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语折冲遐裔

相关人物
司马子罕
 
晏婴


《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侍而折其谋〉~325~
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景公觞之,饮酒酣,范昭曰:「请君之弃樽。」公曰:「酌寡人之樽,进之于客。」范昭已饮,晏子曰:「彻樽,更之。」樽觯具矣,范昭佯醉,不说而起舞,谓太师曰:「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吾为子舞之。」太师曰:「冥臣不习。」范昭趋而出。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使人来将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为人也,非陋而不知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调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范昭归以报平公曰:「齐未可伐也。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礼,而太师知之。」仲尼闻之曰:「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而太师其与焉。」
典故

《苏轼诗集》卷十六〈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
〈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其一:「久客厌虏馔,枵然思南烹。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骈头玉婴儿,一一脱锦绷(原文作左衣右朋)。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我家拙厨膳,彘肉芼芜菁。送与江南客,烧煮配香粳。」
典故
相关人物
司马迁
 
晏婴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传赞》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太史公之羡慕仰企平仲之行,假令晏生在世,己虽与之为仆隶,为之执鞭,亦所欣慕。其好贤乐善如此。贤哉良史,可以示人臣之炯戒也。」

例句

讲序居重席,群儒愿执鞭。 张籍 赠殷山人

陆公馀德机云在,如我酬恩合执鞭。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一

苟得同其时,愿为执鞭竖。 皮日休 七爱诗(并序)之房杜二相国(玄龄、如晦)

典故
子婴失国

相关人物
子婴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楚将沛公破秦军入武关,遂至霸上,使人约降子婴。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居月馀,诸侯兵至,项籍为从长,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灭秦之后,各分其地为三,名曰雍王、塞王、翟王,号曰三秦。

例句

子婴一失国,渭水东悠悠。 邵谒 论政

《國語辭典》:婴儿(嬰兒)  拼音:yīng ér
1.初生的幼儿。《老子》第二○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
2.道家称铅为婴儿,水银为奼女。《西游记》第一九回:「婴儿奼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國語辭典》:婴孩(嬰孩)  拼音:yīng hái
婴儿、孩童。比喻年幼。《薛仁贵征辽事略》:「臣虽年迈,辽兵尚若婴孩,愿陛下无虑。」
分類:婴孩幼儿
《國語辭典》:晏婴(晏嬰)  拼音:yàn yīng
人名。(?~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齐人。历事灵公、庄公,相齐景公。尚俭力行,为当时名臣。谥平,史称为「晏平仲」,后人尊称为「晏子」。
《漢語大詞典》:婴城(嬰城)
谓环城而守。战国策·秦策四:“ 小黄 、 济阳 婴城,而 魏氏 服矣。” 鲍彪 注:“婴,犹縈也,盖二邑环兵自守。”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婴,以城自绕。” 唐 刘禹锡 《平齐行》之一:“去秋詔下诛 东平 ,官军四合犹婴城。” 明 归有光 《御倭议》:“不御之於陆,则婴城而已。”
分類:环城
《國語辭典》:婴疾(嬰疾)  拼音:yīng jí
为疾病所困。《晋书。卷一二四。慕容云载记》:「吾婴疾历年,卿等所知,愿更图之。」
《国语辞典》:程婴(程婴)  拼音:chéng yīng
人名。春秋晋人,生卒年不详。与赵朔友善,屠岸贾杀赵朔,灭其族,朔客公孙杵臼与婴谋,杵臼负他人子匿于山中,婴出首告匿处,攻而杀之,婴乃别匿赵氏真孤,后立为赵后,是为赵武,遂灭屠氏,婴亦自杀,以报杵臼。见《史记。卷四三。赵世家》。
分类:人名友善
《國語辭典》:子婴(子嬰)  拼音:zǐ yīng
人名。生卒年不详。秦始皇太子扶苏之子,赵高弑二世胡亥后立之,去帝号,改称王,在位四十六日,刘邦兵至,子婴素车白马以降。后为项羽所杀。
《漢語大詞典》:孩婴(孩嬰)
幼儿;幼小。隶释·汉童子逢盛碑:“捬育孩婴,弱而能言。”黄庭内景经·呼吸:“延我白首返孩婴。”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诗:“资储无担石,儿女皆孩婴。”新唐书·李训传:“是时暴尸旁午,有詔弃都外,男女孩婴相杂厠。”
分類:幼儿幼小
《韵府拾遗 庚韵》:自婴(自婴)
易林不失私情以利自婴丘陵操遂迷不复自婴屯蹇
《國語辭典》:婴鳞(嬰鱗)  拼音:yīng lín
传说龙喉下逆长著尺把长的鳞片,若有人触犯鳞片,龙必怒而杀人。语本《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故后世将臣子勇于谏诤而冒犯君主威严,或触怒有强权的人而招致杀身者,称为「婴鳞」。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出而从仕,有狂狷婴鳞之愚。」也作「批逆鳞」。
《漢語大詞典》:婴孺(嬰孺)
幼儿。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皇后出宫中粧匳银盆各二,并皇子 满哥 三人,谓宰臣曰:‘……今宫中有者,粧匳、婴孺而已,可鬻之给军。’” 明 方孝孺 《卧云楼记》:“处乎林泉而忻然,若都卿相之位;登乎耆艾而燁然,常有婴孺之容。”
分類:幼儿
《漢語大詞典》:玉婴(玉嬰)
(1).白润如玉的婴儿。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杨文公鹤诞:“ 杨文公 之生也,其胞荫始脱,则见两鹤翅交掩块物而蠕动,其母急令密弃诸溪流。始出户,而祖母迎见,亟啟视之,则两翅歘开,中有玉婴转侧而啼。举家惊异,非常器也。”
(2).笋的别称。
(3).指新竹。 宋 毛滂 《青玉案·竹间戏作》词:“玉婴初有排云兮。向晚色、娟娟静。秋入风枝清不尽。”
《國語辭典》:执鞭(執鞭)  拼音:zhí biān
1.手持马鞭,用以驾车。后多借指卑贱的差役。《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使其酒足,馀年毕矣,无所复须。」
2.借指追劳追随。《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晏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聊斋志异。卷二。陆判》:「陵阳陆公犹存乎?尚有灵焉否也?为之执鞭,所欣慕焉。」
3.手持教鞭,指当老师。如:「执鞭一生,门生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