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慰纳(慰納)
安抚招纳或接纳。后汉书·应奉传:“到官慰纳, 山 等皆悉降散。”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宫有进见者,每加慰纳。”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往者军逼而自引还,今日在远而兴慰纳,辞逊意狭,谓其力尽,适以增骄,不足相动。”
《漢語大詞典》:康惠
安抚惠爱。《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至於爱民全国,康惠庶类,必先脩文教,示之轨仪,不得已然后用兵,此盛德之所同也。”
分類:安抚惠爱
《漢語大詞典》:抚集(撫集)
安抚聚集。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今 操 远在 河北 ,新破诸 袁 ,抚集 幽 冀 ,未暇东顾。”晋书·刘宣载记:“观其性质,足能抚集本部。”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二年:“殿中侍御史 濮斗南 言 浙 四郡民生荡析,乞抚集流离,蠲减秋赋。”
分類:安抚聚集
《漢語大詞典》:镇慰(鎮慰)
安抚慰问。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皇甫规》:“折衝弭难,而诛伐已定,当见镇慰。”后汉书·彭宠传:“及 光武 镇慰 河 北,至 蓟 ,以书招 宠 。”
《漢語大詞典》:安劝(安勸)
安抚勉励。书·顾命:“柔远能邇,安劝小大庶邦。” 孔 传:“言当和远又能和近,安小大众国,劝使为善。” 孔颖达 疏:“於彼小大众国,皆安之劝之。安之,使国得安存;劝之,使相劝为善。”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恪慎于厥躬,祗勤于大训,必能诞敷至化,安劝庶邦。”
分類:安抚勉励
《漢語大詞典》:收辑(收輯)
(1).招集整顿;收复安抚。北齐书·魏兰根传:“ 宝寅 至 雍州 ,收辑散亡,兵威復振。”周书·文帝纪下:“ 景 ( 侯景 )请留收辑 河 南。”
(2).收集。 宋 朱熹 《书先吏部韦斋铭并刘范二公帖后》:“敢收辑遗文,藏之家庙,以示子孙。” 清 邓显鹤 《〈船山遗书目录〉序》:“﹝ 船山 ﹞殁后四十年,遗书散佚,其子 敔 始为之收辑推阐。”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一般编年体的《杜甫诗集》,大率在《耒阳》一诗之后还有所收辑。”参见“ 收集 ”。
《國語辭典》:收集  拼音:shōu jí
聚集。《后汉书。卷六五。皇甫张段列传。张奂》:「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三国演义》第一六回:「路逢诸将,收集残兵。」
《国语辞典》:抚平(抚平)  拼音:fǔ píng
安抚而使其平复。如:「经理努力找寻补救措施,以抚平新政策对员工的冲击。」
《漢語大詞典》:安缉(安緝)
安辑,安抚。陈书·沈恪传:“州罹兵荒,所在残毁, 恪 绥怀安缉,被以恩惠, 岭 表赖之。”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首尾郊郭者,凡七千餘家,熙乎若鸿雁之得春也。既至矣,则劳来之;即止矣,则安缉之。”
分類:安辑安抚
《漢語大詞典》:柔民
安抚人民。国语·齐语:“臣之所不若 夷吾 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韦昭 注:“柔,安也。”
分類:安抚人民
《漢語大詞典》:镇辑(鎮輯)
镇守安抚。元史·文宗纪:“仍命 豫王 阿剌特纳失里 分兵,给 探马赤 三百、 乞赤伯 三百,共守一岁,以镇辑之,餘军皆遣还所部。”
分類:镇守安抚
《漢語大詞典》:抚导(撫導)
(1).教养。《宋书·东平王子嗣传》:“而妾 颜 训养非恩,抚导乖理,情闕引进,义违负螟。”
(2).谓安抚化育。周书·令狐整传:“奬励抚导,迁者如归,旬月之间,城府周备。”北史·辛昂传:“ 昂 抚导荒梗,颇得寧静。”
《漢語大詞典》:纠绥(糾綏)
亦作“糺绥”。 纠合,安抚。语出 汉 张衡 《南都赋》:“及其纠宗绥族,禴祠蒸尝。” 唐 颜真卿 《右武卫将军赠工部尚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加以篤睦羣从,糺绥宗族,吉凶赡恤,终始无渝。”
分類:纠合安抚
《漢語大詞典》:安喻
安抚晓谕。新唐书·魏徵传:“当是时, 河北 州县素事 隐 巢 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乱。 徵 白 太宗 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 河北 。’”
分類:安抚晓谕
《漢語大詞典》:绥理(綏理)
安抚治理。《汉书·成帝纪》:“朕承 太祖 鸿业,奉宗庙二十五年,德不能绥理宇内,百姓怨望者众。”梁书·良吏传·何远:“郡经寇抄, 远 尽心绥理,復著名迹。”
《漢語大詞典》:视问(視問)
看望慰问。犹安抚。史记·西南夷列传:“数岁,道不通,士罢饥离湿死者甚众; 西南夷 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无功。上患之,使 公孙弘 往视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