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集贤宾(集賢賓)
(1).词牌名。 清 万树 词律卷九“接贤宾”注:“﹝ 柳 词﹞与前词同调,只前是单调,此以前调合为一段而加后叠耳。调名接、集二字,北音相同,实一字也……自北曲相沿至南曲,皆有《集贤宾》,俱作‘集’字。”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商调。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用作引子,与词牌同;用作过曲,则与词牌不同。 元 柯丹丘 《荆钗记·续姻》和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重晤》中均有此曲牌。
《國語辭典》:贬义(貶義)  拼音:biǎn yì
合有负面评价、贬损或不赞同的意义。如:「贬义词」。
《国语辞典》:褒义(褒义)  拼音:bāo yì
字句里含有称许或赞美的意思。如:「论著题辞往往寓含褒义,不见得尽符事实,读者仍须思辨判断。」
《漢語大詞典》:误夺(誤奪)
字句的错误和脱漏。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解题》:“加上脱简、传写、翻刻、虫蛀、鼠咬、后人的任意改窜,经历了两千多年,也不知道有多少词句上和文字上的误夺、增益。”
《国语辞典》:星号(星号)  拼音:xīng hào
于文章字句上标明注释、重点或附注时所用的符号。
《漢語大詞典》:崖词(崖詞)
宋 代诗赞形式的一种说唱文学。以七字句韵文为主。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
《國語辭典》:四言诗(四言詩)  拼音:sì yán shī
一种诗体。全篇每句以四字为主,是中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
《国语辞典》:观款(观款)  拼音:guān kuǎn
收藏或观赏书画的人,在书画的本幅、或尾端上所题的简单字句,记述观看作品的时间或地点。
《漢語大詞典》:梁州令
(1).词牌名。 唐 教坊大曲有《凉州》,由大曲摘遍而为小令词调,因称《凉州令》, 宋 以后讹称《梁州令》。双调,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体,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属正宫,字句格律相近,而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仅见于诸宫调。
《漢語大詞典》:江城子
(1).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帘》《村意远》。 唐 、 五代 词多为单调,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声韵。至 宋 人始作双调七十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曲牌名。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双调体半阕同。用作引子。另南曲越调有《江神子》曲牌,亦名《江城子》,与中吕宫《江城子》不同。
《漢語大詞典》:攒十字(攢十字)
鼓词、弹词及时调中常以“三、三、四”十字句组成唱词,称为“攒十字”。 鲁迅 《准风月谈·重三感旧》:“‘五更调’、‘攒十字’的格调,也可以放进新的内容去。”
《漢語大詞典》:髭捻(髭撚)
谓沉思吟哦推敲字句而捻弄髭须。语本 唐 卢延让 《苦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鬚。” 清 李渔 《意中缘·露丑》:“我则道哦韵试鏗鏘,却原来是髭捻太苦逼成凄响。”
《國語辭典》:拖腔  拼音:tuō qiāng
戏曲、曲艺唱腔中为表现情绪而需要拖长的部分。有长有短,有的用于句中,有的用于句尾。在演唱中,拖腔多为字音尾音的延长,有的则加上衬字或衬词。是对原唱腔的进一步发挥,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漢語大詞典》:误衍(誤衍)
因抄写、排版错误而增多字句。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逸周书·宝典解:‘九德三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案,下‘知长幼’三字误衍。”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附录七:“《史略》‘有’字,当沿上‘月’字而误衍。”
《國語辭典》:咬文嚼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1.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好词,好词。关情之处,令人泪落,真一时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节,正须好词,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转来,为大晟乐正,供应词章。」也作「咬言咂字儿」、「咬文咂字儿」。
2.讥笑士人迂腐而不知变通。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义》第六回:「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
3.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金瓶梅》第五○回:「见他在人前铺眉苫眼,拿班做势,口里咬文嚼字,一口一声只称呼他薛爷。」《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著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