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33,分416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子期
庶子
叔子
谁子
元子
朱子
屈子
子舍
子晋
子母
七子
子兮
从子
五子
见子
《漢語大詞典》:子期
即 锺子期 。 春秋 时 楚 人,精于音律,与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听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唐 李峤 《琴》诗:“ 子期 如可听,山水响餘哀。” 唐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 师旷 两沉沉。”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 子期 子野 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参见“ 伯牙 ”。
《國語辭典》:伯牙  拼音:bó yá
人名。春秋时善鼓琴者,与钟子期友善。《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也称为「伯子牙」。
《國語辭典》:庶子  拼音:shù zǐ
1.嫡子以外的众子或妾所生的儿子。《仪礼。丧服》:「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礼记。内则》:「适子、庶子祇事宗子、宗妇,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
2.职官名。太子宫官员之一。掌王族版籍。
《國語辭典》:叔子  拼音:shú zi
称谓。称丈夫的弟弟。《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被他叔子一头撞来,刚正撞在肚皮上。」也称为「小叔」。
《漢語大詞典》:谁子(誰子)
何人。管子·地数:“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以天财地利立功成名於天下者,谁子也?’ 管子 对曰:‘ 文 武 是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九:“平昼整衣冠,思见客与宾,宾客者谁子?倏忽若飞尘。” 宋 杨万里 《春兴》诗:“诗成字字梅样香,却把春风寄谁子?”
分類:何人
《國語辭典》:元子  拼音:yuán zǐ
1.天子的嫡长子。《诗经。鲁颂。閟宫》:「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2.唐诗人元结的自称。亦称其书为「元子」。
3.咸鸭蛋。宋。杨万里〈野店二绝〉句二首之二。注:「江西以木叶汁溃鸭子,皆深红曰元子。」
4.肉丸之类的食品。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六。分茶酒店》:「查虾鱼、水龙虾鱼、虾元子。」
《漢語大詞典》:朱子
对 宋 朱熹 的尊称。 明 饶信 《重刊〈晦庵先生文集〉序》:“ 宋 大儒续 孟 氏之絶,而 朱子 会其全。”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朱子 表章 周子 、二 程子 、 张子 ,以为上接 孔 孟 之传。” 范寿康 《〈朱子及其哲学〉序言》:“ 朱子 乃是 宋 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分類:朱熹尊称
《漢語大詞典》:屈子
指 屈原 。 唐 戴叔伦 《过三闾庙》:“ 沅 湘 流不尽, 屈子 怨何深。” 明 刘基 《梅颂序》:“乃效 屈子 颂橘之体而作颂。” 郭沫若 《再出夔门游西陵峡》诗:“ 屈子 衣冠犹有冢, 明妃 脂粉尚流香。”
分類:屈原
《漢語大詞典》:子舍
(1).小房;偏室。一说,诸子所居的屋舍。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建 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謁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帬厕牏,身自浣涤。” 司马贞 索隐:“ 刘 氏谓小房内,非正堂也。 小颜 以为诸子之舍,若今诸房也。” 宋 梅尧臣 《送任太傅归省西都》诗:“子舍今归浣裙切,里门重戒下车勤。”
(2).借指儿子;儿女。 宋 富弼 《韩国华神道碑》:“教子舍悉用经术而济之以严。” 宋 叶适 《宋故中散大夫张公行状》:“初,公至郡,谍报‘虏主祈 太清宫 ,且窥边州’,人大恐, 定远县 逃奔几尽,公不为动,但遣承局趣取子舍,远近安之,亡者復还。”
《漢語大詞典》:子晋(子晉)
王子乔 的字。神话人物。相传为 周灵王 太子,喜吹笙作凤凰鸣,被 浮丘公 引往 嵩山 修炼,后升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唐 卢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凤,何愁 子晋 不闻声。” 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诗:“ 子晋 罢云笙, 伯牙 收玉琴。” 清 袁枚 新齐谐·控鹤监秘记二则:“太后使 昌宗 骑木鹤,呼为 子晋 后身。”
分類:人物
《漢語大詞典》:子母
(1).母子。亦指母女。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 ,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史记·高祖本纪:“老父已去, 高祖 适从旁舍来, 吕后 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法本 众僧徒,别了 鶯鶯 、夫人子母,佛堂里自监覷,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水浒传》第二回:“两个恐怕连累,只得去殿帅府首告:‘ 王教头 弃家在逃,子母不知去向。’”
(2).指大小、主从关系。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八:“昔闻 东陵 瓜,近在 青门 外。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钩带。”《通志·总序》:“文有子母,主类为母,从类为子。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
(3).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重而币值高者为母。国语·周语下“古者天灾降戾,於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 三国 吴 韦昭 注:“重曰母,轻曰子。以贸物,物轻则子独行,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子母相通,民皆得其欲也。”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夫时患钱轻,以至於量资币,权子母。代復改铸,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母,重也,其大倍,故为母。子,轻也,其轻小半,故为子。”
(4).犹言本利。子,利息;母,本金。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碑》:“立廩以周食,圃畦以毓蔬,权其子母,赢且不竭。”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获百金,入都营运。半年,子母几相等。” 金和 《印子钱》诗:“今日与女钱十千,明日与我三百钱,三百復三百,如此五十日,累累十五千,子母偿始毕。”
(5).指杯盘。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龙朔 年已来,百姓饮酒作令,云:‘子母相去离,连臺拗倒。’子母者,盏与盘也;连臺者,连盘拗倒盏也。”
《漢語大詞典》:七子
(1).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 , 子展 、 伯有 、 子西 、 子产 、 子大叔 、二 子石 从。 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 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
(2).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 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 家伯 为宰, 番 为司徒, 蹶 为趣马, 棸子 为内史。 楀 为师氏也。 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
(3).指 汉景帝 时同时起兵的 吴 楚 等七诸侯国之王。文选·陆机〈五等论〉:“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衝其漏网。” 李善 注:“汉书曰:‘ 景帝 即位, 朝错 説上,令削 吴 。及书至, 吴王 起兵诛 汉 吏二千石以下, 胶西 胶东 淄川 济南 楚 赵 亦皆反也。’”
(4).指 汉 末 建安 时期作家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等七人,称 建安 七子。见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间 李梦阳 、 何景明 、 徐祯卿 、 边贡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 嘉靖 、 隆庆 时期 李攀龙 、 谢榛 、 梁有誉 、 宗臣 、 王世贞 、 徐中行 、 吴国伦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 汉 代宫中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漢語大詞典》:子兮
嗟叹之词。《诗·唐风·绸缪》:“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毛 传:“子兮者,嗟兹也。” 孔颖达 疏:“子兮子兮,自嗟叹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嗟兹即嗟嗞。説文:‘嗞,嗟也。’”一说,犹言你呀,用于人称。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子兮何为者,冠珮立宪宪。”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一:“或师絶学贤,不以艺自輓。子兮独如何,能自媚婉娩。”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子兮﹞谓 元十八 。’”
分類:嗟叹
《國語辭典》:从子(從子)  拼音:zòng zǐ
侄儿。《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卫人立其从子圃,以守石氏之祀,礼也。」《聊斋志异。卷一。青凤》:「耿有从子去病,狂放不羁。」
分類:从子侄儿
《漢語大詞典》:五子
(1). 夏 太康 昆弟五人。《楚辞·离骚》:“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朱熹 集注:“五子为 太康 昆弟五人。”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 夏 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一说为 太康 弟。 游国恩 《离骚纂义》引 王引之 曰:“ 五子 ,即 五观 也。”
(2).指 宋 代的 周敦颐 、 程颢 、 程颐 、 张载 、 朱熹 。 清 何凌汉 《宋元学案叙》:“余生於 濂溪 之乡,幼禀庭训,读 宋 五子书。”
(3).谓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干支相配六十年间有五个子年,故称。汉书·律历志上:“日有六甲,辰有五子。” 颜师古 注:“六甲之中唯甲寅无子,故有五子。”国语·周语下:“夫六,中之色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毕矣。”
(4).树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子:“ 裴渊 《广州记》曰:‘五子树,实如梨,里有五核,因名五子。治霍乱金疮。’”
《高级汉语词典》:见子
现有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