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2,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职司
宫袍
庶官
漕臣
历官
露冕
将吏
纱帽
鸿胪
铨曹
公使
起复
谏臣
冠剑
朝簪
《國語辭典》:职司(職司)  拼音:zhí sī
1.职务、职位。《左传。成公二年》:「而巩伯实来,未有职司于王室。」《文选。潘岳。在怀县作诗二首之二》:「祇奉社稷守,恪居处职司。」也作「职掌」。
2.负责任事的官员。《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臣窃见陛下执政以来,阴阳不调,五星失晷,职司不忠,奸党相扶。」唐。李商隐〈韩碑〉诗:「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漢語大詞典》:宫袍
古代官员的礼服。 唐 殷尧藩 《登凤凰台》诗之一:“ 凤凰臺 上望 长安 ,五色宫袍照水寒。” 明 王世贞 《鸣凤记·严嵩庆寿》:“花香沾绣袄,酒色映宫袍。”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他年上我墓,相携著宫袍。”
分類:官员礼服
《漢語大詞典》:庶官
(1).各种官职。《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无旷庶官。” 孔 传:“旷,空也。位非其人为空官。”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各以所宜,量材授任,则庶官无旷。”
(2).百官。多指一般官员。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采庶官之实録,辨时俗之得失。”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庶官但赞拜,不宣名,不舞蹈。”明史·张津传:“陛下延访大臣,而庶官不预,非所以明目达聪也。”
《漢語大詞典》:漕臣
管理漕运的官员。 宋 侯延庆 《退斋笔录》:“ 神宗 时,以 陕西 用兵失利,内地出令斩一漕臣。”宋史·选举志二:“﹝ 绍定 ﹞四年,臣僚甚言科场之弊,乞戒飭漕臣严选考官。”
《漢語大詞典》:历官(歷官)
执掌历法的官员。新唐书·历志三上:“﹝ 开元 ﹞十五年,草成而 一行 卒,詔特进 张説 与历官 陈玄景 等次为《历术》七篇。”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唐公常 云﹞知死数又知活数,此吾之所以异於历官。”
先后连任官职。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 唐 白居易 《和〈我年〉》之二:“歷官十五政,数若珠纍纍。”
《漢語大詞典》:露冕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书·温峤郗鉴传论:“ 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歟!” 唐 包佶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诗:“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2).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郭贺 拜 荆州 刺史。 明帝 ( 汉明帝 )巡狩到 南阳 ,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露冕寧夸 汉 车服,下帷常讨 鲁 春秋。”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二:“仕路从来尊露冕,人情近日薄金鑾。”参阅后汉书·郭贺传
《國語辭典》:将吏(將吏)  拼音:jiàng lì
文武官员的合称。《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赞曰》:「秦将吏外畔,贼臣内发,乱作萧墙,祸成二世。」《三国演义》第九回:「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曰:『奉诏讨贼臣董卓,其馀不问!』将吏皆呼万岁。」
《國語辭典》:纱帽(紗帽)  拼音:shā mào
1.用纱制成的夏帽。唐。杜甫 秋野诗五首之三:「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唐。白居易〈夏日作〉诗:「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
2.古代文官所戴的帽子。后用作官职的代称。《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高老先生纱帽蟒衣,进来与众人作揖,首席坐下。」也称为「乌纱」、「乌纱帽」。
《國語辭典》:鸿胪(鴻臚)  拼音:hóng lú
职官名。周置大行人之职,秦称为「典客」,北齐称为「鸿胪寺」。主掌朝贡庆吊的赞导相礼。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
《漢語大詞典》:铨曹(銓曹)
(1).主管选拔官员的部门。 唐 包湑 《会昌解颐录·麴思明》:“銓曹往例,各合得一官,或荐他人亦得。”宋史·岳云传:“﹝ 岳云 ﹞功在第一, 飞 不言。逾年,銓曹辩之,始迁武翼郎。”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漫劳乌府臺前客,屈作銓曹部下人。”
(2).借指主管选拔官员之长官。明史·顾鼎臣传:“兵部主事 马承学 恃 鼎臣 有联,自诡必得銓曹,臣故抑 承学 而用 崑 。”
《國語辭典》:公使  拼音:gōng shǐ
政府派驻外国处理交涉事务的外交官,地位次于大使。
《國語辭典》:起复(起復)  拼音:qǐ fù
1.古时官吏遭父母之丧,服未满而起用,称为「起复」。清制则称服满而起用,为「起复」。与旧制不同。《北史。卷七二。李德林传》:「裁百日,夺情起复,固辞不起。」《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冯主事三年孝满,为有沈公子在家,也不去起复做官。」
2.官吏再度被起用。《宋史。卷三七七。向子諲传》:「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诸降三官,起复知潭州。」《红楼梦》第三回:「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
《國語辭典》:起伏  拼音:qǐ fú
1.隆起与低伏。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纡馀委蛇,丘陵起伏。」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2.兴盛与衰落。《文选。颜延年。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國語辭典》:谏臣(諫臣)  拼音:jiàn chén
负责或勇于劝谏天子过失的臣子。如:「魏徵是历史上有名的谏臣。」
《漢語大詞典》:冠剑(冠劍)
古代官员戴冠佩剑,因以“冠剑”指官职或官吏。 南朝 梁 江淹 《到主簿日事诣右军建平王》:“常欲永辞冠剑,弋钓畎壑。” 宋 司马光 《楚宫行》:“满朝冠剑东方明,宫门未启君朝醒。”
《漢語大詞典》: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常用以借指京官。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宋 苏舜钦 《寄守坚觉初二僧》诗:“师方传祖印,我欲谢朝簪。” 明 高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我待解朝簪,再图乡任。”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引 清 龚孙枝 诗:“早结山堂水竹缘,朝簪重脱未华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