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道奥
(1).学问、学识之深奥处。后汉书·列女传·袁隗妻:“﹝ 远隗 ﹞问曰:‘ 南郡君 学穷道奥,文为辞宗,而所在之职,輒以货财为损,何邪?’”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 周公 上圣而日读百篇, 仲尼 天纵而韦编三絶……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宋 米芾 《答刘巨济》诗:“邇来白首进道奥,学者信有髓与皮。”
(2).道家学说深微之处。《后汉书·方术传上·谢夷吾》:“德量绩谋,有 伊 、 吕 、 管 、 晏 之任;阐弘道奥,同 史苏 、 京房 之伦。”《南齐书·高逸传·杜京产》:“﹝ 杜京产 ﹞学遍玄、儒,博通史、子,流连文艺,沉吟道奥。 泰始 之朝,掛冠辞世,遁捨家业,隐于太平。” 宋 晁补之 《求志赋》:“时翱翔於道奥兮,歷年岁以为娱。”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二:“ 杜京产 ,洁浄谦虚,通和敏达,博通子史,沉吟道奥。”
《國語辭典》:鸿博(鴻博)  拼音:hóng bó
博学多识。如:「他是一位鸿博之士。」
《漢語大詞典》:孔堂
孔子 所居的堂隩。语出《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之瑟奚为於 丘 之门?’门人不敬 子路 。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后以“孔堂”喻谓学识已有相当造就的境界。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 言偃 昭烈於 孔 堂, 员武 迈功於诸侯。”晋书·石崇传:“ 崇 尝入太学,见 颜回 、 原宪 之象,顾而叹曰:‘若与之同升 孔 堂,去人何必有间。’” 南朝 梁 萧统 《与晋安王纲书》:“立身行道,终始如一,儻值 夫子 ,必升 孔 堂。”
《漢語大詞典》:学僧(學僧)
谓有学识的僧侣。 明 高启 《赠朱山人》诗:“学僧持浄律,避客録奇方。”
分類:学识僧侣
《漢語大詞典》:孤学(孤學)
(1).将要失传的学问。汉书·礼乐志:“守习孤学,大指归於兴助教化。”后汉书·陈元传:“ 左氏 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新唐书·杨瑒传:“请帖平文以存学家,其能通者稍加优宦,奬孤学。” 宋 陆游 《述感》诗:“断简承孤学,穷阎负壮心。”
(2).谓学识浅陋的士人。宋书·志序:“渊流浩漫,非孤学所尽;足蹇途遥,岂短策能运?”
《漢語大詞典》:量己
度量自己的学识才能。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臣虽不达,何事背时违上、自貽患责邪?实仰览殷鉴,量己知弊,身不足惜,为国取悔。” 南朝 齐 谢朓 《于安城答灵运》诗:“量己畏友朋,勇退不敢进。”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虽自见之明,庸近所蔽,愚夫一至,偶识量己。”
《國語辭典》:英儒  拼音:yīng rú
俊秀奇伟的学者。晋。郭璞 尔雅序:「英儒赡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训。」
《漢語大詞典》:辨博
指学识广博。辨,通“ 辩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名媛诗:“ 周婴 、 方叔 极称辨博。”
《國語辭典》:进益(進益)  拼音:jìn yì
1.进步增益。《红楼梦》第七回:「读书一事,也必须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
2.进帐、收入。《红楼梦》第五三回:「我这东西原是给你那些閒著无事的,无进益的小叔叔兄弟们的,那二年你閒著,我也给过你的。」
《漢語大詞典》:陋学(陋學)
浅薄的学识。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是故虽有绵质陋学,苟率其不忍人之心,则未尝不可以有补於天下。”
分類:浅薄学识
《漢語大詞典》:叩击(叩擊)
(1).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后以“叩击”比喻向有学识者发问。 宋 范仲淹 《举许渤签署陕府判官事状》:“﹝ 许渤 ﹞復通经术,长於论议,苟非叩击,似不能言。”
(2).敲击。多指敲门。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医生遇鬼:“医復冒雨而走,遥认一亲戚之宅,极力叩击。” 秦牧 《漫记端木蕻良》:“年青的时候他告诉我的一句话,就又来叩击我的心扉。”
《漢語大詞典》:辞学(辭學)
文章学识。 唐 元结 《游右溪劝学者》诗:“时时溪上来,劝引辞学辈;今谁不务武?儒雅道将废。”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六:“ 观 少有辞学,应数举,屡阶魁荐。”
分類:文章学识
《漢語大詞典》:孤诣(孤詣)
独到的修养。多指品德学识。 清 顾炎武 《赠路舍人泽溥》诗:“絶蹟远浮名,林皋託孤诣。” 清 赵翼 《题陈东浦藩伯〈敦拙堂诗集〉》诗:“旷代有 东浦 ,孤诣戞独造。”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范希文 、 司马君实 ,遭时差隆,然坚卓诚信,各有孤诣。”
《漢語大詞典》:思怀(思懷)
(1).谓胸中的学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江思悛 思怀所通,不翅儒域。”
(2).情怀。 唐 韦应物 《除日》诗:“思怀耿如昨,季月已云暮。”
(3).怀念。 宋 王安石 《与孟逸秘校手书》之五:“更数日遂东行,千万爱,不胜思怀也。”
《漢語大詞典》:学侣(學侣)
(1).学友。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参解讲启》:“臣仰承皇威,训兹学侣;奉扬圣旨,洞晓羣儒。”
(2).犹学生。 南朝 梁简文帝 《徵君何先生墓志》:“聚徒教习,学侣成羣。”南史·贺琛传:“年将三十,便事讲授…… 彭城 到溉 为行事,闻 琛 美名,命驾相造。会 琛 正讲,学侣满筵。”
(3).指有学识的僧侣。 南朝 梁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詵詵学侣,济济名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