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南阳鲁阳人,字季齐。习《京氏易》,善风角、星算等,受业者四方而至,世称樊氏学。安帝时,公卿举荐,皆不就。顺帝永建四年备礼征之,拜五官中郎将,旋称病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4—528 【介绍】: 南朝梁北地灵州人,字茂远。幼为袁顗所称。丹阳尹袁粲辟为郡主簿。仕齐累至尚书左丞。入梁,累迁至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以清静为政,居朝无所请谒。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博极古今,尤善人物,魏、晋以来,官宦簿阀,姻通内外,举而论之,无所遗失,世称学府。卒谥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阳新野人,字子慎,一字慎之。庾信父。八岁能赋诗。初为晋安王萧纲(简文帝)常侍,奉命与刘孝威等抄撰众籍,号高斋学士。累迁太子率更令,中庶子。梁简文帝即位,为度支尚书。侯景将宋子仙破会稽,获得肩吾欲杀之,命作诗以贷命,肩吾操笔即成,辞采甚美,子仙乃释为建昌令。后间道奔江陵,投元帝,官江州刺史,旋卒。善为文,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又工书法,著有《书品》。明人辑有《庾度支集》。
全梁文·卷六十六
肩吾字子慎,新野人。为晋安王国常侍,随府授宣惠参军,历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及王为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除安西湘东王录事参军,领荆州大中正,迁中录事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名不详。高祖武德间任学士,与王绩为友。武德四年(621)窦建德平后,王绩入长安,与其有诗酬答。事迹见《王无功文集》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一说即辛谓,唐初任中书舍人、司勋郎中,见《元和姓纂》卷三、《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然尚无确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90—644 【介绍】: 唐初绛州龙门人,字无功。王通弟。隋炀帝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六合县丞。性简放,嗜酒不任事,以世乱还乡里,著书东皋,自号“东皋子”。唐高祖武德中,以前朝原官待诏门下省,特判日给酒一斗,时称“斗酒学士”。太宗贞观初以疾罢归,以琴酒自娱。预知终日,命薄葬,自为墓志。工诗文,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为王绩之误。《全唐诗》收诗3首,皆出自《文苑英华》卷二一三。《全唐诗》又见于王绩名下。其中《咏妓》一首,见《王无功文集》卷三,题作《裴仆射宅咏妓》。另《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辛司法宅观妓》二首,乃误收卢照邻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85,一说590—644 《全唐诗》中王绩,乃王绩之误。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十五岁至长安求仕。隋炀帝大业中,中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因简傲嗜酒,屡受勘劾。大业十年(614)托风疾弃官归里,复浪迹于中原、吴、越间。十三年返归故里。隋季板荡,绩奔亡河北。高祖武德五年(622),以六合丞待诏门下省。太宗贞观四年(630),其兄王凝得罪大臣,兄弟均抑而不用。绩复托风疾归隐故乡。十一年,任太乐丞,不足两年,又挂冠归田。十八年自撰墓志,忧愤而死。生平见吕才《王无功文集序》、《旧唐书》、《新唐书》本传。绩遭逢世乱,失意归隐,仰慕阮籍、陶渊明,寄情诗酒。著《五斗先生传》、《醉乡记》等文以抒怀。其文疏朗萧散,骈散兼长。其诗清新质朴,恬淡自然。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云:“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九评为“意境高古”,“气格遒健”,“皆能涤初唐排偶板滞之习”。唐宋间,吕才编《王绩集》五卷本与陆淳删《东皋子集略》二卷本并行于世。元代以降,五卷本不见著录,仅有三卷本(实为陆淳所删二卷本)流传。王国安《王绩诗注》即据此作注。今人韩理洲据清人抄本成《王无功文集(五卷本会校)》,溢出诗60余首,文10余篇,最称完备。《全唐诗》收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69首。
唐诗汇评
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兄通,隋末名儒,号文中子。绩于隋大业末,应孝悌廉洁举,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县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归里。高祖武德中,以前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因足疾罢归,乃结庐河渚,纵意琴酒,又躬耕东皋,时人号东皋子。绩简放嗜酒,其诗平淡质朴。有《王绩集》(吕才编)五卷,后仅以《东皋子集》三卷行世,五卷本遂隐,近重新发现刊行,其中诗较《全唐诗》王绩卷溢出六十馀首。今人王国安有《王绩诗注》。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一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隋大业中应孝弟廉洁举。授扬州六合县丞。弃官还乡里。躬耕于东皋。时人号为东皋子。贞观十八年卒。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绩)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周氏涉笔》
旧传四声,自齐、梁至沈、宋,始定为唐律。然沈、宋体制,时带徐、庾,未若王绩剪裁锻炼,曲尽情玄,真开迹唐诗也。
升庵诗话
王无功,隋人入唐,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
四友斋丛说
盖当武德之初,犹有陈、隋馀习,而无功能尽洗铅华,独存体质,又嗜酒诞放,脱落世事,故于情性最近。今观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殊有魏晋之风。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之乱头粗服而好者,千载一渊明耳。乐天效之,便伤俚浅,唯王无功差得其仿佛。“陶王”之称,余尝欲以东皋代辋川。辋川诚佳,太秀,多以绮思掩其朴趣,东皋潇洒落穆,不衫不履,如“来时常道贳,惭愧酒家胡”、“家贫留客久,不暇道精粗”。至若“相逢宁可醉,定不学丹砂”、“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真齐得丧、一死生之言。旷怀高致,其人自堪尚友,不徒音响似之。
《载酒园诗话又编》
彭泽、东皋皆素心之士。陶为饥寒所驱,时有凉音;王黍秫果药粗足,故饶逸趣。
石洲诗话
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然非入唐之正脉。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程晓、应璩,性情疏放,发为心声,直质放言,有汉魏间意。唯无往复之致,故或朴而不雅。乱头粗服,不没其佳,唯其有真气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1—687 【介绍】: 唐常州晋陵人,字希美。刘子翼子。少以文辞称,直昭文馆。高宗上元中迁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与元万顷等入禁中编书,并参决奏疏,以分宰相权,时谓“北门学士”。仪凤中拜检校中书侍郎。武则天垂拱三年谓太后宜归政,遭告发,问官审讯出示太后敕,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旋赐死。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13—687 字希美,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少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俱以文辞知名,时人号“刘、孟、高、郭”,同直昭文馆。高宗上元中,为左史、弘文馆直学士,与元万顷等皆召入禁中,论次新书。又密令参决时政,以分宰相之权,时谓“北门学士”。仪凤二年(677),转中书侍郎,兼豫王府司马。流巂州,数年后召为中书舍人。转相王府司马,检校中书侍郎。武后临朝,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垂拱三年(687),得罪武后,赐死于家。睿宗即位,追赠中书令。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文集70卷(《新唐书·艺文志四》作5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7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2—710 【介绍】: 唐僧。于阗人。善大小乘,旁通异学。武则天时征至京,译《文殊授记》等经。以母老归国。中宗景龙中再征至京,未遑翻译,遘疾而卒。
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实义难陀。于阗国人。武后證圣元年至长安。住大遍空寺。四年归于阗。景龙二年重入中国。景云元年卒于大荐福寺。年五十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一云施乞叉难陀。华言学喜。葱岭北于遁人也。善大小乘。旁通异学。 武后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发使于阗。访求梵本。并请译人。而叉与梵夹俱至。證圣元年乙未。诏南印土沙门菩提流志。沙门义净同译于东都大遍空寺。后沙门复礼法藏等。从佛授记寺。圣历二年。成八十卷。后躬制序文。以冠其首。久视间。出大乘入楞伽经。又出文殊授记经于京师清禅。及东都佛授记寺。前后总出经十九部。长安四年。上书祈归省母。诏御史霍嗣光送景龙二年中。宗诏至京。上亲迎于开远门外居大荐福寺。会疾卒。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也。春秋五十九。诏依外国葬礼。焚于开远门外。古然灯台。其舌不俱烬。诏哥舒道元送归其国。而所焚之地。犹起塔。号华严三藏塔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实叉难陀。一云施乞叉难陀。华言学喜。葱岭北于阗人也。智度恢旷风格不群。善大小乘旁通异学。天后明扬佛日崇重大乘。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远闻于阗有斯梵本。发使求访并请译人。叉与经夹同臻帝阙。以證圣元年乙未。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翻译。天后亲临法座焕发序文。自运仙毫首题名品。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沙门义净同宣梵本。后付沙门复礼法藏等。于佛授记寺译成八十卷。圣历二年功毕。至久视庚子驾幸颍川三阳宫诏叉译大乘入楞伽经。天后复制序焉。又于京师清禅寺及东都佛授记寺。译文殊授记等经。前后总出一十九部沙门波崙玄轨等笔受。沙门复礼等缀文。沙门法宝恒景等證义。太子中舍贾膺福监护。长安四年。叉以母氏衰老思归慰觐。表书再上方俞敕御史霍嗣光送至于阗。暨和帝龙兴有敕再徵。景龙二年达于京辇。帝屈万乘之尊。亲迎于开远门外。倾都缁侣备幡幢导引。仍饰青象令乘之入城。敕于大荐福寺安置。未遑翻译。遘疾弥留以景云元年十月十二日。右胁累足而终。春秋五十九岁。有诏听依外国法葬。十一月十二日于开远门外古然灯台焚之。薪尽火灭其舌犹存。十二月二十三日。门人悲智敕使哥舒道元。送其馀骸及斯灵舌还归于阗。起塔供养。后人复于茶毗之所起七层塔。土俗号为华严三藏塔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武周时官左史,尝云百年后可与西门豹作对。陈子昂《寄东方左史修竹篇序》称其《孤桐篇》骨气端翔,音韵顿挫,有“正始”之音。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武后时任左史、礼部员外郎。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虬诗先成,得锦袍,及宋之问诗成,左右称善,武后夺袍衣之。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一、《隋唐嘉话》卷下。虬诗有风骨,陈子昂尝称誉其《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修竹篇序》)。此诗今佚。《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东方虬,生卒年不详,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东南)武后朝,历左史、礼部员外郎等职。曾作《咪孤桐篇》,深得陈子昂赞贯,然其诗已佚。《全唐诗》存诗四首。
全唐文·卷二百八
虬。武后朝官左史。

作品评论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书》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60—约740 【介绍】: 唐深州陆泽人,字文成,自号浮休子。高宗调露进士。八次应制举,均登甲科。时称其文犹青铜钱,万选万中,及迁学士,乃号“青钱学士”。玄宗开元中流放岭南。后任司门员外郎。其文章风行当时,并为突厥、新罗、日本所重。有《朝野佥载》、《龙筋凤髓判》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8—730 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州西)人。儿时曾梦鸑鷟降于庭,祖父因以“鷟”名之。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授岐王府参军。八次应制举,皆登甲科。历襄乐尉、洛阳尉、长安尉等职,迁鸿胪丞。四参选,判策为铨府之最。员半千称其文“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故时号“青钱学士”。武后證圣(695)中,任御史。玄宗开元初,为御史李全交所劾,贬岭南。后内迁,卒于司门员外郎(一说卒于龚州长史)。生平见新、旧《唐书·张荐传》,《朝野佥载》卷一、三、五、六,《大唐新语》卷八。鷟下笔敏速,出言诙谐,文体浮艳,大行一时,名声远播。新罗、日本等国遣使入唐,必出重金购其文。所著《朝野佥载》6卷、《龙筋凤髓判》4卷及传奇《游仙窟》,流传至今。《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句。《全唐诗外编》补诗58首。
全唐诗补逸
张鷟字文成,深州陆泽人。补诗一卷,计五十八首。(按张鷟《游仙窟》诗共七十馀首,日本河世宁《全唐诗逸》曾选取十九首。今自《古佚小说丛刊》本《游仙窟》中将河世宁氏所未收者,悉数录出,而以彭泽汪辟疆先生《唐人小说》所载《游仙窟》诗校之)。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二
鷟字文成。深州陆泽人。儿时梦紫文大鸟。其大父曰。紫文鸑鷟也。壮殆以文章瑞朝廷乎。因以为名。调露初登进士第。授岐王府参军。凡八应举。皆甲科。再授长安尉。迁鸿胪丞。四参选。判策为铨府最。开元初为御史李全交所劾。贬岭南。刑部尚书李日知讼斥太重。得内徙。终司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陇西人,字表臣。德宗贞元十二年进士,又登宏辞科。调蓝田尉,县有滞狱十年,程单言辄判。历迁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学士入署,常视日影为候,程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敬宗初,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帝好宫室畋猎,程切谏,加中书侍郎。寻出为河东节度使,徙河中。累拜左仆射。武宗立,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七。谥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42 字表臣,排行二十六。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德宗贞元十二年(796)登进士第。同年登博学宏辞科,为集贤殿正字。二十年充翰林学士。宪宗元和二年(806)任司勋员外郎兼翰林学士。性疏懒,常日过八砖乃入署,时号“八砖学士”。十一年拜中书舍人。次年权知礼部贡举。历礼部侍郎、鄂岳观察使、吏部侍郎。敬宗宝历元年(824)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彭原郡公。次年罢为河东节度使。卒于东都留守任所,谥谬。为人滑稽善谑,精于词赋。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5首。
全唐文·卷六百三十二
程字表臣。襄邑恭王神符五世孙。贞元十二年进士。又登宏词科。元和中累拜吏部侍郎。敬宗立。以本官同平章事。寻加中书侍郎。封彭原郡公。罢为河东节度使。开成初拜右仆射。二年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卒年七十七。赠太保。谥曰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30 【介绍】: 唐僧。长安人,俗姓长孙。善属文,能诗,工草书。雅耽经史,尤乐佛书。出家从牛头山慧忠,后居天台山佛窟岩,传其道者号为佛窟学。有《无生等义》及诗文等。
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遗则。俗氏长孙。京兆长安人也。祖冽鄂州司马。考利涉隐居金陵。则弱不杂俗。恬恬终日而无所营。始从张怀瓘学草书。独尽笔妙。雅耽经史尤乐佛书。以为得吾心。一朝捐家业从牛头山慧忠。忠所谓牛头六祖也。始天竺达磨以释氏心要至。传其道者有曹溪能嵩山秀。学能者谓之南宗学。学秀者谓之北宗学。而信祖又以其道传慧融。融得之居牛头山。弟子以传授。由是达磨心法有牛头学。则既传忠之道。精观久之。以为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此则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死生哉。至人以是能独照。能为万物主。吾知之矣。遂南游天台至佛窟岩盖薜荔荐落叶而尸居。饮山流饭木实而充虚。虎豹以为宾。麋鹿以为徒。兀然如枯。其后剫木者见之转相告。有慕其道者曰。道者未有弟子。相率为筑室。图佛安僧。蔚为精舍焉。故元和已来传则道者。又自以为佛窟学。佛窟之号自则始也。一坐四十年。大官名侯赍书问讯檀舍。则未尝有报谢。礼拜者未尝而作起。时岁在庚戌。季夏十有三日。召弟子曰。汝其勉之。至十五日夜遂坐殁。是夜山下人闻若山崩。旦望之则䌽云翔泊于岩上。父老皆泣曰。师死矣。已而视之果然。凡则二十岁为僧腊。五十有八而终。善属文。始授道于钟山。序集融祖师文三卷。为宝志释题二十四章。南游傅大士遗风序。又无生等义。凡所著述辞理粲然。其他歌诗数十篇皆行于世。则元居瀑布泉西佛窟本院建龛塔。会昌中例毁之。其院为道门所有。后开元寺僧正法光。于咸通乙酉岁。遂徙碑于今所。河南尹韩又伪碑文。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长孙。京兆长安人。则弱不杂俗。恬恬终日。而无所营。始从张怀瓘学草书。独尽笔妙。雅耽经史。犹乐佛书。一朝捐家业。从牛头山六祖慧忠。传忠之道。精观久之。以为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遂南游天台。至佛窟岩。盖薜荔荐落叶。而尸居。饮山流。饭木实。而充虚。虎豹以为宾。麋鹿以为徒。兀然如枯。其后剫木者见之。转相告。有慕道者曰。道者未有子弟。相率为筑室。图佛安僧。蔚为精舍。元和已来。传则道者。又自以为佛窟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5 【介绍】: 唐贝州清阳人。宋若昭妹。德宗贞元时,召入宫。若昭卒,代司秘书。文宗时,以其善属辞,粹论议,尤礼之。大和中,李训、郑注用事,诬其受赂,被赐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5 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与姐若莘、若昭、若伦,妹若荀俱有文名。德宗贞元四年(788)俱召入宫,预宫中唱和,号女学士。敬宗宝历元年(825)代姐若昭掌宫中文籍。文宗好文,尤重之。大和九年(835)为郑注诬奏赐死。生平附见新、旧《唐书·宋若昭传》、《唐诗纪事》卷七九。《全唐诗》存诗1首,一作宋若荀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亳州谯人,字好学。敬宗宝历进士。累迁婺、绛等州刺史、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懿宗时,封谯郡侯,充剑南西川节度使。以治蜀无政,诏令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未几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69? 字好学,其先亳州谯(今安徽亳州)人。敬宗宝历二年(826)登进士第,释褐为幕府吏,历左拾遗,婺、绛二州刺史。入为谏仪大夫,转给事中。宣宗时,出任陕虢观察使,入为刑部侍郎,迁尚书左丞,户、兵二部侍郎,充诸道盐铁转运使。大中十二年(858)为宰相。懿宗咸通元年(860),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三年,入为左仆射、同平章事,加门下侍郎,封谯郡侯。后出为河中节度使。十年,追责孜治蜀无政,改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卒。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资治通鉴》卷二四九、卷二五〇。孜富文词,能诗善文。《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六
孜字好学。亳州谯人。宝历二年进士。累迁尚书右丞。守户部侍郎。转兵部。领诸道盐铁转运使。懿宗朝以本官同平章事。封谯郡侯。罢为西川节度使。召拜左仆射。复辅政。进司空。出为河中节度使。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卒。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陶谷(九○四~九七一),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本姓唐,避晋高祖石敬瑭讳改。仕后晋、后汉、后周,累官兵部、吏部侍郎。宋太祖建隆二年(九六一),转礼部尚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翰林承旨。乾德二年(九六四),判吏部铨兼知贡举。累加刑部、户部尚书。开宝三年十二月庚午卒(同上书卷一一),年六十八。《宋史》卷二六九有传。今录诗三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3—970 【介绍】: 宋邠州新平人,字秀实。本姓唐,避石敬瑭讳改。后晋时任知制诰,兼掌内外制,参预机要,又拜中书舍人。仕后汉,授给事中。后周世宗朝为翰林学士,与王朴等提出先南后北之统一大计。显德中,历兵部及吏部侍郎。陈桥兵变,预拟周恭帝禅位制书,以为赵匡胤受禅之用。宋初转礼部尚书,为翰林学士承旨。博学多识,当时法物制度,多所裁定。附宰相赵普,排斥窦仪,诬告李昉。奔竞务进,多忌好名。累加刑部、户部尚书。有《清异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3—970 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诗人唐彦谦之孙。后晋时避石敬瑭讳改姓陶。10余岁入仕,历仕后梁、后唐。后晋高祖时,任虞部员外郎、知制诰,兼掌内外制。出帝开运二年(945)为中书舍人。后汉时为给事中。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为翰林学士,曾献策劝世宗出师取江淮之地。历迁兵部、吏部侍郎,曾出使吴越。入宋,历任礼部、刑部、户部尚书。《宋史》有传。有集10卷,已佚。另《清异录》2卷题陶谷撰,但书中及其身后之事,或出后人依托。《全唐诗》收其酒令2句。《玉壶清话》、《云巢编》、《国老谈苑》等书中,存其词1首,诗1首、断句7,《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收之。
全唐诗续补遗
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唐彦谦之孙,避晋讳改姓陶。历仕晋、汉至周,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入宋,加尚书,卒赠右仆射。所著有《清异录》。
全宋文·卷一一
陶谷(九○三——九七○),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本姓唐,避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姓陶。历仕晋、汉、周,先后任知制诰、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吏部侍郎等官。宋初,转礼部尚书,依前承旨,礼仪制度,多所裁定。累加刑部、户部二尚书。开宝三年卒,年六十八。谷嗜学强记,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多蓄法书名画,善隶书。著有《清异录》二卷、文集十卷。《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三
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姓唐。避晋祖讳改焉。起家校书郎。累拜中书舍人。仕汉为给事中。仕周为右散骑常侍。显德初授户部侍郎。改翰林学士。三年迁兵部侍郎。加承旨。六年加吏部侍郎。入宋。累官户部尚书。开宝三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