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鹊浦(鵲浦)
流经 安徽 境内、中有 鹊洲 的 长江 江面。 清 王柏心 《捉船行》:“健儿应募充长征,东下 雷池 更 鹊浦 。”
《漢語大詞典》:鹊洲(鵲洲)
在今 安徽 铜陵 至 繁昌 长江 中。 鹊头 为 铜陵 西南 鹊头山 , 鹊尾 为 繁昌 东北 三山 。西对 无为 ,为 江 流险要之处。太平御览卷三四引 晋 张僧鉴 《浔阳记》:“ 鹊洲 在县北。”通典·州郡十一:“ 梁 置 南陵郡 , 陈 置 北江州 ,有 鹊洲 ……左传 昭公 五年 楚 败 吴 於 鹊岸 ,即此也。”
《漢語大詞典》:中都城
明 中都 皇城。在今 安徽省 凤阳县 , 明太祖 朱元璋 洪武 九年下诏营建。现遗存部分城门、门楼等,残存石雕精细、优美,琉璃制品形象生动。城南有 朱元璋 父母陵墓,陵前尚存精美的石人、石兽雕像和 朱元璋 亲自撰写的《大明皇陵碑》
《漢語大詞典》:张老乐(張老樂)
安徽 涡阳 一带农民对捻军领袖 张乐行 的尊称。中国歌谣资料《捻军民歌》:“抬着枪,背着药,后头又跟 张老乐 。 张老乐 ,人马多,杀得 清 兵安不了窝。”中国歌谣资料《捻军歌谣·参加捻军是正经》:“跟着 张老乐 ,有吃又有喝。”
《漢語大詞典》:长江中下游平原
中国第三大平原。包括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安徽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下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中国淡水湖最集中地区,河网稠密,有“水乡泽国”之称。中国重要农业基地,著名的“鱼米之乡”。沿江为中国重要工业带。
《漢語大詞典》:泗州调
民间曲调名。创始于安徽、湖北一带。五句三十二字。第三、第五句相重复,第四句为“哎哟哎哟”。
《國語辭典》:泗州戏(泗州戲)  拼音:sì zhōu xì
流行于大陆地区安徽淮北一带的剧种。起初全为男演员,二十世纪起,女艺人逐渐出现。伴奏乐器为牛角梆子和土琵琶。唱词的规格严谨、形式固定,可单独唱,亦可联唱。曲调自由,可因人而异。民国三十八年以后,泗州戏音乐变得活泼热烈,男女都用自然声,但女腔多在下句末使用向上七度大跳的假声。曲调具有清新流畅、活泼优美、闪板起唱和连续切分音等特点。参见「拉魂腔」条。
《漢語大詞典》:四隤山
山名。在 安徽 和县 北七十五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淮水 又东, 池水 注之。水出 东城县 ,东北流,逕 东城县 故城南。 汉 以数千骑追 羽 , 羽 帅二十八骑引 东城 ,因 四隤山 ,斩将而去,即此处也。”
《漢語大詞典》:逍遥津
在 安徽省 合肥市 东北隅。古为 肥水 上的津渡,今已辟为公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施水:“ 逍遥津 水上旧有梁, 孙权 攻 合肥 也, 张辽 败之於津北,桥不彻者两板, 权 与 甘寧 蹴马趋津, 谷利 自后著鞭助势,遂得渡梁。”
《国语辞典》:陇海铁路(陇海铁路)  拼音:lǒng hǎi tiě lù
从江苏省北部连云港,经安徽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兰州的铁路。全长一千七百五十九公里,在徐州与京沪线相交,在郑州与京广线相交,在潼关西与同蒲线相交,可通向东西南北各地,是中国中部一条横贯大动脉。
《国语辞典》:黄淮平原(黄淮平原)  拼音:huáng huái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河北省全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大部及江苏、安徽两省的北部。主要由黄、淮两河冲积而成,北隔黄河河道与海河平原相邻。地形平坦,大多为海拔五十公尺左右,为中国大陆重要的农业区。盛产小麦、棉花、杂粮及温带水果。
《国语辞典》:鄱阳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拼音:pó yáng hú píng yuán
地名。在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西南边境,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系鄱阳湖水系赣、抚、信、修、鄱等水冲积而成的湖滨平原。
《国语辞典》:皖南丘陵  拼音:wǎn nán qiū líng
安徽省长江以南的丘陵。九华山、黄山等盘亘全区。河谷平原狭窄,丘陵坡地遍布茶园,为中国大陆重要产茶区。
《国语辞典》:皖中盆地  拼音:wǎn zhōng pén dì
安徽省中部淮阳山、九华山和霍山间的地区,河、湖、平原、低丘错杂分布。矿产丰富,盛产稻米、油菜、小麦等。为全省人口最密、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
《国语辞典》:皖北平原  拼音:wǎn běi píng yuán
地名。位于安徽省境内,淮阳山以北,为淮河与众多支流所冲积而成的平原。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夏季高温,主产杂粮,冬季主产小麦。矿产以煤为最重要。主要都市为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