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媚态(媚態)  拼音:mèi tài
1.谄媚的姿态。如:「瞧他那副媚态,真恶心!」
2.妩媚的姿态。唐。罗虬 比红儿诗:「总似红儿媚态新,莫论于度笑争春。」也作「媚气」。
《國語辭典》:形态(形態)  拼音:xíng tài
1.形状姿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唐朝上》:「尤善鹰鹘鸡雉,尽其形态。」
2.事物在某一条件范围下所呈现的模式。如:「思想形态」。
3.词的语法形式变化。
《國語辭典》:姿色  拼音:zī sè
妇女的仪态容貌。《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且说明宗的妃王氏,饼家子也,有姿色,号为『花见羞』。」《初刻拍案惊奇》卷八:「虽是小户人家,到也生得有些姿色,就赘本村陈大郎为妻。」
《漢語大詞典》:睡态(睡態)
睡眠时的姿态。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 瞿昙 ( 释迦牟尼 )从夜半醒来,目睹宫女们睡态之丑,于是慨然出家。”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酒阑兴尽,倦舞的腰肢,已经颓唐散漫,睡态惺忪。”
分類:睡眠姿态
《國語辭典》:武媚  拼音:wǔ mèi
1.唐武则天的号。参见「武则天」条。
2.妩媚。汉。蔡邕〈青衣赋〉:「都冶武媚,卓铄多姿。」
《漢語大詞典》:姿度
(1).犹禀赋,气度。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夫其器量弘深,姿度广大,浩浩焉,汪汪焉,奥乎不可测已。”晋书·陈元达载记:“彼人姿度卓犖,有笼罗宇宙之志。”周书·王盟传:“ 盟 姿度弘雅,仁而汎爱。”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宋澥:“﹝ 宋澥 ﹞姿度高洁,不乐从仕。”
(2).姿态,风度。 唐 戴孚 《广异记·黎阳客》:“姿度闲远,昂然秀异。”新唐书·外戚传·武承嗣:“倣虏謳舞,姿度闲冶。”
《漢語大詞典》:烟态(煙態)
娇媚袅娜的姿态。 唐 李商隐 《木兰》诗:“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 南唐 李煜 《赐宫人庆奴》诗:“多谢长条旧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國語辭典》:表情  拼音:biǎo qíng
由脸部的表现和身体的动作,所表达的喜怒、哀乐、好恶等情感。如:「他脸上流露出兴奋的表情。」
《國語辭典》:架子  拼音:jià zi
1.用以放置物品或具有支撑作用的器物。《水浒传》第五五回:「即日在于水边竖起架子,安排施放火炮,攻打寨栅。」
2.派头、场面。如:「她没有一点大明星的架子。」《红楼梦》第二回:「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二十载繁华梦》第五回:「到了迎娶那一日,周庸祐本待多花费一些,撑个架子,才得满意。」
3.身材、骨架。如:「衣架子」、「她的架子小,撑不起宽大的衣服。」
4.武术中的招数。《元曲选外编。独角牛。第一折》:「这一个吐架子,先缠住手。」《西游记》第四三回:「这沙僧虚丢了个架子,拖著宝杖就走。」
5.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如:「撰写论文,要先把架子搭起来。」
《漢語大詞典》:架子猪
指断乳后不久至催肥前去势的猪。重量一般在15-45公斤。有的地区叫“壳郎猪”。 周立波 《盖满爹》:“‘你那架子猪也要杀了?’端着碗、站在桌边吃饭的 盖满爹 吃惊地问。” 陈朝璐 《赶场》:“他们要把 小春 预分的几十块钱拿去再买一头架子猪。”
《漢語大詞典》:丽姿(麗姿)
美丽的姿态。 南朝 宋 何承天 《木瓜赋》:“美中州之嘉树,表闲冶之丽姿。”
分類:美丽姿态
《漢語大詞典》:戏五禽(戲五禽)
相传 汉 末名医 华佗 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禽的动作和姿态,编成一套体操,进行肢体活动以健身。后因称以此法锻炼身体为“戏五禽”。 唐 李商隐 《寄华岳孙逸人》诗:“海上呼三鸟,斋中戏五禽。”亦省称“ 戏禽 ”。 宋 梅尧臣 《秋日属疾》:“当从 华氏 学,聊欲为戏禽。”参见“ 五禽戏 ”。
《國語辭典》:五禽戏(五禽戲)  拼音:wǔ qín xì
东汉名医华佗所传的强身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动态的一套招式,可以养生却病。见《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华佗传》。
《漢語大詞典》:姿致
(1).容貌举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遇一二八女郎,姿致娟娟。”
(2).美好的姿态。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庶品》:“头容目光,皆能运转,助其姿致。”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蝉声不再像午间那样焦燥急迫,悠闲地颇有摇曳的姿致。”
《漢語大詞典》:竹笑
宋 苏轼 《石室先生画竹赞》:“竹亦得风,夭然而笑。”后以“竹笑”形容竹子遇风摆动的姿态。 元 李衎 《竹谱详录·竹态》:“竹得风,其体夭屈谓之竹笑。”
《漢語大詞典》:骄行(驕行)
(1).骄纵的品性行为。晏子春秋·问上七:“上无骄行,下无諂德。” 汉 刘向 说苑·正谏:“民多讳言,君有骄行。”
(2).以雄健姿态行进。 唐 李白 《陌上赠美人》诗:“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漢語大詞典》:绰态(綽態)
婉美的姿态。《楚辞·大招》:“滂心绰态,姣丽施只。”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至江》:“应不羡两两鸳鸯,想当初柔情绰态相亲傍,到如今水驛江程去路长。”参见“ 柔情绰态 ”。
分類:姿态
《國語辭典》:柔情绰态(柔情綽態)  拼音:róu qíng chuò tài
情态温婉动人。《文选。曹植。洛神赋》:「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也作「柔情媚态」。
分類:柔美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