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91,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安帖
安住
安止
安化
安厝
安常
太安
日安
安期生
安汉
安君
安佚
安固
全安
安从
《國語辭典》:安帖  拼音:ān tiē
安定帖服。《魏书。卷五五。游明根传》:「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聊斋志异。卷一○。胭脂》:「判牒既下,意始安帖。」
《國語辭典》:安住  拼音:ān zhù
住宿、居住。元。白璞《东墙记。楔子》:「生云:『……敢问公公,有房舍借一间小生借居,待来春赴试。』净云:『足下既要安住,老夫有一小顽,名曰山寿,就托足下教训攻书。』」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我此一来专为要见谢金莲而来,不想他嫁了人,哥哥便留我在书房中安住,也没什么兴味。」
分類:安心稳定
《漢語大詞典》:安止
(1).犹安定。
(2).安居;停留;安歇。 汉 焦赣 《易林·豫之观》:“胶车木马,不利远驾,出门有害,安止得全。”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上至太上内书院,进泛索,遂奏安止还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入得 蒲州 ,见景物繁盛, 君瑞 甚喜,寻旅舍安止。”
《骈字类编》:安化
唐书地理志安化州都督府
《國語辭典》:安厝  拼音:ān cuò
1.安葬、埋葬。《三国志。卷五。魏书。后妃传。文德郭皇后》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哀策〉曰:「背三光以潜翳,就黄垆而安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且说赵院判扶了兄柩来到钱塘,安厝已了,奉著遗言,要去寻那苏家。」
2.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等待改葬。《聊斋志异。卷一。宅妖》:「又顷之,二小人舁一棺入,仅长四寸许,停置凳上。安厝未已,一女子率厮婢数人来,率细小如前状。」《红楼梦》第一一二回:「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安厝毕,亲友散去。」
《漢語大詞典》:安常
(1).安守常规。《东周列国志》第三回:“太宰 咺 又奏曰:‘老司徒乃安常之论,非通变之言也。’”红楼梦第九八回:“那‘阴司’説有便有,説无就无。皆为世俗溺于生死之説,设言以警世,便道上天深怒愚人--或不守分安常;或生禄未终,自行夭折;或嗜淫欲,尚气逞兇,无故自殞者。”
(2).平静正常。 潘漠华 《乡心》:“他临走时,满面绯红,还假装安常的神态,徐徐走下楼梯。”
《国语辞典》:太安  拼音:tài ān
1.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西元302~303)。
2.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年号(455~459)。
《漢語大詞典》:日安
在白天遇见人或与人分别时的用语。亦称“你好”
《國語辭典》:安期生  拼音:ān qí shēng
人名。秦琅琊人(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生卒年不详。受学于河上丈人,于海滨卖药,始皇东游,相谈三昼夜,赐予金帛,皆置之而去,留书以别,谓后千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遣使入海寻之,遇风浪而还。汉武帝时,李少君言尝游海上,见安期生食巨枣,其大如瓜。
分類:仙人
《骈字类编》:安汉(安汉)
唐 许浑 题四老庙二首 其二 避秦安汉出蓝关,松桂花阴满旧山。
《骈字类编》:安君
礼记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
《漢語大詞典》:安佚
安乐舒适。《孟子·尽心下》:“ 孟子 曰:‘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声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终则遗显号於后世,传土地於子孙,事行甚忠敬,居位甚安佚,名声施於无穷,功烈著而不灭。” 颜师古 注:“佚,乐也。” 唐 韩愈 《上张仆射第二书》:“马之与人,情性殊异。至于筋骸之相束,血气之相持,安佚则适,劳顿则疲者,同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四体之即安佚,人之情也。”
分類:安乐舒适
《國語辭典》:安固  拼音:ān gù
安定巩固。《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夫德不称禄,犹凿墉之趾,以益其高。岂量力审功安固之道哉?」《文选。曹囧。六代论》:「非所以保守社稷,安固国嗣也。」
《漢語大詞典》:全安
(1).完满安乐。 汉 王充 论衡·幸偶:“ 虞舜 ,圣人也,在世宜蒙全安之福。” 唐 元稹 《献事表》:“且夫乐全安而恶戮辱,古今之情一也。”
(2).保全而使之平安。 汉 贾谊 《治安策》:“今令此道顺而全安甚易,不肯早为,已乃堕骨肉之属而抗剄之,岂有异 秦 之季世乎!”
《骈字类编》:安从(安从)
易林禹凿龙门通利水源东注沧海民得安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