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76,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妙迹
妙画
得妙
妙质
妙诀
至妙
妙果
妙门
入妙
妙思
妙境
妙算
妙明
妙谛
妙解
《漢語大詞典》:妙迹
(1).指佳妙的书法作品。《晋书·王羲之传》:“吾昔有 伯英 章草十纸,过 江 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絶。” 宋 黄庭坚 《跋〈兰亭〉》:“及 萧 氏 宇文 焚荡之餘,千不存一。 永 师晚出,所见妙迹,唯有《兰亭》。”
(2).谓不平凡的事迹。 唐 李峤 《纸》诗:“妙迹 蔡侯 施,芳名 左伯 驰。”
《骈字类编》:妙画(妙画)
宋 楼钥 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砖虽破裂文多全,妙画远过兰亭镌。
《骈字类编》:得妙
宋 苏轼 赠治易僧智周 阁束九师新得妙,梦吞三画旧通灵。
《漢語大詞典》:妙质(妙質)
美的资质、才德。 汉 祢衡 《鹦鹉赋》:“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煇。” 晋 陆云 《与陆典书》:“唯大人挺自然之妙质,禀渊姿之弘毅。”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明 李东阳 《送石邦彦检讨序》:“虽有美才妙质,卒归於无所用之地。”
分類:资质才德
《國語辭典》:妙诀(妙訣)  拼音:miào jué
巧妙的秘诀。《五灯会元。卷一六。净名法因禅师》:「祖师妙诀,别无可说。直饶钉嘴铁舌,未免弄巧成拙。」宋。叶适 赠孙十五道人诗:「欲度世人无妙诀,睡长留日住檐牙。」
分類:灵妙诀窍
《国语辞典》:至妙  拼音:zhì miào
极为微妙、巧妙。《文选。曹植。七启》:「论变化之至妙,敷道德之弘丽。」《文选。张协。七命》:「此盖音曲之至妙,岂能从我而听之乎?」
分类:微妙巧妙
《國語辭典》:妙果  拼音:miào guǒ
修行者的心灵达到的殊胜境界。《法集经》卷四:「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丛林,依地为根本;如是一切世间、出世间妙果,依戒为根本。」
《漢語大詞典》:妙门(妙門)
(1).佛、道教指领悟精微教理的门径。语出《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华严经》卷二:“普应羣情阐妙门,令入难思清浄法。” 南朝 宋 朱广之 《谘顾道士〈夷夏论〉》:“佛经繁而显,道经简而幽,幽则妙门难见,显则正路易遵。”
(2).指佛门、道门。 清 钮琇 《觚賸·景龙观钟铭》:“虽大道无为,济物归於善贷,而妙门有教,灭咎在於希声。”
《漢語大詞典》:入妙
谓达到神妙之境。多形容诗文或技艺高超。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韩干 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故得入妙。”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放翁 诗,善用‘阴’字,以心地清閒,故体帖得到。如‘乞借春阴护海棠’,‘正开郤要日微阴’,‘月过花阴故故迟’,‘春在轻阴薄靄中’,无不入妙。”
《漢語大詞典》:妙思
精妙的构思。陈书·司马申传:“﹝ 申 ﹞十四便善弈棊…… 子春 素知 申 ,即於坐所呼与为对, 申 每有妙思, 异 ( 朱异 )观而奇之,因引 申 游处。”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或成三二篇,则妙思种种出焉。”
(1).精深的思想。妙,通“ 眇 ”,深远。 汉 王充 论衡·艺增:“诸子之文,笔墨之疏,大贤所著,妙思所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文》《繫》,圣人之妙思也。”
(2).深思,认真思考。妙,通“ 眇 ”,深远。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每念昔日 南皮 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碁閒设,终以六博。”
《漢語大詞典》:妙境
神奇美妙的境界。 杜甫 《前出塞》诗之六 仇兆鳌 注引 清 黄生 曰:“前四语,似謡似谚,最是乐府妙境。”《老残游记》第二回:“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説不出来的妙境。”
《國語辭典》:妙算  拼音:miào suàn
神妙的筹谋推算。《晋书。卷三三。列传。石苞》:「汉高舍陈平之污行,而取其六奇之妙算。」《三国演义》第九回:「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分類:神妙谋划
《骈字类编》:妙明
宋 韩驹 送东林圭老游闽五绝句 其四 诗如雪窦加奇峭,禅似云居更妙明。
《漢語大詞典》:妙谛(妙諦)
精妙之真谛。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八千里外常扶杖,五十年来不上朝’,将杖朝二字拆开一用,便成妙諦。”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所谓信手拈来,皆成妙諦者。” 狄平子 《论文学上小说之位置》:“至以文学之眼观察之,则其妙諦,犹不止此。”
分類:精妙真谛
《漢語大詞典》:妙解
(1).精通。晋书·王珉传:“时有外国沙门,名 提婆 ,妙解法理。”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六章:“五年之中,强敏者既听兼通数学,中才者亦得以妙解一门。”
(2).善于说解,善于应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八:“子之妙解,无为不可。”
(3).精妙的解释。 唐 梁肃 《天台法门议》:“赞 龙树 之遗论,从 南岳 之妙解。” 宋 秦观 《次韵奉酬丹元先生》:“二景入妙解,元气含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