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9,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宫寺
合长
留府
芸台
膳部
清署
进奏院
大理寺
都台
省堂
记曹
曲部
奏差
巡院
槐府
《漢語大詞典》:宫寺
皇宫和官署。《晋书·荀晞传》:“自顷宰臣专制,委杖佞邪,内擅朝威,外残兆庶,矫詔专征,遂图不轨,纵兵寇掠,陵践宫寺。前司隶校尉 刘暾 、御史中丞 温畿 、右将军 杜育 ,并见攻劫。 广平 、 武安 公主,先帝遗体,咸被逼辱。” 南朝 陈 阮卓 《长安道》诗:“ 长安 驰道上,鐘鸣宫寺开。”
分類:皇宫官署
《漢語大詞典》:合长(閤長)
唐 宋 时常用以称呼中书省、尚书省、龙图阁等官署的主事官。 宋 周密武林旧事·乾淳奉亲:“上遣閤长奏知太上:‘午时二刻,恭请赴坐。’”
《漢語大詞典》:留府
职官和官署名。犹留台、留任。三国志·魏志·杜袭传:“ 太祖 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 长安 。主者所选多不当, 太祖 令曰:‘释騏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 袭 为留府长史,驻 关中 。”南史·刘穆之传:“帝西讨 刘毅 以 诸葛长人 监留府。”参见“ 留臺 ”。
《漢語大詞典》:留台(留臺)
(1).指古代帝王因故离京,奉命留守京师之官及其机构。古称禁城为台城,故名。 唐 宋 时在陪都、行在所设留守之官,亦称“ 留臺 ”。晋书·惠帝纪:“﹝ 张方 ﹞劫帝幸 长安 ……僕射 荀藩 、司隶 刘暾 、太常 郑球 、 河南 尹 周馥 与其遗官在 洛阳 ,为留臺,承制行事,号为东西臺焉。”晋书·安帝纪:“辛亥,帝蒙尘于 潯阳 。庚申, 刘裕 置留臺,具百官。”《宣和遗事》后集:“是时朝廷所用 汪伯彦 、 黄潜善 初无远略, 东京 委之御史, 南京 委之留臺……所报皆道听涂説之言。”
(2).特指王朝迁都后,留置于旧都之官署。相当于留都。魏书·于烈传:“及迁 洛阳 ,人情恋本,多有异议。 高祖 问 烈 曰:‘卿意如何?’ 烈 曰……‘乐迁之与恋旧,唯中半耳。’ 高祖 曰:‘卿既不唱异,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宜且还旧都,以镇 代邑 。’敕留臺庶政,一相参委。”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留臺多烽燧之虞,列堠少藩篱之固。”参见“ 留守 ”、“ 留都 ”。
(3).指御史台。 清 钱谦益 《送詹叶二御史赴南台》诗:“本朝风纪出留臺,况復临轩御遣来。”
《漢語大詞典》:芸台(芸臺)
(1).古时藏书的地方;或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即秘书省。初学记卷十二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芸臺香辟纸鱼蠹,故藏书臺称芸臺。”宋史·外国传三·高丽:“陛下以其万里辞家,十年观国,俾登名於桂籍,仍命秩於芸臺。” 清 孙枝蔚 《在豫章幕府求书不得而作》诗之一:“芸臺在何处,欲望救空疎。”
(2).菜名。即油菜。太平御览卷九八○引 汉 服虔 《通俗文》:“芸臺谓之胡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稻宜:“榨油枯饼(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莱菔子为上,芸臺次之,大眼桐又次之,樟桕、棉花又次之)。”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道家以韮、葱、蒜、荽、芸臺即油菜为五荤。”
《漢語大詞典》:膳部
古官署名。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周礼·天官冢宰之属有膳夫、凌人二职。 晋 有左右士曹, 北齐 改左士为膳部郎。 唐 设膳部郎中、员外郎,属礼部。 明 改膳部为精膳司。 清 末始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三省纲辖·膳部:“即 周 官膳夫也, 晋 有左右士曹, 北齐 曰膳部。”
《漢語大詞典》:清署
清要的官署。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于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院》:“丞相旧园移带土,侍臣清署看临除。”
分類:清要官署
《漢語大詞典》:进奏院(進奏院)
唐 宋 时官署名。 唐 代藩镇在京置邸,称上都留后院。 大历 十二年改为上都进奏院,为各州镇官员入京时之寓所,并掌章奏、诏令及各种文书的投递、承转。 宋 初沿 唐 制,亦设进奏院,置进奏官;后改由朝官监领。 南宋 时隶属门下省,以给事中主管,掌承转诏旨和政府各部门命令、文件,摘录章奏事由,投递各项文书。 元 代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大驾初驻蹕 临安 ,故都及四方士民商贾辐輳,又剏立官府,扁牓一新。好事者取以为对曰:‘鈐辖诸道进奏院,详定一司勑令所。’”文献通考·职官十四:“ 唐 藩镇皆置邸京师,以大将主之,谓之上都留后。 大历 十二年,改为上都知进奏院官。 五代 以来,支郡不隶藩镇,补人为者,听其置邸隶藩镇者兼掌焉。 宋 缘旧制,皆本州镇补人为进奏官,其军监场务转运司则差知后官,则副知掌之。逐州就京师,各置进奏院。 太平兴国 六年,诸州罢知后之名,简知后官,得 李楚 等百五十人,并充进奏官。命供奉官 张文璨 提辖诸道进奏院,监官以京朝官及三班使臣充,掌受詔敕及诸司符牒,辨其州府军监,以颁下之,并受天下章奏案牘状牒以奏御及分授诸司。中兴以来,隶门下后省给事中点校,讫 乾道 九年,依旧隶后省,合传报事,令后省録以报行。”
《國語辭典》:大理寺  拼音:dà lǐ sì
古时掌管刑狱的官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奉圣旨下大理寺鞫审,即刻便自进牢。」也称为「棘寺」。
《漢語大詞典》:都台(都臺)
官署名,即尚书省。 唐 垂拱 元年, 武后 改称尚书省为“都臺”。《新唐书·百官志一》“尚书省”注:“ 龙朔 二年,改尚书省曰中臺…… 垂拱 元年曰都臺。 长安 三年曰中臺。” 明 张瀚 《松窗梦语·宦游纪》:“余始释褐,观政都臺。”
《漢語大詞典》:省堂
官署的厅堂。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一折:“圣人大怒,着老夫在此省堂,聚会八府商议,举将兴师,翦除贼寇。”明史·陈友定传:“ 友定 呼其属诀曰:‘大事已去,吾一死报国,诸君努力。’因退入省堂,衣冠北面再拜,仰药死。”
分類:官署厅堂
《漢語大詞典》:记曹(記曹)
掌表章文檄书记的官署或官员。 宋 胡宿 《谢福州袁待制》:“尚稽书驛之仪,先枉记曹之问。” 明 章懋 《又与李西涯书》:“昨因具疏乞骸,妄以小夫竿牘,上溷记曹。”
《漢語大詞典》:曲部(麴部)
曲部:1.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 韦公 惊叹久之,遂礼 云封 於曲部。”
(2).歌馆或妓院的代称。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 潮嘉 曲部中,半皆蜑户女郎。”
麴部:亦作“麯部”。指号称曲部尚书的 李琎 。 清 钱谦益 《王二溟布政谢事家居八十如少壮听歌度曲累夕不倦奉赠》诗之一:“小建纛旗临麴部,平分旌节领骚坛。” 清 陈维嵩 《无闷·益都冯相国夫子饮我以太和春赋此奉谢》词:“麯部休嘲户小也,浮白卷波如渴驥。”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二:“麯部譸张乱典型,拟教 甘 石 换茶星。”参见“麴部尚书”。
《漢語大詞典》:曲部尚书(麴部尚書)
唐 汝阳王 李琎 的自称。 唐 冯贽 云仙杂记·泛春渠《醉仙图记》:“ 汝阳王 璡 ,取 云梦 石甃泛春渠以蓄酒,作金银龟鱼浮沉其中,为酌酒具,自称‘酿王兼麴部尚书’。”
分類:汝阳自称
《漢語大詞典》:奏差
元 、 明 、 清 时在某些官署中设置的供差遣的官职。《元典章·刑部十四·诈》:“欲去 广东道 寻觅勾当,诈称 海北道 廉访司奏差。” 翟蜕园 《历代职官简释》:“ 清 沿 明 制,於 衍圣公 府中设奏差一人,以供差遣,为正七品官。”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一:“ 胡惟庸 是 元璋 在 和州 时的帅府奏差, 李善长 的亲戚, 淮西 官僚集团的重要人物。”
《漢語大詞典》:巡院
官署名。掌缉捕刑讯。 后周 分左、右军巡院,属侍卫亲军。 宋 元祐 三年,以罢大理寺狱,在 开封 置军巡院。 元 于 上都 、 大都 均置有警巡院。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十一月,乙巳,帝命都承旨 曹翰 送 晟 於右军巡院。” 胡三省 注:“侍卫亲军分左右军,各有巡院,以鞫繫囚。”宋史·刑法志三:“在 开封 ,有府司、左右军巡院。”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则听得巡院家高声的叫吖吖,叫道将那为头儿失火的拏下。”
《漢語大詞典》:槐府
三公的官署或宅第。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棠郊成政,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 宋 万俟咏 《三台·清明应制》词:“清明看, 汉 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 宋 姜夔 《石湖仙·寿石湖居士》词:“玉友金蕉,玉人金缕,缓移筝柱,闻好语,明年定在槐府。”参见“ 三槐九棘 ”、“ 槐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