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矢死
誓死。谓下定决心,宁可死去。新唐书·李纲传:“ 宣帝 将杀 宪 ,召僚属诬左其罪, 纲 矢死无橈辞。”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杨武陵:“以縗絰侯代之人,作奋袂勤王之事,歷艰险而不辞,皎孤忠而矢死。”
《漢語大詞典》:宁俭(寧儉)
宁可俭约。《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寧俭;丧,与其易也,寧戚。”《后汉书·明帝纪》:“丧贵致哀,礼存寧俭。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
分類:宁可俭约
《漢語大詞典》:任可
宁可,情愿。如:大伙儿等着稻草织袋,你家里有,不让卖,任可烧火,对吗?
《漢語大詞典》:勿宁(勿寧)
犹毋宁。宁可,不如。 赵俪生 《读〈聊斋志异〉札记》:“这篇文章,文笔也是上乘的,但与其说是文学著作,勿宁说是一篇史料。”
分類:宁可不如
《國語辭典》:有犯无隐(有犯無隱)  拼音:yǒu fàn wú yǐn
对上虽有冒犯,但仍勇于直谏,无所隐瞒。唐。严郢 駮太常拟故相国江陵尹谥议:「公有犯无隐,引经正辞,上是其言,刑为之省。」
《漢語大詞典》:威尊命贱
法令尊严、生命贱微,极言军令如山倒,宁可牺牲生命,不得抗令。例如:法重心骇,威尊命贱。——李华《吊古战场》
《国语辞典》:宁当玉碎(宁当玉碎)  拼音:níng dāng yù suì
宁愿是一块玉石而被击碎。比喻人宁可牺牲性命来保全节操。《南史。卷二一。王弘传》:「大丈夫宁当玉碎,安可以没没求活?」也作「宁为玉碎」。
《国语辞典》:宁缺勿滥(宁缺勿滥)  拼音:níng quē wù làn
宁可没有,也不要不顾品质,只求数量。《歧路灯》第五回:「喜诏上保举贤良一事,是咱学校中事。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也作「宁缺毋滥」。
《国语辞典》:在不夷不惠之间(在不夷不惠之间)  拼音:zài bù yí bù huì zhī jiān
(谚语)伯夷宁可饿死,不肯失节,柳下惠坐怀不乱,二者都做得过分。比喻为人处世不可做得太过分。清。李渔《合影楼。十二楼。第二回》:「听了迂腐的话也不见攒眉,闻了鄙亵之言也未尝洗耳,正合著古语一句:『在不夷不惠之间。』」
《国语辞典》:士可杀,不可辱(士可杀,不可辱)  拼音:shì kě shā,bù kě rù
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受污辱,指士大夫宁死不屈的气节。《明史。卷一八一。王鏊传》:「鏊谓瑾曰:『士可杀,不可辱。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
《国语辞典》: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  拼音:níng kě wú le yǒu,bù kě yǒu le wú
(谚语)人生际遇得失无常,宁可由穷变富,也不要由富变穷。劝人谨守已得,以免得而复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俗语两句话说得好:『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专为贫贱之人,一朝变泰,得了富贵,苦尽甜来,滋味深长。若是富贵之人,一朝失势,落魄起来,这叫做『树倒猢狲散』,光景著实难堪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只勾有两年光景,把一个大财主,仍旧弄做个渔翁身分,一些也没有了。俗语说得好:『宁可无了有,不可有了无。』」
《国语辞典》: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拼音:níng kě xìn qí yǒu,bù kě xìn qí wú
(谚语)宁可相信事情的存在而有所准备,也不要因为不相信而有所错失。劝人对于无法断定的事物,不可武断否认。《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况且神道的言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国语辞典》:宁分数斗,莫增一口(宁分数斗,莫增一口)  拼音:níng fēn shù dǒu,mò zēng yī kǒu
(谚语)宁可多分给别人几斗米粮,也不要增添一个人口吃饭。劝人精简人口,节省消耗。明。徐霖《绣襦记》第二八出:「你并无一长可取,又无门路可投,自古道:『宁分数斗,莫增一口。』你今休怪,当场出丑。」
《国语辞典》: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拼音:níng kě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谚语)宁可做为珍贵的玉器而被击碎,也不愿当低贱的瓦片而得以保全。比喻人为了坚持某种信念而不求苟全,奋斗到底。如:「他抱著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跳出藏身的土坑,冲向敌人。」
《国语辞典》:宁可折本,休要饥损(宁可折本,休要饥损)  拼音:níng kě zhé běn,xiū yào jī sǔn
(谚语)宁可在金钱上受些损失,也不要让身体挨饿受损。劝人爱惜身体,珍重加餐。《金瓶梅》第六二回:「哥,你还不吃饭?这个就糊突了。常言道:『宁可折本,休要饥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