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33,分41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子陵
爱子
子贡
子游
士子
箕子
衲子
妇子
艇子
子路
仲子
庄子
师子
举子
嗣子
《漢語大詞典》:子陵
严光 的字。 东汉 馀姚 人。曾与 汉 光武帝 刘秀 同游学, 刘秀 即位后,改名隐居,后被召至京师 洛阳 ,授谏议大夫,不受而退隐于 富春山 。 唐 刘长卿 《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诗:“且习 子陵 隐,能忘生事忧。” 唐 温庭筠 《渭上题》诗:“ 吕公 荣达 子陵 归,万古烟波绕钓磯。” 宋 范仲淹 《过方处士旧隐》诗序:“某 景祐 初,典 桐庐郡 ,有 七里瀨 , 子陵 之钓臺在。” 明 王世贞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
《國語辭典》:爱子(愛子)  拼音:ài zǐ
1.疼爱子女。《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2.受宠的儿子。《文选。江淹。别赋》:「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文明小史》第五九回:「先以为冲天炮是制台的爱子,他在里面,要是搬动几句,大家都有些站不住。」
《國語辭典》:子贡(子貢)  拼音:zǐ gòng
孔子弟子。(西元前520~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卫国人。善于经商,有口才,列于孔门四科中的言语科,料事多中。
《国语辞典》:子游  拼音:zǐ yóu
孔子弟子。言偃的字。参见「言偃」条。
《國語辭典》:士子  拼音:shì zǐ
1.有官职的人。《诗经。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2.读书人。唐。杜甫〈别董颋〉诗:「士子甘旨阙,不知道里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做人俊爽风流,好与官员士子每往来。」
《国语辞典》:箕子  拼音:jī zǐ
人名。商朝人,名胥馀,生卒年不详。官至太师,纣王无道,屡谏不听,被囚,乃佯狂为奴。武王灭殷,箕子率五千人避往朝鲜为君。也称为「箕伯」。
《國語辭典》:衲子  拼音:nà zi
僧侣。宋。许顗《彦周诗话》:「颇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类衲子。」
分類:
《國語辭典》:妇子(婦子)  拼音:fù zǐ
妇人和幼子。《书经。召诰》:「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诗经。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漢語大詞典》:艇子
(1).小船。 宋 辛弃疾 《贺新郎》词:“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 元 萨都剌 《早发钓台》诗:“艇子钓臺东畔发,月轮却在钓臺西。”
(2).船夫。《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莫愁乐》:“艇子打两桨,催送 莫愁 来。” 宋 张元干 《谒金门》词:“艇子相呼相语,载取暮愁归去。”
分類:小船船夫
《國語辭典》:子路  拼音:zǐ lù
孔子弟子。仲由的字。参见「仲由」条。
《國語辭典》:仲子  拼音:zhòng zǐ
次子,以排行第二,故称为「仲子」。《明史。卷一六三。刘铉传》:「仲子瀚以进士使南方。濒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
《國語辭典》:庄子(莊子)  拼音:zhuāng zǐ
1.人名。对庄周的尊称。参见「庄周」条。
2.书名。战国时庄周撰。《汉志》著录五十二篇,今传者为晋郭象本,仅三十三篇,唐时改称《南华经》。古注有晋司马彪、向秀、郭象等,又有唐朝成玄英疏、清朝王先谦集解、郭庆藩集释。其书大要与《老子》相近,文辞汪洋恣肆,旨趣深奥。
《國語辭典》:庄子(莊子)  拼音:zhuāng zi
1.农村的大宅。如:「这座庄子的主人是谁?」
2.村庄、聚落。如:「我们是在同一个庄子里长大的。」
《漢語大詞典》:师子(師子)
(1).狮子。亦称狻麑。汉书·西域传上·乌弋山离国:“ 乌戈 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 唐 元稹 《和李校书·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 章炳麟 《汉土始知欧洲各国略说》:“ 开元 七年,因 吐火罗 大酋献师子、羚羊。”
(2).佛家用以喻佛,指其无畏,法力无边。 前蜀 贯休 《寄大愿和尚》诗:“自怜亦是师子子,未逾三载能嚬呻。”参见“ 师子吼 ”。
(3).指古 师子国 ,即今 斯里兰卡 。南史·宋纪中·文帝:“ 倭 、 百济 、 呵罗单 、 林邑 、 呵罗他 、 师子 等国并遣使朝贡。”新唐书·西域传下·师子:“ 师子 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餘里……能驯养师子,因以名国。”
《漢語大詞典》:师子吼(師子吼)
(1).狮子吼。佛教语。谓佛祖在大众中讲决定之说而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窃以释门 义林法师 明大小乘,通内外学,灵山岭岫,苦海津梁,於大众中能师子吼。” 宋 黄庭坚 《赠王环中》:“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师子吼。”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六:“ 龙树 马鸣 齐现身,我闻大地师子吼。”
(2). 宋 陈慥 自称 龙丘先生 ,好宾客,然其妻 柳氏 极凶妒, 苏东坡 因有诗云:“ 龙丘居士 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 河东 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事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即以“师子吼”比喻悍妇的怒骂声。参见“ 河东狮吼 ”。
《國語辭典》:举子(舉子)  拼音:jǔ zǐ
1.生育小孩。《汉书。卷七二。王吉传》:「聘妻送女亡节,则贫人不及,故不举子。」《后汉书。卷二六。侯霸传》:「民至乃戒乳妇勿得举子,侯君当去,必不能全。」
2.举荐自己的儿子。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于是乎举雠举子之事,载之传中而称美之。」
3.被举应试的士子。《旧唐书。卷一一一。高适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
4.明、清时俗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子」。
《國語辭典》:嗣子  拼音:sì zǐ
1.承继王位的嫡长子。《汉书。卷三。高后纪》:「世世勿绝,嗣子各袭其功位。」《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2.以他人之子承继为自己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