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绯紫(緋紫)
指红色和紫色官服。古时高官所服。新唐书·车服志:“ 开元 初……百官赏緋紫,必兼鱼袋。” 明 王世贞 《哭李于鳞一百二十韵》:“交游尽緋紫,岁月耗丹铅。”
《國語辭典》:宦囊  拼音:huàn náng
当官时所馀的积蓄。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三出:「宦囊清苦,也不曾诗书误儒。」《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尚书公遗下宦囊不少,这位公子却有钱癖。」
《漢語大詞典》:铜竹(銅竹)
犹铜符,铜印。古代地方长官所佩。 唐 裴度 《送刘》诗:“不归丹掖去,铜竹漫云云。” 清 姚鼐 《消苑望郎山有怀朱克斋》诗:“男儿三十分铜竹,多少功名到白头。”
《漢語大詞典》:紫缨(紫纓)
(1).紫色帽带。贵官所用。 汉 蔡邕 《王子乔碑》:“被絳衣,垂紫缨。” 唐 张说 《蜀路》诗:“ 秦 京开朱第,魏闕垂紫缨。”
(2).指鸟颈紫毛。文选·枚乘〈七发〉:“鵷雏鵁鶄,翠鬣紫缨。” 李善 注:“缨,颈毛也。”
《漢語大詞典》:冕绂(冕紱)
古代礼冠与印绶,皆大官所服佩者,因以指重臣。 唐 柳宗元 《谢赐时服表》:“俾同冕紱,重剧丘山。” 宋 范仲淹 《明堂赋》:“冕紱兮霞集,玉帛兮川归,盛乎王庭之声明,焕乎天家之光辉。”
《漢語大詞典》:两梁冠(兩梁冠)
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戴的一种帽子。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后汉书·舆服志下:“宗室 刘氏 亦两梁冠,示加服也。” 宋 王禹偁 《暮春》诗:“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籍两梁冠。”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归计已栽千个竹,残年合挂两梁冠。”亦省称“ 两梁 ”。 唐 韩偓 《残春旅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漢語大詞典》:朱篆
(1).车毂上一圈突起的红色装饰性线条。诗·商颂·烈祖“约軝错衡” 唐 孔颖达 疏:“所乘之车以朱篆约其长轂之軝,以綵饰错置於衡之上。”
(2).借指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 唐 薛能 《送浙东王大夫》诗:“香匳扃凤詔,朱篆动龙坑。”
《国语辞典》:官囊  拼音:guān náng
做官所存的积蓄。如:「他虽已辞官多年,但因官囊颇丰,所以经济上不虞匮乏。」
《漢語大詞典》:宪檄(憲檄)
旧时称上官所发檄文的敬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顷奉宪檄,安插垦荒官兵屯种,敢不澟遵。”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然犹恐以额外沙滩指为承粮熟地……诚有如宪檄之所驳者。”
《國語辭典》:手本  拼音:shǒu běn
1.用手抄写的书籍。
2.告状的文书。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齐惠休上人齐道猷上人齐释宝月》:「廓子赉手本出都,欲讼此事,乃厚赂止之。」
3.明清时门生见座师或下官见上官时所用的名帖。《水浒传》第二回:「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儒林外史》第七回:「正在沉吟,长班又送进一个手本,光头名字,没有称呼,上面写著『范进』。」也称为「手板」、「手版」。
《漢語大詞典》:柱斧
用水晶制的小斧。朝官所用。朱子语类卷一二八:“祖宗时,升朝官出入有柱斧。其制是水精小斧头子在轿前。”
《漢語大詞典》:郎门(郎門)
(1).谓宫中之门。郎,通“ 廊 ”。韩非子·内储说下:“ 齐 中大夫有 夷射 者,御饮於王,醉甚而出,倚於郎门。”战国策·宋卫策:“客趋出,至郎门而反,曰:‘臣恐王事 秦 之晚。’” 诸祖耿 集注:“按,韩非子,‘使郎中日闻道於郎门之内。’愚恐‘郎’即‘廊’。”
(2). 秦 汉 时郎官所居之处。 章炳麟 新方言·释亲属:“ 秦 汉 ,天子侍从称郎,亦本‘良人’,良人即良家子。所居曰郎门、郎屋。”
《漢語大詞典》:木笏
木制手板。 唐 制,六品以下官所持之笏。后世因之。元史·礼乐志五:“乐服:乐正副四人,舒脚幞头,紫罗公服,乌角带,木笏,皂鞾。”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笏
《漢語大詞典》:笼冠(籠冠)
古代武官所戴的帽。梁书·陈伯之传:“ 褚緭 在 魏 , 魏 人欲擢用之。 魏 元会, 緭 戏为诗曰:‘帽上著笼冠,2袴上著朱衣,不知是今是,不知非昔非。’ 魏 人怒,出为 始平 太守。”隋书·礼仪志六:“武冠,一名武弁,一名大冠,一名繁官,一名建冠,今人名曰笼冠,即古惠文冠也。”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胡服之冠, 汉 时有武冠、武弁、繁冠、大冠诸名, 晋 宋 以后又谓之建冠,又谓之笼冠,盖比餘冠为高大矣。”
分類:武官官所
《国语辞典》:堂谕(堂谕)  拼音:táng yù
1.清代各部堂官所发的告示,以便晓谕众人。
2.当堂的判词或命令。如:「这案件棘手,经法官堂谕开释,总算告一个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