上,以金为銙,服緑,庶人以铁为銙,服白,白下捶垂头,而取顺合,呼挞尾。” 宋 王巩 王氏谈录·唐时金带:“公言 李防 给事有一金带, 唐 之制作,挞尾刻云:‘ 龙朔 某年, 紫宸殿 宣赐 郑畋 。’”
《國語辭典》:未入流  拼音:wèi rù liú
明清称凡未入九品的官吏为「未入流」。《明史。卷七二。职官志一》:「凡文官之品九,品有正从,为级一十八。不及九品曰未入流。」后比喻为未达到水准。如:「他的作品根本未入流。」也作「不入流」。
《漢語大詞典》:阶途(階途)
指官阶资历。魏书·张彝传:“ 肃宗 初,侍中 崔光 表曰:‘ 彝 及 李韶 ,朝列之中唯此二人出身官次本在臣右,器能干世,又并为多,近来参差,便成替后。计其阶途,虽应迁陟,然恐班秩犹未赐等。’”
分類:官阶资历
《漢語大詞典》:第秩
官阶品级。宋书·荀伯子传:“故太保 衞瓘 本爵 萧阳县公 ,既被横祸,及进第秩,始赠 兰陵 ,又转 江夏 。”
分類:官阶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