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晨妆(晨妝)
亦作“晨粧”。 清晨的妆饰。亦谓清晨梳妆。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川原晓服鲜,桃李晨糚靚。”糚,一本作“ 妆 ”。 前蜀 韦庄 《上春词》:“金楼美人花屏开,晨妆未罢车声催。”红楼梦第五九回:“ 黛玉 也正晨妆。”《花月痕》第四一回:“昨宵珍重登车去,知汝晨妆懒上头。”
《國語辭典》:粉白  拼音:fěn bái
用来敷面,以使面容更为皓白的白色铅粉。《战国策。楚策三》:「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
《漢語大詞典》:沈檀
亦作“沉檀”。
(1).指沉香木和檀木。二者均为香木。 唐 罗隐 《迷楼赋》:“斯楼乃峙,榱桷沉檀,栋梁杞梓。”新唐书·李蔚传:“ 懿宗 成 安国祠 ,赐宝坐二,度高二丈,构以沉檀。”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元年:“ 泉州 大商进异木沉檀可构宫室者。”
(2).用沉香木和檀木做的两种著名的熏香料。梁书·诸夷传·盘盘国:“ 中大通 元年五月,累遣使贡牙像及塔,并献沉檀等数十种。” 唐 李中 《宫词》之二:“金波寒透水精帘,烧尽沉檀手自添。” 明 杨珽《龙膏记·空访》:“沉檀烟起盘红雾,一缕朝霞窥绣户。”
(3).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 西施 晓梦綃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4).指妆饰用的颜料。色深而带润泽者叫“沉”;浅绛色叫“檀”。 唐 、 宋 妇女闺妆多用之:或用于眉端,或用在口唇上。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箇,向人微露丁香颗。”一说,指沉香、檀香。见 宋 洪刍 香谱·江南李主帐中香法
《國語辭典》:蜂黄(蜂黃)  拼音:fēng huáng
古代妇女涂额的黄色妆饰。也称花黄。唐。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漢語大詞典》:面妆(面妝)
古代妇女面部的妆饰。 唐 杜甫 《负薪行》:“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漢語大詞典》:弄姿
(1).妆饰容貌。 晋 赵至 《与嵇茂齐书》:“翱翔伦党之间,弄姿帷房之里。”
(2).谓做出种种姿态。《后汉书·李固传》:“ 固 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槃旋偃仰,从容冶步。”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颍》之二:“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漢語大詞典》:宫额(宫額)
古代宫中妇女以黄色涂额作为妆饰,因称妇女的前额为宫额。 唐 李商隐 《又效江南曲》:“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赋梅》词:“冰做骨,玉为容,常年宫额鬢云鬆。” 元 乔吉 《清江引·佳人病酒》曲:“罗帕粉香宫额上掩,宿酒春初散。”
《漢語大詞典》:弄妆(弄粧)
亦作“ 弄粧 ”。 妆饰,打扮。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懒起画蛾眉,弄粧梳洗迟。” 宋 张先 《天仙子·观舞》词:“十岁手如芽子笋,固爱弄妆偷傅粉。” 宋 尤袤 《德翁有诗再用前韵》:“陇上已惊传信晚,樽前只想弄粧迟。”
分類:妆饰打扮
《漢語大詞典》:春妆(春粧)
亦作“ 春粧 ”。
(1).春日的妆饰。多用于女子。 南朝 梁 沈约 《携手曲》:“斜簪映秋火,开镜比春妆。” 唐 孟浩然 《春情》诗:“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 唐 孟郊 《摇柳》诗:“时邀咏花女,笑輟春粧镜。”
(2).春日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艳妇词》之六:“小妇春妆罢,弄月当宵楹。”
《漢語大詞典》:黑齿(黑齒)
(1).古国名。古籍所说不一,已难确指。山海经·大荒东经:“有 黑齿 之国。” 郭璞 注:“黑齿,齿如漆也。”《淮南子·修务训》:“西教沃民,东至 黑齿 。”新唐书·南蛮传下:“羣蛮种类,多不可记,有 黑齿 、 金齿 、 银齿 三种。” 清 黄遵宪 《和锺西耘庶常德祥津门感怀诗》之六:“ 黑齿 雕题 徵鬼籙,赤文緑字詡天书。”
(2).染黑牙齿。古代妇女的一种妆饰。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八章:“女子既为男子私有之物,但供男子玩弄,故穿耳、裹足、细腰、黑齿、剃眉、敷黛、施脂、抹粉、诡髻、步摇,不惜损坏身体以供男子一日之娱。”
(3).复姓。 唐 有 黑齿常之 。
《漢語大詞典》:秀靥(秀靨)
美丽的面颊妆饰。 唐 李贺 《恼公》诗:“晓奩粧秀靨,夜帐减香筒。” 王琦 汇解:“靨,音叶,妇人面颊上之饰,始自 孙吴 邓夫人 ,以琥珀屑傅颊伤,及差,而有赤点如朱,视之更益其妍。宫人欲要宠者以丹脂点颊效之。尔后相沿至 唐 益盛,或朱,或黄,或黑,其色不一,随逐时好所尚。大抵面有痕痣多借此掩之,其无痕痣者,亦倣作此粧,以为妖艷。” 宋 周邦彦 《琐窗寒·寒食》词:“想东园桃李自春,小脣秀靨今在否?”
《漢語大詞典》:凤翅(鳳翅)
(1).凤凰的翅膀。形容笙管排列参差貌。 唐 罗邺 《题笙》诗:“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宋史·乐志一:“昔 轩辕氏 命 伶伦 截竹为律,后令 神瞽 协其中声,然后声应凤鸣,而管之参差亦如凤翅。”
(2).美称凤翅形的事物。如塔檐、竹木的枝叶等。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同泰寺浮图诗》:“天衣疑拂石,凤翅欲凌空。” 唐 虞世南 《赋得临池竹应制》:“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 元 刘诜 《庐陵十景·神冈晚桥》诗:“两江秋波燕尾岐,千嶂春木凤翅齐。”
(3).古代妇女额上所画凤翅形的妆饰。 唐 韩偓 《无题》诗:“鸦黄双凤翅,麝月半鱼鳞。”
(4).凤翅形的雕饰。辽史·仪卫志一:“羊车,古輦车。赤质,两壁龟文、凤翅,緋幰、络带、门帘皆绣瑞羊,画轮。”
(5).山名。在 浙江省 湖州市 。 唐 皎然 《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太湖》诗:“双峰开 凤翅 ,秀出南 湖州 。”
《漢語大詞典》:面花(麪花)
(1).古代妇女的面部妆饰。 唐 李百药 《寄杨公》诗:“面花无隔笑,歌扇不障声。”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契丹 鸭渌水 牛鱼鰾,製为鱼形,妇人以缀面花。” 元 白朴 《端正好·秋香亭上正欢浓》套曲:“做一箇符脾儿挑在鬢边,做一箇面花儿铺翠缕金描,欢喜时粘在脸上。”《金瓶梅》第四十回:“﹝ 金莲 ﹞戴着两个金灯笼坠子,贴着三个面花儿。”
(2).即面豆。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卷十:“按天黥者,当谓痘疤,即 唐 人所咏之面花也。”参见“ 面豆 ”。
麪花:木槿花的别名。 清 施鸿保 《闽杂记·面花》:“麪花即木堇花…… 汀州 人以之拌麪煎食,因呼麪花。”参见“ 木槿 ”。
《漢語大詞典》:面豆
亦作“靣豆”。 即天花。也称面痘。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先生讳 黯 ,字 希孺 ……十岁能诗,十三袖诗一通,謁 清源 牧,其首篇《咏河阳花》,时靣豆新愈。” 清 梁同书 《日贯斋涂说》:“面豆医家所谓天花,未有入诗者,此其剏见也。”参见“ 天花 ”。
分類:天花
《國語辭典》:木槿  拼音:mù jǐn
植物名。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外皮灰色,小枝细长。叶互生,具短柄,卵形、阔卵形或菱形。钝齿缘。夏季开花,具短梗,小苞片七至十枚,线形,花冠钟形,淡紫、桃红色或白色。蒴果长椭圆形,外披金黄色星状毛。一般供观赏,嫩叶可代茶叶或沐发。也称为「朝槿」、「朝生」、「白水锦」。
《國語辭典》:贯耳(貫耳)  拼音:guàn ěr
声音传入耳朵。如:「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漢語大詞典》:花靥(花靨)
妇女颊上用彩色涂点的妆饰。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粉心黄蕊花靨,黛眉山两点。” 清 陈维嵩 《满江红·怅怅词》词:“腰綵唇朱,浑粧就、腐儒花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