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0,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姑嫂
姑侄
威姑
姑章
故姑
无姑
蚕姑
姑子
姑付
王姑
师姑
尊姑
姑母
姑布
圣姑
《國語辭典》:姑嫂  拼音:gū sǎo
妇女本人与丈夫姊妹的合称。如:「她们姑嫂二人相处愉快,情同姊妹。」《醒世姻缘传》第三○回:「那等悍妻泼妾,逆妇悍姑,或与婆婆合气,或与丈夫反目,或是妯娌们言差语错,或是姑嫂们竞短争长,或因偏护孩子,或因讲说舌头,打街骂巷,恶舍闹邻。」
《韵府拾遗 质韵》:姑侄(姑侄)
隋书礼仪志繁省不同质文异世临城公夫人于妃既是姑侄宜停省大唐新语则天以武承嗣为左相李昭德奏曰不知陛下委承嗣重权何也则天曰我子侄委以心腹耳昭德曰若以姑侄之亲何如父子何如母子
《漢語大詞典》:威姑
丈夫的母亲。说文·女部“威”字下引《汉律》:“妇告威姑。”广雅·释亲:“姑谓之威。” 王念孙 疏证:“威姑,即尔雅所谓君姑也。君与威,古声相近。”
《漢語大詞典》:姑章
同“ 姑嫜 ”。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六:“古谓舅姑为姑章。” 明 徐渭 《〈周愍妇集〉序》:“姑章於其子之妇也,宜无不爱也。” 清 龚自珍 《刑部主事番禺黄君妻周墓碣铭》:“自姑章及三族,无间言。”
《漢語大詞典》:故姑
蒙古 贵族妇女所戴冠名。 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其冠,被髮而椎髻,冬帽而夏笠,妇顶故姑。” 徐霆 疏证:“故姑之製,用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银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翠花或五采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参见“ 固姑 ”。
《國語辭典》:固姑  拼音:gù gū
蒙古贵族妇女特有的礼冠。以铁丝结成,约长三尺,头冠高耸,并饰以红青锦绣或珠玉,华丽繁复,能增添雍容华贵的气势。也作「罟罟」、「故故」。
《漢語大詞典》:无姑(無姑)
乔木名。一名芜荑。其叶皮可入药。尔雅·释木:“无姑,其实夷。” 郭璞 注:“无姑,姑榆也。生山中,叶圆而厚,剥取皮合渍之,其味辛香,所谓无夷。”
《骈字类编》:蚕姑(蚕姑)
宋 郑起 采桑曲 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著麻衣裳。
《國語辭典》:姑子  拼音:gū zi
1.华北口语对尼姑的俗称。《红楼梦》第四六回:「纵到了至急为难,我剪了头发当姑子去。」
2.称谓。称丈夫的姊妹。《红楼梦》第四二回:「真真恨的我只保佑你明儿得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
3.闺女。晋。无名氏〈欢好曲〉三首之一:「淑女总角时,唤作小姑子。」
《韵府拾遗 遇韵》:姑付
陆游诗功名姑付未来劫诗酒何孤现在身
《漢語大詞典》:王姑
古称祖父的姐妹。尔雅·释亲:“王父之姐妹为王姑。” 郝懿行 义疏:“王姑者,从王父而得尊称也。” 汉 扬雄 《太玄·敛》:“利于王姑,不利公家病。”
分類:祖父姐妹
《國語辭典》:师姑(師姑)  拼音:shī gū
尼师。《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夫家娘家著不得,剃了头发做师姑。」《儒林外史》第五三回:「正走得兴头,路旁边走过一个黄脸秃头师姑来。」
分類:尼姑
《分类字锦》:尊姑
见上注
分类:
《國語辭典》:姑母  拼音:gū mǔ
称谓。称父亲的姊妹。也称为「姑妈」、「姑姑」。
《漢語大詞典》:姑布
复姓。 春秋 时 赵 有 姑布子卿 。见荀子·非相史记·赵世家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圣姑(聖姑)
传说中称得道成仙的女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覆釜山 ﹞下有 禹庙 ,庙有圣姑像。《礼乐纬》云:‘ 禹 治水毕,天赐神女圣姑,’即其像也。”南史·萧昂传:“时有女子年二十许,散髮黄衣,在 武窟山 石室中,无所修行,唯不甚食。或出人间,时饮少酒,鹅卵一两枚,人呼为圣姑。就求子往往有效,造者充满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