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款(邊款)
印章上的题记。 隋 唐 以来的官印,印背刻有铸造年号等;后来篆刻家刻印,在印侧所刻题记、年月和作者姓名等,叫做“边款”。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桐庐负暄》:“钱袋内除钞票外,还有指南针一只,石章一方,边款刻着一篇细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牙章一方。”
《漢語大詞典》:龟绳(龜繩)
犹奄绶。借指官印。 唐 元稹 《告赠皇祖祖妣文》:“冠冕之盛,重於一时。 燕 寇突来,人士骇散。荫籍朘削,龟绳用稀。”
分類:官印
《漢語大詞典》:权篆(權篆)
谓权且署理某一官职。篆,官印。《林则徐日记·道光五年四月二十九日》:“现在 苏 臬一席, 梁芷邻 似可权篆,尚在未定也。”
《國語辭典》:印把子  拼音:yìn bà zi
官府的印章。亦作为官职或政权的代称。《官场现形记》第四○回:「耐庵,你虽然候补了多年,如今却是第一回拿印把子。」
《漢語大詞典》:讨印(討印)
谓为了变白契为官契,请求在房地产文书上加盖官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陞迁·查税契》:“至贫衿、衙役,例於即官、卸事时乞恩讨印,亦宜酌从,以示加惠。”
《国语辞典》:挂印悬牌(挂印悬牌)  拼音:guà yìn xuán pái
高挂官印、告牌。指担任官职。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坐金鼎莲花碧油幢,骨剌剌的绣旗开。」
《漢語大詞典》:藩篆
藩司的官印。亦借指藩司。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杨袭侯 在 滇 ,两署藩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老兄交卸藩篆下来,极应该就回本任。”参见“ 藩司 ”。
分類:官印
《國語辭典》:藩司  拼音:fán sī
1.南北朝时的州刺史。《文选。沈约。齐故安陆王碑文》:「并求入奉灵榇,藩司抑而不许。」
2.明朝时负责各省民政和财政的官员。参见「布政使」条。
《漢語大詞典》:螭鱼(螭魚)
螭纽官印和鱼符。古代帝王赐予贵官的两种符信。代指官员。 清 曹寅 《游仙诗》之六:“絳节朱旛奉起居,后前夹轂尽螭鱼。”
《國語辭典》:佩紫怀黄(佩紫懷黃)  拼音:pèi zǐ huái huáng
紫,紫色的印绶。黄,金印。佩紫怀黄形容位高权重。南朝梁。丘迟 与陈伯之书:「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
《漢語大詞典》:署篆
署印。因官印皆刻篆文,故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外国·册封琉球:“在 闽 时,适 福州 缺守, 阮坚之 以司理署篆。”
分類:官印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