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放宽心(放宽心)  拼音:fàng kuān xīn
安心、放心。《文明小史》第三○回:「因此筹了一笔正款上兑,约摸著一两年间,就可以选出来的,于是放宽了心。」
分类:安心放心
《漢語大詞典》:宁业(寧業)
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晋书·冯跋载记:“今疆无虞,百姓寧业,而田亩荒秽,有司不随时督察,欲令家给人足,不亦难乎!”
《国语辞典》:死也瞑目  拼音:sǐ yě míng mù
比喻心愿已了,能够安心死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我只要到父亲跟前,死也瞑目。」也作「死亦瞑目」。
《国语辞典》:死亦瞑目  拼音:sǐ yì míng mù
死而闭眼。比喻无所牵挂,能够安心死去。如:「能亲眼看到你们兄弟成家立业,我真是死亦瞑目了。」也作「死也瞑目」。
《国语辞典》:死无遗忧(死无遗忧)  拼音:sǐ wú yí yōu
安心死去,无后顾之忧。《淮南子。泰族》:「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此异行而归于善者。」
《国语辞典》:寝食难安(寝食难安)  拼音:qǐn shí nán ān
睡觉和吃饭都不安心。形容忧虑烦乱的样子。如:「放榜前的焦虑,令他寝食难安。」也作「寝食不安」。
《国语辞典》:安家帖  拼音:ān jiā tiě
使人安心的东西或消息。《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廷秀先已得了安家帖,便道:『你有事自去。』」
《国语辞典》:安枕无忧(安枕无忧)  拼音:ān zhěn wú yōu
安心的靠在枕上睡觉无须忧虑。常用于比喻诸事处置妥当,无须忧虑烦心。如:「下星期的园游会,准备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我终于可以安枕无忧了。」
《漢語大詞典》:安生服业(安生服業)
平稳地生活,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生业。 梁斌 《红旗谱》六:“她想到 冯老兰 ,不一定肯让 朱老忠 安生服业地活下去,她的心情更加忧惧不安,害怕有另一种更大的祸事降临家门。” 梁斌 《红旗谱》三十:“败家子儿不讲安生服业地做活,只讲吃好的、穿好的、歇着。”
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心期待于某一点,而安住于此,确乎不动也。安心之法,诸宗各有其说。天台一家,谓离三谛无安心之处,离止观无安心之法,禅宗以不可得为安心之处,如彼达磨印慧可,谓为安心了,即其例也。净土门说,安心甚盛。净土宗谓厌欣之心为总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心之三心为别安心,俱为行者所起之心,真宗谓信乐开发之一念具三信,大信大行,悉由如来本愿力回向而获得,安心即信心也。
【佛学常见辞汇】
安然不动的心。
【俗语佛源】
禅宗有一则著名的故:慧可(后为二祖)对初祖达摩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沉吟良久,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便说:「我与汝安心竟。」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以「了不可得」为「安心」之法,正是达摩「祖师禅」的本色。达摩还传授过一种「壁观」的安心法:「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见《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俗以安心指心情安定,情绪稳定。如管桦《将军河》第二一章:「果然,他的笑容使小伙子安心了。」又有故意、存心的意义。如老舍《四世同堂》四三:「好孩子,你听妈妈的话,妈妈还能安心害了你吗?」(李明权)
安心起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安心者,谓三心,起行者,谓五种正行等。此二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称之为心行具足,又曰显行具足。净土宗谓此二者不具,则不得往生。即发三心,安心决定之后,修念佛等行也。
异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异于正统派之安心也。毁斥之语。为真宗之常语。
善巧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乘观法之第三。以种种善巧之方术安住我心也。
【三藏法数】
善巧安心者,善以法性自安其心也。以法性为所安,以寂照为能安。寂即是止,照即是观。若信此心但是法性,则起是法性起,灭是法性灭;了其实不起灭,妄谓起灭,如是体达功成,法界俱寂,是名为止。若观察此心体是无明,无明痴惑,即是法性;无明、法性,本来皆空,空亦不可得。法界洞朗,名之为观。若离法性无安心处,若离止观无安心法。由上发心不悟,故用此方便善巧,令心得安也。
总别二义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通佛教全体之安心与特异之安心也。如净土宗以厌欣心,菩提心为总。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为别。
安心超行
【佛学常见辞汇】
心行具足或是愿行具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