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76,分5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妙香
微妙
妙龄
妙高
妙绝
妙笔
妙道
妙句
高妙
玄妙
妙墨
神妙
妙法
英妙
道妙
《漢語大詞典》:妙香
(1).佛教谓殊妙的香气。《楞严经》卷五:“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尘气倐灭,妙香密圆。”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三:“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清 魏源 《天台纪游》诗之六:“妙香浮虑静,鐘梵梦魂寂。”
(2).特指美妙的花香。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竹间亭小酌》:“鸟语带餘寒,竹风回妙香。”
《國語辭典》:微妙  拼音:wéi miào
用意幽深而超乎寻常。《老子》第一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元通,深不可识。」《孟子注疏》汉。赵岐。题辞:「儒家惟有孟子闳远微妙,缊奥难见。」
《國語辭典》:妙龄(妙齡)  拼音:miào líng
1.青春年少。宋。施德操《北窗炙輠录。卷上》:「孔明视德公,固为晚进矣;然孔明在妙龄时,才气如何?当下视一世,乃肯拜德公于床下,此所以为诸葛孔明也。」《三国演义》第五四回「玄德曰:『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金瓶梅词话》第六回:「两个女貌郎才俱在妙龄之际。」
2.特指女子之青春时期。如:「妙龄女郎」、「正值妙龄时期的少女,真是青春洋溢。」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五出:「昨日会著杨龙友,盛誇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
《骈字类编》:妙高(妙高)
华严经德云比丘居妙高峰上释惠凯金山志周洪道杂记云山在京口江心 有龙游寺登妙高峰望焦山海门皆历历以山趾江环绕每风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 苏轼金山妙高台诗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
分类:妙高
《漢語大詞典》:妙绝(妙絶)
(1).精妙绝伦。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书记既翩翩,赋歌能妙絶。” 宋 苏轼 《王维吴道子画》诗:“ 吴生 虽妙絶,犹以画工论。”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后 昶 见 益 作《石渠阁赋》出己上,遂不復作文; 益 见 昶 竹妙絶,亦不復写竹。”
(2).指精妙绝伦之作。北齐书·广宁王高孝珩传:“尝於厅事壁画一苍鹰,见者皆以为真,又作朝士图,亦当时之妙絶。” 唐 张鷟 游仙窟:“烟霞子细,泉石分明,实天上之灵奇,乃人间之妙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 王鉷 据 陕州 ,集天下良工画 圣寿寺 壁,为一时妙絶。”
分類:精妙绝伦
《國語辭典》:妙笔(妙筆)  拼音:miào bǐ
神妙之笔。比喻技能高妙的笔法。宋。仲殊 减字木兰花。谁将妙笔词:「谁将妙笔,写就素缣三百匹。」
《國語辭典》:妙道  拼音:miào dào
精妙的道理。《庄子。齐物论》:「夫子以为孟浪之言,而我以为妙道之行也。」汉。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金。刘志渊 行香子。妙道勤求词:「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
《漢語大詞典》:妙句
神妙的语句。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清辞妙句,焱絶焕炳。”宋书·谢灵运传论:“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再生缘》第六四回:“顷刻间,锦綉胸中成妙句。登时里, 观音 像侧写乌丝。” 陈毅 《沁园春》词:“妙句拈来着眼高。”
分類:神妙语句
《國語辭典》:高妙  拼音:gāo miào
1.形容事物绝佳美妙。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
2.形容技术精湛神妙。《北史。卷九○。艺术传下。姚僧垣传》:「僧垣医术高妙,为当时所推。」
《國語辭典》:玄妙  拼音:xuán miào
幽深微妙的境界。唐。孟浩然 游精思题观主山房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隐娘辈其机玄妙,鬼神莫窥。」
《漢語大詞典》:妙墨
谓佳妙的书法。 宋 黄庭坚 《跋法帖》:“章草法甚妙,不知与 王中令 书先后,要皆为妙墨。” 宋 朱熹 《仙洲新亭》诗之二:“共説 新亭 好,真堪妙墨留。”
分類:佳妙书法
《國語辭典》:神妙  拼音:shén miào
神奇巧妙。《文选。曹植。求自试表》:「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三国演义》第七八回:「纵然学得与华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于牢中,要他何用?」
《國語辭典》:妙法  拼音:miào fǎ
1.奥妙的佛法。南朝梁。刘孝绰 栖隐寺碑:「自妙法东注,宝化西渐,公卿贵士,贤哲伟人,莫不严事招提,归仰慧觉,欲使法灯永传,胜因长久。」《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列传。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2.妙计。《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文明小史》第一三回:「也罢!你们几个暂且在我衙门里等一会儿,我此刻去见两司,大家商议一个妙法。」
《漢語大詞典》:英妙
(1).年少而才华出众的人;少年英俊。 晋 潘岳 《西征赋》:“ 终童 山 东之英妙, 贾生 洛阳 之才子。” 隋 薛道衡 《豫章行》:“ 江 南地远接 闽 甌 , 山 东英妙屡经游。” 宋 苏舜钦 《朝奉大夫王公行状》:“ 子野 英妙,不衒文干进,当世佳士也。”
(2).美好的少壮时期。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3).优美。 宋 文天祥 《集杜诗·陆枢密秀夫诗序》:“﹝ 秀夫 ﹞字 君实 ,文笔英妙。”
《漢語大詞典》:道妙
(1).佛教或道教学说的精义、经典。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道妙苟为得,出处理无偏。” 宋 真德秀 《送汤伯纪归安仁》诗:“正须澄心愿,乃许窥道妙。” 清 陈确 《黄山道士韩养元师弟传》:“ 尊觉 虽少年,而勤思道妙,甘淡泊。”
(2).指文章。 唐 韩愈 《记梦》诗:“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 钱仲联 集释引 汪琬 曰:“意当时有权贵不学,自詡能诗,欲得公之称誉者,故作此以託讽歟?”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化神奇为腐臭,则典籍亦糟粕也;化臭腐为神奇,则瓦甓皆道妙也。”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梁 之 刘勰 ,至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文心雕龙·原道),三才所显,并由道妙,‘形立即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韵,俱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