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课卷(課卷)  拼音:kè juàn
大陆地区指学生的书面作业。如:「老师每日批改学生课卷。」
《國語辭典》:教科书(教科書)  拼音:jiào kē shū
教学活动中,在一定范围内,专门编写给学生上课用的课本。
《國語辭典》:小先生  拼音:xiǎo xiān sheng
成绩优异而被老师指定为指导其他同学的学生。也称为「小老师」。
《漢語大詞典》:走教
谓教者往学生处授课。不同于坐馆授徒。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三味书屋》:“请先生来走教,不供膳宿。”
《漢語大詞典》:制帽
军人、干部、学生等戴的有规定式样的帽子。 郭沫若 《今津纪游》二:“我又穿的是制服,戴的是制帽。”
《国语辞典》:逃课(逃课)  拼音:táo kè
学生未办理请假手续,而不去上课。如:「学生如果逃课次数太多,是会被退学的。」
《国语辞典》:侨生(侨生)  拼音:qiáo shēng
移居于国外而回祖国求学的学生。如:「各类学校都设有负责协助辅导侨生生活事务的单位及人员。」
《漢語大詞典》:游赐(游賜)
孔子 的学生 子游 ( 言偃 )和 子贡 ( 端木赐 )的并称。 子游 熟悉文献, 子贡 善于辞令。见论语·先进。后亦以“游赐”借指高才之士。 宋 范仲淹 《酬和黄太傅》:“懿行希圣贤,高文粲 游 赐 。”
《漢語大詞典》:打圈
谓母猪发情交配。《醒世姻缘传》第三六回:“再有那一样歪拉邪货,心里边即与那打圈的猪,走草的狗,起騍的驴马一样,口里説着那王道的假言。”
《國語辭典》:留学生(留學生)  拼音:liú xué shēng
在国外念书的学生。《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却说彭仲翔等到了东京,住不多日就去访著了中国留学生的公会处,商量进学校的话。」
《國語辭典》:旷课(曠課)  拼音:kuàng kè
学生没有请假而缺课。如:「上课是学生的本分,我从不旷课。」
《漢語大詞典》:住读(住讀)
指学生住校读书。与走读相对。《人民日报》1981.1.1:“学生走读和住读并举,以走读为主。”
《國語辭典》:助学金(助學金)  拼音:zhù xué jīn
帮助他人求学的补助金。如:「每年教育部都会提供一大笔助学金,鼓励博、硕士研究生从事研究。」
分類:学生
《漢語大詞典》:助考
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文汇报》1984.8.3:“助考绝不是帮助学生押题、猜题,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学生掌握课程中的重点,学会审题并了解各种试题的类型和相应的答题要求,克服考场上的心理障碍等。”
《漢語大詞典》:转学生
中途转换学校就读的学生;转校生。例如:学院可以接受少数转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