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物
(1).违禁的事物。周礼·地官·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搏之。” 贾公彦 疏:“案《大司徒》,民当同衣服,今有人衣服不与众同;又视占亦不与众人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此皆违禁之物,故搏之也。”后用以谓不如常法,不合法度。北齐书·幼主纪论:“过庭所闻,莫非不轨不物。”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宣文阁:“以次入对,从容密勿,盖终日焉。而声色狗马,不轨不物者,无因而至前矣。”
(2).谓不分物我。庄子·庚桑楚:“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 郭象 注:“各得其宜,则物皆我也。”
《国语辞典》:常绿林(常绿林)  拼音:cháng lǜ lín
以常绿树种为优势所构成的森林。如常绿针叶林及热带雨林等。
《漢語大詞典》:坦然自若
态度安详,一如常态。红楼梦第二二回:“ 寳釵 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这时的 小锁柱 ,尽管手中平端着匣子枪,匣枪张着大机头,可是,他的脸上,却是一派坦然自若的神色。”
《國語辭典》:泰然自若  拼音:tài rán zì ruò
形容遇到紧急或危难的情况时,仍能沉著镇定而不惊惶失措。《金史。卷八二。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乃号令士卒如平时,由是人益安附,而功易成焉。」
《國語辭典》:言笑自若  拼音:yán xiào zì ruò
言谈举止和平常一样。形容神态自然。《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也作「言笑自如」。
《国语辞典》:意气自若(意气自若)  拼音:yì qì zì ruò
神态自然如常。《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周书。卷四四。李迁哲传》:「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也作「意气自如」。
《国语辞典》:意气自如(意气自如)  拼音:yì qì zì rú
神态自然如常。《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明史。卷二○五。唐顺之传》:「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也作「意气自若」。
《国语辞典》:安堵如故  拼音:ān dǔ rú gù
形容相安无事,一切如常。《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徙豪右七千馀户于关中,五品税百姓金银一万三千斤以赏军士,馀皆安堵如故。」
分类:如常
《国语辞典》:晶体管(晶体管)  拼音:jīng tǐ guǎn
用锗、硅等晶体制成的电子管。作用如常见的真空管,优点是体积小、不怕震、耗电少,在无线电技术中用来整流、检波、放大等。
《國語辭典》:从容自若(從容自若)  拼音:cōng róng zì ruò
沉著镇定,不动声色。《旧唐书。卷五七。刘文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國語辭典》:神色自若  拼音:shén sè zì ruò
神色从容自然,很镇定的样子。如:「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够神色自若地克服。」《北齐书。卷二八。列传。元晖业》:「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琼饮酒一大卮,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数升,神色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