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曹石
 
相关人物
刘备
 
孙权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四引〈蔡宽夫诗话〉
润州甘露寺有块石,状如伏羊,形制略具,号很石。相传孙权尝据其上,与刘备论曹公。壁间旧有罗隐诗板云:「紫髯桑盖两沉吟,很石空存事莫寻。
典故
周瑜破曹
 
相关人物
周瑜
 
孙权
 
曹操(魏武帝)
 
程普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7~
「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例句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李白 赤壁歌送别

败亡非赤壁,奔走为黄巾。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黄池通霸迹,赤壁畅戎威。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一鼓困曹瞒
 
孙郎赤壁
 
赤壁功名
 
赤壁楼船

相关人物
刘备
 
周瑜
 
孙权
 
曹操(魏武帝)
 
程普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7~
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淩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是岁,使贺齐讨黟、歙,黟音伊。歙音摄。分歙为始新、新定、犁阳、休阳县,以六县为新都郡。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淩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昭兵不利,权攻城踰月不能下。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喜将骑赴合肥。未至,权退。
典故 
赤马船

相关人物
孙权


晋·崔豹《古今注》卷下《杂注》
「孙权名舸为赤马,言其飞驰如马之走陆也。」

例句

楚竹青阳路,吴江赤马船。 韩翃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

青牛游华岳,赤马走吴宫。 骆宾王 秋日钱陆道士陈文林

典故
公安问曹瞒

相关人物
刘备
 
孙权
 
曹操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备传〉~878~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庐江雷绪率部曲数万口稽颡。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鲁肃传〉~270~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典故
火烧赤壁

相关人物
孙权
 
曹操(魏武帝)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2~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典故  
孙权气
 
相关人物
孙权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张纮传》
「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纮谓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
《晋书》卷六〈元帝纪·中宗元帝〉~57~
始秦时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故始皇东游以厌之,改其地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及孙权之称号,自谓当之。

例句

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李群玉 石头城

龙虎势衰佳气歇,凤皇名在故台空。 李群玉 秣陵怀古

地壮孙权气,云凝庾信愁。 韦庄 润州显济阁晓望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 骆宾王 帝京篇

典故
浅水留龙不住
 
终非池中物
 
蛟龙云雨
 
云雨动蛟龙

相关人物
刘备
 
周瑜
 
孙权
 
关羽(字云长)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典故
景升儿不似
 
生子当如孙仲谋
 
笑杀景升豚犬儿

相关人物
曹操(魏武帝)
 
刘表
 
孙权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8~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徵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馀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馀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典故
如刻画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周泰
 
孙权
 
赵充国


《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传》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馀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馀创,贰师奏状,诏徵充国诣行在所。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车骑将军长史。」
《三国志》卷五十五《吴书·周泰传》
「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权把其臂,因流涕交连,字之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例句

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 李端 题故将军庄

典故
识吕蒙

相关人物
孙权
 
吕蒙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
遣都尉赵咨使魏。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也?」咨对曰:「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咨曰:「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例句

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典故
相关人物
孙权
 
刘备


《南史》卷五十三〈梁武帝诸子列传·武陵王纪〉~328~
初,天监中,震太阳门,成字曰:「绍宗梁位唯武王。」解者以武陵王当之,于是朝野属意焉。及侯景陷台城,上甲侯韶西上至硖,出武帝密敕,加纪侍中、假黄钺、都督征讨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太尉、承制。大宝元年六月辛酉,纪乃移告诸州征镇,遣世子圆照领二蜀精兵三万,受湘东王绎节度。绎命圆照且顿白帝,未许东下。七月甲辰,湘东王绎遣鲍检报纪以武帝崩问。十一月壬寅,纪总戎将发益镇,绎使胡智监至蜀,以书止之曰:「蜀中斗绝,易动难安,弟可镇之,吾自当灭贼。」又别纸云:「地拟孙、刘,各安境界,情深鲁、卫,书信恒通。」
典故
万人英

相关人物
周瑜
 
孙权


《毛诗正义》卷五之三〈国风·魏风·汾沮洳〉~207~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唐·孔颖达疏:「《礼运注》云:『英,俊选之尤者。』则英是贤才绝异之称。此传及《尹文子》皆『万人为英』。《大载礼·辨名记》云:『千人为英。』异人之说殊也。」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4~
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265~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干往见瑜。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托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干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干曰:「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瑜曰:「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因延干入,为设酒食。毕,遣之曰:「适吾有密事,且出就馆,事了,别自相请。」后三日,瑜请干与周观营中,行视仓库军资器仗讫,还宴饮,示之侍者服饰珍玩之物,因谓干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干但笑,终无所言。干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閒。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馀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及卒,权流涕曰:「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典故
伊籍一拜
 
伊籍懒

相关人物
伊籍
 
孙权


《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伊籍传》
伊籍字机伯,山阳人。少依邑人镇南将军刘表。先主之在荆州,籍常往来自托。表卒,遂随先主南渡江,从入益州。益州既定,以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见待亚于简雍、孙乾等。遣东使于吴,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籍适入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乎?」籍既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籍之机捷,类皆如此,权甚异之。后迁昭文将军,与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例句

伊籍一拜,郦生长揖。 李瀚 蒙求

莫问伊嵇懒,流年已付他。 齐己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典故
紫髯
 
紫髯将

相关人物
孙权
 
张辽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孙权传》
「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南朝宋·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曰:「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长上短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辽及乐进相遇,言不早知之,急追自得,举军叹恨。」

例句

若比紫髯分鼎足,未闻馀力有琼瑰。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之一

紫髯桑盖此沈吟,很石犹存事可寻。 罗隐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

天子只凭红旆壮,将军空恃紫髯多。 韦庄 又闻湖南荆渚相次陷没

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 韩翃 送李中丞赴商州

《漢語大詞典》:很石
石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北固山 甘露寺 前。状如伏羊。相传 刘备 (一说 诸葛亮 )曾坐其上,与 孙权 共论 曹操 。 唐 罗隐 《题润州妙善前石羊》诗:“ 紫髯 桑盖 此沉吟,很石犹存事可寻。”题注:“传云: 吴 主 孙权 与 蜀 主 刘备 尝此置会云。”很,一本作“ 狠 ”。 宋 苏轼 《甘露寺》诗序:“寺有石如羊,相传谓之很石,云 诸葛孔明 坐其上与 孙仲谋 论 曹公 也。” 宋 苏轼 《甘露寺》诗:“很石卧庭下,穹隆如伏羱。” 宋 姜夔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词:“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國語辭典》:顽石(頑石)  拼音:wán shí
1.无光泽且体粗质钝的石块。宋。俞琰《书斋夜话》:「有名何必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2.比喻愚蠢驽钝的人。《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
《國語辭典》:赤壁  拼音:chì bì
山名。有四,皆在今湖北省境内:(1)位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队于此。(2)位黄冈县城外的赤鼻矶。为苏轼赤壁赋所咏之地。(3)位武昌县东南。也称为「赤矶」。(4)位汉阳县沌口的临嶂山,与乌林峰相对。
《漢語大詞典》:赤鼻矶(赤鼻磯)
古地名。在今 湖北省 黄州市 城西北 江 滨,因山形截然如壁而有赤色,也称 赤壁 。 宋 薛季宣 《晚渡东坡》诗:“ 赤鼻磯 头横曙烟, 吴王城 下浪连天。”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黄州府》:“ 赤鼻山 在府城西北 汉川门 外,屹立 江 滨,土石皆带赤色。下有 赤鼻磯 ,今亦名 赤壁山 , 苏軾 以为 周瑜 败 曹公 处,非也。”亦作“ 赤壁磯 ”。 元 宋方壶 《梧叶儿·怀古》曲:“ 黄州 地, 赤壁磯 ,衰草接天涯。 周公瑾 、 曹孟德 ,果何为?都打入渔樵话里。”
《漢語大詞典》:赤马(赤馬)
(1).红色的马。晋书·刘曜载记:“ 曜 将战,饮酒数斗,尝乘赤马,无故跼顿,乃乘小马。”北史·王晧传:“尝从 文宣 北征,乘赤马,旦蒙霜气,遂不復识。”
(2).一种轻快的船。释名·释船:“轻疾者曰赤马舟,其体正赤,疾如马也。” 晋 崔豹 古今注·杂注:“ 孙权 时名舸为赤马,言如马之走陆也。” 唐 韩翃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 楚 竹青阳路, 吴 江赤马船。”
(3).“赤马劫”的简称。 元 袁桷 《张虚靖圜庵扁曰归鹤次韵》:“红羊赤马悲沧海,白虎苍龙儼大庭。”参见“ 赤马劫 ”。
分類:红色轻快
《漢語大詞典》:赤马劫(赤馬劫)
宋理宗 淳祐 中, 柴望 上《丙丁龟鉴》十卷,计自 秦昭襄王 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至 五代 后汉 天福 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共一千二百馀年,其中牵强附会凡值丙午、丁未之年,国家均有乱事发生。丙丁属火,色赤,午为马,未为羊,后因称国家大乱为“赤马劫”或“红羊劫”。 元 张翥 《画马》诗:“百年重遭赤马劫,散落不逐兵尘空。”
分類:十卷
《國語辭典》:佳气(佳氣)  拼音:jiā qì
美好的气象。唐。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诗之三:「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唐。杜甫〈哀王孙〉诗:「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漢語大詞典》:天子气(天子氣)
帝王头上显现的瑞气。旧谓帝王出生或活动的地方有此气。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史记·高祖本纪:“ 秦始皇帝 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之。”晋书·天文志中:“天子气,内赤外黄,四方:所发之处当有王者。若天子欲有游外处,其地亦先发此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他每天晚上,约了 张百万 在园里指天划地的,説望天子气。”
《漢語大詞典》:金陵王气(金陵王氣)
今之 南京 , 战国 时 楚威王 埋金以镇王气,故曰 金陵 。后 三国 吴 、 东晋 、 宋 、 齐 、 梁 、 陈 六朝皆建都于此。所谓“金陵王气”即指帝王所在地 金陵 的祥瑞之气。 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 西晋 楼船下 益州 , 金陵 王气黯然收。”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秦人凿山:“今人第知 方山 至 石硊山 ,为 秦皇 凿山断 金陵 王气之处,不知今城之西北 卢龙 、 马鞍 二山间,亦为 秦 所凿也。” 叶楚伧 《和仓海秋怀》之五:“ 金陵 王气随旄落, 厓水 哀声夹浪流。”
分類:南京王气
《漢語大詞典》:孙刘(孫劉)
(1). 三国 吴 主 孙权 和 蜀 主 刘备 的并称。文选·皇甫谧〈三都赋序〉:“ 孙 刘 二氏,割有 交 益 。” 刘良 注:“ 孙 刘 ,谓 孙权 、 刘备 也。” 南朝 梁元帝 《与武陵王纪书止蜀军东下》:“地拟 孙 刘 ,各安境界。”周书·静帝纪论:“ 静帝 越自幼冲,绍兹衰绪。内相挟 孙 刘 之诈,戚藩无 齐 代 之彊。” 元 萨都剌 《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韵》:“ 孙 刘 事业今何在,百年狠石生莓苔。”
(2). 三国 魏 孙资 和 刘放 的并称。三国志·魏志·刘放传:“ 刘 放 文翰, 孙资 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雅亮非体,是故讥諛之声,每过其实也。”南史·顾觊之传:“ 覬之 曰:‘ 辛毗 有云, 孙 刘 不过使吾不为三公耳。’” 金 元好问 《杨之美尚书挽章》诗:“千古 孙 刘 有餘责,一时 燕 许 更谁同。”
(3). 晋 孙绰 和 刘惔 的并称。二人皆为当时名士。事见晋书本传。 唐 陆龟蒙 《幽居赋》:“清言不屈, 孙 刘 詎减於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