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1,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43  4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覆呈
案牍劳烦
当官追究
客将司
使用钱
甘限文书
公文帖
公廨本钱
公案学
狗仗官势
稿门
短蕃匠
断还归宗
访牌
放告牌
《国语辞典》:覆呈  拼音:fù chéng
回覆官府的文书。《儒林外史》第六回:「次日,商议写覆呈。」
《国语辞典》:案牍劳烦(案牍劳烦)  拼音:àn dú láo fán
形容要处理的官府文书十分繁多。《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
《国语辞典》:当官追究(当官追究)  拼音:dāng guān zhuī jiù
由官府来追究一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我们助他一臂,擒他兄弟两个送官,等他当官追究为是。」
分类:官府追究
《国语辞典》:客将司(客将司)  拼音:kè jiàng sī
旧时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官吏。《警世通言。卷一九。崔衙内白鹞招妖》:「正怎地烦恼,则见客将司来覆道:『告相公,有一司法,姓罗名公适,以新到任来公参。』」也作「客将」、「客司」。
《国语辞典》:使用钱(使用钱)  拼音:shǐ yòng qián
旧时指进出官府时送与官差的红包。《水浒传》第二○回:「宋江道:『我再与你银子十两做使用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免不得赔酒赔饭,又把使用钱送了公人。」也称为「使费」。
《漢語大詞典》:甘限文书(甘限文書)
官府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必须完成公差的文书。《水浒传》第四九回:“弟兄两个当官受了甘限文书。”京剧《猎虎记》第一场:“知府大人不容分说,勒令我二人当堂立下甘限文书!”
《漢語大詞典》:公文帖
旧时官府的一种告示。《水浒传》第十一回:“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将带做公的,沿乡歷邑,道店村坊,四处张掛,出三千贯信赏钱,捉拿正犯 林冲 。”
分類:官府告示
《漢語大詞典》:公廨本钱(公廨本錢)
唐 代官府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从 北朝 起到 隋 唐 ,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 唐 武德 元年(公元618年)设置公廨本钱,由各州令史经管,人称捉钱令史。每人以五万以下本钱交市肆贩易,每月收取息钱四千文,年息约达本金百分之百,名“月料钱”。以后利率有降低趋势,但到 会昌 元年(公元841年)月息仍定五分,合年利百分之六十。唐会要卷九一载, 开元 六年(公元718年)秘书少监 崔沔 说:“收利数多,破产者众……在於平民,已为重赋。”
《漢語大詞典》:公案学(公案學)
佛教名词。公案,原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佛教禅宗借用,指前辈祖师的言行范例,用来判断是非迷悟。以这种方法发展的禅学,称公案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谈公案就是重要的一种方法。公案都是含意隐晦,无人能确实懂得的事情或话头,如果弟子思索得一个公案的答案,说给师听,得师同意(称为印可),那就表示得道了……这些动作和话头成为新的公案,流传在丛林(禅寺)间,愈积愈多,禅学转化为公案学。”
《國語辭典》:狗仗官势(狗仗官勢)  拼音:gǒu zhàng guān shì
比喻仗著官府势力欺人。如:「他哪有资格出任这个职位?还不是狗仗官势得来的。」「他家的门房,狗仗官势,盛气凌人。」
《漢語大詞典》:稿门(稿門)
旧时官府保管、传递状纸、卷宗等文书的办事人员。《冷眼观》第三回:“每到坐堂的时候,那位稿门送了卷宗并点名单上去,直捷把此案要如何责押,如何发落説出来,要求那代理的官,照样葫芦,替他行事。”
《漢語大詞典》:短蕃匠
唐 代官府手工业中轮班无偿服役的工匠称“番匠”,又称“蕃匠”。其服役期为二十日,比前代为短,故又名“短蕃匠”。新唐书·百官志三:“ 天寳 十一载,改大匠曰大监,少匠曰少监,有……短蕃匠一万二千七百四十四人。”
《漢語大詞典》:断还归宗(斷還歸宗)
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回归母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如今认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认定你是哥哥,两口同声当官去告理,一定断还归宗。”亦省作“ 断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吾随身带有广缉文书,当官一告,断还不难,只是要你一口坚认到底,却差池不得的。”
《漢語大詞典》:访牌(訪牌)
旧时官府发出的粘贴有缉捕罪犯的公文的牌子。用作缉捕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刑房拿出款单来,这单就黏在访牌上。那访牌上写道:访得 潘自业 (即 潘三 )本市井姦棍……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於光天化日之下!为此,牌仰该县,即将本犯拿获,严审究报,以便按律治罪。”《九尾龟》第五十回:“当下不露风声,密密的下了一个密札,给那马路工程局的委员 李兰生 ,札内还附了一个访牌,话头説得十分厉害。”
《國語辭典》:放告牌  拼音:fàng gào pái
官府开堂受理案件的公告牌。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今日升厅坐早衙,张千,喝撺箱,抬放告牌出去。」明。郑若庸《玉玦记》第三二出:「拿放告牌出去,有告状的著他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