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1,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妆台
六出
新妇
凤楼
罗裙
翠云
横波
开怀
锦屏
宵衣
寒蝉
香云
燕支
烟鬟
独卧
《國語辭典》:妆台(妝臺)  拼音:zhuāng tái
1.女子梳发化妆所使用的案台。通常备有镜子及置物的抽屉。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且向妆台边梳妆一会,收拾齐整。」《金瓶梅》第二八回:「把妆台放在玩花楼上,那里梳头去。」
2.借指女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使小生目视东墙,恨不得腋翅于妆台左右。」
《國語辭典》:六出  拼音:liù chū
1.雪花。因雪似花瓣分为六片,故称为「六出」。南朝陈。徐陵 绖騝诗:「三晨喜盈尺,六出舞崇花。」唐。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诗:「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也称为「六出花」。
2.花瓣。因花生六瓣,故称为「六出」。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八。广动植》:「栀子,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
3.古代妇女有七出之条,犯其中一条则被休弃。唯帝王、诸侯之妻,无子不出,称为「六出」。《仪礼。丧服》:「出妻之子为母。」唐。贾公彦。疏:「天子诸侯之妻,无子不出,唯有六出耳。」
《國語辭典》:七出  拼音:qī chū
旧时七种休妻的条件。一为无子,二为淫佚,三为不事舅姑,四为口舌,五为盗窃,六为妒忌,七为恶疾。《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岂期过门之后,本妇多有过失,正合七出之条。」
《國語辭典》:新妇(新婦)  拼音:xīn fù
1.新娘。《战国策。宋卫策》:「卫人迎新妇。」明。杨慎《丹铅杂录。卷一。戏妇》:「今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妇之家,新婿避匿,群男子竞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谑亲。」
2.儿媳妇。《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周郁妻》:「郁父伟谓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
3.弟妇。《尔雅。释亲》:「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晋。郭璞。注:「犹今言新妇是也。」
4.泛指妇人。《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嘱新妇。」
《漢語大詞典》:凤楼(鳳樓)
(1).指宫内的楼阁。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綺窗。” 宋 张孝祥 《忆秦娥·上元游西山作》词:“元宵节,凤楼相对鰲山结。”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合殿云浓留嫩草,千官花覆驻游丝。凤楼出入谁焚牘,会见英雄集柏池。”
(2).借指朝廷。 清 沈树本 《大水叹》诗之二:“谁绘洚洞图,为民陈凤楼。”
(3).指妇女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征怨》诗:“荡子从征久,凤楼簫管閒。” 隋 江总 《箫史曲》诗:“来时兔月满,去后凤楼空。”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4).指 五凤楼 。 清 赵翼 《后园居诗》:“文章千古事,詎可以势争。何哉诸巨公,好以古学鸣。未便 凤楼 造,先长牛耳盟。”参见“ 五凤楼 ”。
《漢語大詞典》:五凤楼(五鳳樓)
古楼名。 唐 在 洛阳 建 五凤楼 , 玄宗 曾在其下聚饮,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带声乐参加。 梁太祖 朱温 即位,重建 五凤楼 ,去地百丈,高入半空,上有五凤翘翼。见新唐书·元德秀传、 宋 周翰 《五凤楼赋》。后喻文章巨匠为造五凤楼手。 宋 曾慥 类说卷五三引谈苑:“ 韩溥 、 韩洎 咸有词学, 洎 尝轻 溥 ,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枢草舍,聊庇雨风而已,予之为文,如造五凤楼手。’” 清 叶矫然 《龙性堂诗话初集》:“至诵其应制应教诸作,儼造五凤鉅手。”
《國語辭典》:罗裙(羅裙)  拼音:luó qún
丝织的裙。《文选。江淹。别赋》:「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唐。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漢語大詞典》:翠云(翠雲)
(1).碧云。 汉 冯衍 《显志赋》:“駟素虯而驰骋兮,乘翠云而相佯。” 宋 曹勋 《绿头鸭》词:“喜雨薰泛景,翠云低柳。”
(2).形容妇女头发乌黑浓密。 南唐 李煜 《菩萨蛮》词:“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宋 柳永 《洞仙歌》:“记得翠云偷翦,和鸣彩凤于飞。”
《國語辭典》:横波(橫波)  拼音:héng bō
1.形容目光流动如水波。汉。傅毅〈舞赋〉:「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
2.物理学上指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互垂直。
《國語辭典》:开怀(開懷)  拼音:kāi huái
敞开胸怀。形容人欢畅没有牵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众人重到肆中,开怀再饮。」
《國語辭典》:锦屏(錦屏)  拼音:jǐn píng
1.华丽的屏风。唐。李益〈长干行〉:「鸳鸯绿浦上,翡翠锦屏中。」唐。王涣〈惆怅〉诗一二首之一二:「梦里分明入汉宫,觉来灯背锦屏空。」
2.比喻女子的闺房。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國語辭典》:宵衣  拼音:xiāo yī
1.古代妇女在助祭时穿的黑色丝服。《仪礼。士昏礼》:「姆纚笄宵衣在其右。」
2.天未明即穿衣起床。唐。许浑 秋日早朝诗:「宵衣应待绝更筹,环佩锵锵月下楼。」
《國語辭典》:宵衣旰食  拼音:xiāo yī gàn shí
天未明就披衣起床,日暮才进食。形容勤于政事。《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刘蕡传》:「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唐。陆贽 兴元论解姜公辅状:「矧又时运方屯,物情犹郁,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也作「旰食宵衣」、「昃食宵衣」。
《國語辭典》:寒蝉(寒蟬)  拼音:hán chán
1.动物名。一种蝉。体长寸许,胸与背皆有黑绿斑纹,翅膀透明,脉呈淡桦色,常鸣于秋季日暮时分,其声幽抑。
2.蝉至天寒则不鸣。故用来比喻遇事而不敢直言的人。《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杜密传》:「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
《漢語大詞典》:香云(香雲)
(1).美好的云气,祥云。 唐 李白 《寻山僧不遇作》诗:“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金光明最胜王经·四天王护国品:“所有种种香云、香盖,皆是金光明最胜王经威神之力。” 宋 范成大 《南柯子》词:“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2).比喻青年妇女的头发。 宋 柳永 《尾犯》词:“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想 李素兰 剪断香云为甚的?也只是愿双双并谐比翼。”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附录《琵琶记·寻夫》改本:“只得把香云剪下自卖钱。”
《國語辭典》:燕支  拼音:yān zhī
红色颜料。亦泛指红色。可做为化妆品或国画颜料。唐。白居易〈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诗:「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唐。殷尧藩 吹笙歌:「伶儿竹声愁绕空,秦女泪湿燕支红。」也作「燕脂」。
《國語辭典》:烟鬟(煙鬟)  拼音:yān huán
1.形容妇女发多而美。唐。韩愈〈题炭谷湫祠堂〉诗:「祠堂像侔真,擢玉纡烟鬟。」
2.比喻峰峦青翠,云雾缭绕。宋。苏轼〈凌虚台〉诗:「落日衔翠壁,暮云点烟鬟。」
《漢語大詞典》:烟鬟雾鬓(煙鬟霧鬢)
形容鬓发美丽。 宋 张孝祥 《雨中花慢》词:“一叶凌波,十里驭风,烟鬟雾鬢萧萧。”
《漢語大詞典》:独卧(獨卧)
(1).古代养生家谓不与妇女同眠为“独卧”。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故有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2).泛指一人独眠。 明 徐祯卿 《在武昌作》诗:“高斋今夜雨,独卧 武昌城 。”
(3).古指高人、隐士遗世独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独卧 嵩阳 客,三违 潁水 春。” 赵次公 注:“此言 张山人 自 潁水 而隐 嵩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