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清平乐(清平樂)
(1). 唐 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清平乐令》《忆萝花》《醉东风》等。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又一体,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仄韵。
(2).曲牌名。属南曲羽调。有二体,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阙同;另一与词牌不同。都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表语(表語)
(1).犹言褒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楚语》曰:‘若 武丁 之神明也,其圣之睿广也,其治之不疚也,犹自为未艾。’ 荆公 尝摘取‘睿广’二字入表语中。”
(2).有的语法书用来指“是”字句“是”字后面的成分,也泛指名词性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
《漢語大詞典》:捣练子(搗練子)
(1).词牌名。以咏捣练而得名。一名《捣练子令》。因 南唐 冯延巳 词,起结有“深院静”及“数声和月到帘櫳”句,更名《深院月》。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又双调三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参阅《词谱》卷一。
(2).曲牌名。即《胡捣练》。南北曲均有。均属“双调”。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单调相同,用作引子。北曲与词牌不同,而与词牌《生查子》半阕相近,《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以为即《生查子》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中者,非。
《漢語大詞典》:警联(警聯)
(1).颈联的别称。此联以变化能出新意为胜,故称。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丽人杂记》:“﹝《遯斋闲览》云﹞ 东坡 即席戏作八句,其警联云:‘圣善方当而立岁,乃翁已及古稀年。’”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律诗·金针诗格:“第三联谓之‘警联’,欲似疾雷破山,观者骇愕,搜索幽隐,哭泣鬼神。”
(2).诗歌中字句精炼、含义深刻的一联。说郛卷六九引 宋 俞成 《萤雪丛说·辨〈滕王阁序〉落霞之说》:“ 王勃 作《滕王阁序》,中间有‘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世率以为警联。”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姚荣公小像:“ 刘原博 尝见 姚荣公 小像,仅寸许,周遭皆书公诗句警联。”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斑般字韵诗:“于是往復各五首,中多警联。”
《國語辭典》:文字狱(文字獄)  拼音:wén zì yù
专制时代,因为文字上的关系而引起的罪案。以清朝为最多。
《漢語大詞典》:蝶恋花(蝶戀花)
亦作“蜨恋花”。
(1).词牌名。 唐 教坊曲名《鹊踏枝》,后用为词牌,改名为《蝶恋花》,取义于 南朝 梁元帝 “翻堦蛺蝶恋花情”句。双调六十字,仄韵。 清 万树 词律卷九:“《蜨恋花》又名《一箩金》《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明月生南浦》《卷珠帘》《鱼水同欢》。”
(2).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于套曲中。
《漢語大詞典》:广寒秋(廣寒秋)
曲牌名。即折桂令。异名甚多。此调字句不拘,可以增损。 元 人作品中以作十一句或十二句为常。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广寒秋:“《折桂令》,一名《广寒秋》,一名《天香第一枝》,一名《蟾宫引》。”
《漢語大詞典》:张字(張字)
铺张字句。 唐 孙樵 《与高锡望书》:“夫史家条序人物,宜存警训,不当徒以官大宠浓,讲文张字,故大恶大善,虽贱必纪;尸生浪职,虽贵得黜。”
分類:铺张字句
《漢語大詞典》:尾犯
(1).从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欵犯》:“除访犯收监,尾犯羈仓,其餘应取保者取保,应寧家者寧家。”
(2).词牌名。又名《碧芙蓉》。双调,以九十四字为较常见。仄韵。
(3).曲牌名。属南曲中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亦有与全阕同者。用作引子。南曲中吕宫又有《尾犯序》,与词牌略异,用作过曲。
《漢語大詞典》:渔歌子(漁歌子)
(1).词牌名。本为 唐 教坊曲。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见《敦煌曲子词》。双调,五十字,仄韵。始自花间集, 五代 顾夐 作。
(2).曲牌名。又名《渔父乐》。属南曲越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略异。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一言诗(一言詩)
古诗中的一字句。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一言:“《緇衣》三章,章四句,非也。‘敝’字一句,‘还’字一句,若曰‘敝予’、‘还予’,则言之不顺矣。何必一言之不可为诗也。”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二言诗:“今按古诗亦有一言者, 顾寧人 谓《緇衣》章‘敝’字为句,‘还’字为句,又吴志歷阳山石文:‘ 楚 ’,九州渚; 吴 ,九州都。‘ 楚 ’字‘ 吴 ’字各为句,此一言诗也。”
分類:一字字句
《漢語大詞典》:高阳台(高陽臺)
(1).词牌名。取 战国 楚 宋玉 赋神女事以为名。又名《庆春泽慢》《庆春宫》。双调一百字,平韵。
(2).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商调。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全阕同,亦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全阕略异,用作过曲。
《漢語大詞典》:集贤宾(集賢賓)
(1).词牌名。 清 万树 词律卷九“接贤宾”注:“﹝ 柳 词﹞与前词同调,只前是单调,此以前调合为一段而加后叠耳。调名接、集二字,北音相同,实一字也……自北曲相沿至南曲,皆有《集贤宾》,俱作‘集’字。”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属商调。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用作引子,与词牌同;用作过曲,则与词牌不同。 元 柯丹丘 《荆钗记·续姻》和 明 周履靖 《锦笺记·重晤》中均有此曲牌。
《國語辭典》:贬义(貶義)  拼音:biǎn yì
合有负面评价、贬损或不赞同的意义。如:「贬义词」。
《国语辞典》:褒义(褒义)  拼音:bāo yì
字句里含有称许或赞美的意思。如:「论著题辞往往寓含褒义,不见得尽符事实,读者仍须思辨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