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8,分2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奸邪
奸邪
奸臣
奸雄
奸宄
奸人
奸谋
奸回
神奸
奸慝
奸民
奸凶
奸吏
权奸
奸弊
《漢語大詞典》:奸邪(姦衺)
见“ 姦邪 ”。
分類:奸邪
《國語辭典》:奸邪  拼音:jiān xié
1.奸诈邪恶的人。《三国演义》第一○一回:「今若内有奸邪,臣安能讨贼乎?」也作「奸邪」。
2.奸诈邪恶。《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惟李承之见安石双眼多白,谓是奸邪之相,他日必乱天下。」也作「奸邪」。
《國語辭典》:奸邪(姦邪)  拼音:jiān xié
1.奸诈邪恶的人。《管子。形势解》:「故奸邪日多,而人主愈蔽。」也作「奸邪」。
2.奸诈邪恶。《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奸邪不容,皆务贞良。」宋。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至于奸邪小人,虽恶其害己仇而疾之者,莫不敛衽变色,咨嗟太息,或至于流涕也。」也作「奸邪」。
《國語辭典》:奸臣  拼音:jiān chén
奸诈阴险的臣子。《水浒传》第六四回:「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谗佞专权。」也作「奸臣」。
《國語辭典》:奸臣(姦臣)  拼音:jiān chén
奸诈阴险的臣子。《管子。七臣七主》:「官无邪吏,朝无奸臣。」《文选。曹囧。六代论》:「委天下之重于凡夫之手,托废立之命于奸臣之口。」也作「奸臣」。
《國語辭典》:奸雄  拼音:jiān xióng
有才智而狡诈欺世的人。《三国演义》第一回:「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也作「奸雄」。
《國語辭典》:奸雄(姦雄)  拼音:jiān xióng
有才智而狡诈欺世的人。《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赞曰》:「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君明闇于奸雄,君惠闭于群孽。」也作「奸雄」。
《國語辭典》:奸宄  拼音:jiān guǐ
1.犯法作乱。《明史。卷二七四。高弘图传》:「请禁奸宄小人借端妄言,脱罪侥倖。」也作「奸宄」。
2.犯法作乱的人。《文明小史》第四二回:「盘查奸宄,本是他警察局的义务。」也作「奸宄」。
《國語辭典》:奸宄(姦宄)  拼音:jiān guǐ
1.犯法作乱。《书经。舜典》:「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一○。珠利耶国》:「气序温暑,风俗奸宄。」也作「奸宄」。
2.犯法作乱的人。《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绝先帝功臣,进任奸宄,诖乱天下,欲危社稷。」也作「奸宄」。
《國語辭典》:奸人  拼音:jiān rén
狡猾、奸诈的坏人。《新唐书。卷一五二。李绛传》:「君子者,遇主知则进,疑则退,安其位不为它计,故常为奸人所乘。」
《漢語大詞典》:奸谋(姦謀)
亦作“奸谋”。 奸邪的计谋。荀子·致仕:“如是,则姦言、姦説、姦事、姦谋、姦誉、姦愬莫之试也。”《汉书·王商传》:“今 商 有不仁之性,乃因怨以内女,其姦谋未可测度。” 宋 陆游 《泸州乱》诗:“从来守边要人望,纵有奸谋气先丧。”明史·孔克仁传:“ 士诚 多奸谋,尚间谍,御众无纪律。”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道光帝 ﹞要停止 英国 一切贸易,正中 义律 的奸谋。”
分類:奸邪计谋
《漢語大詞典》:奸回(姦回)
亦作“姧回”。亦作“奸回”。
(1).奸恶邪僻。左传·宣公三年:“ 商紂 暴虐,鼎迁於 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姦回昬乱,虽大,轻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观 孔光 之奏 董贤 ,则实其奸回; 路粹 之奏 孔融 ,则诬其衅恶。” 唐 权德舆 《陆宣公翰苑集序》:“ 裴延龄 以姦回得幸,害时蠹政,物议莫敢指言,公独以身当之,屡言不可。” 宋 司马光 《起请科场札子》:“有以姧回巧伪致富贵者,不为清仪所容。”明史·吕大器传:“ 士英 、 大鋮 ,臣不谓无一技之长,而奸回邪慝,终为宗社无穷之祸。”
(2).指奸恶邪僻的人或事。书·泰誓下:“崇信姦回,放黜师保。” 孔 传:“回,邪也。姦邪之人,反尊信之。” 唐 王勃 《三国论》:“ 汉 自 顺 桓 之间,国统屡絶,奸回窃位,阉宦满朝。”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五状》:“若使臣言出於矫伪,当正典刑,以警姦回。”
《漢語大詞典》:神奸(神姦)
亦作“ 神奸 ”。
(1).能害人的鬼神怪异之物。左传·宣公三年:“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 杜预 注:“图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备之。” 汉 王充 论衡·儒增:“安能入山泽不逢恶物,辟除神姦乎?”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三槐以鼐鼎象物,知其神奸;五等以桓珪班瑞,守其宫室。”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尽三江於一吸,吞鱼龙之神姦。” 清 顾炎武 《酬李处士因笃》诗:“观人如列鼎,欲察神姦状。”
(2).奸诈狡猾的人。 明 屠隆 《綵毫记·禄山谋逆》:“裂土控 燕 韩 ,部落连蕃 汉 ,包藏逆节伏神奸,一举神州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回目:“内外吏胥神奸狙猾,风尘妓女豪侠多情。” 钟敬文 《念总理》诗之五:“疑信谤忠从古事,念沙射影恨神奸。”
见“ 神姦 ”。
《國語辭典》:奸慝  拼音:jiān tè
1.邪恶。《明史。卷二五八。姜埰传》:「士子作文,高谈孝悌仁义,及服官,恣行奸慝,此科目之病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奸慝惩戒,实良史之直笔,农夫见莠,其必锄也。」也作「奸慝」。
2.邪恶之人。唐。陈子昂 祃牙文:「奸慝窃命,戎夷不龚,则必肆诸市朝。」也作「奸慝」。
《國語辭典》:奸慝(姦慝)  拼音:jiān tè
1.邪恶。《北齐书。卷六。孝昭帝纪》:「帝性颇严,尚书郎中剖断有失,辄加捶楚,令史奸慝,便即考竟。」也作「奸慝」。
2.邪恶的人。《书经。周官》:「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国语。鲁语下》:「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慝。」也作「奸慝」。
《漢語大詞典》:奸民(姦民)
亦作“奸民”。亦作“姧民”。 乱法犯禁、不务正业的人。管子·五制:“贤人进而姧民退。”《商君书·画策》:“不作而食,不战而荣,无爵而尊,无禄而富,无官而长,此之谓姦民。”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国有四民,各修其业;不由四民之业者,谓之姦民。”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大抵 岭 以南物产蕃阜,风气殊於中土,诸洋互市,瓌货日至。姦民逐利,起徒手至百万者,往往而有。” 清 冯桂芬 《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华杨卓公神道碑铭》:“遇凶饥,一二奸民为之倡,蚁附蜂起。”
《國語辭典》:奸凶(姦凶)  拼音:jiān xiōng
1.奸诈凶恶的人。《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文选。曹囧。六代论》:「由是天下鼎沸,奸凶并争。」
2.奸诈凶恶。唐。刘知几《史通。卷七。品藻》:「又江充、息夫躬谗谄惑上,使祸延诸后,毒及忠良,论其奸凶,过于石显远矣。」明。李东阳〈书某节妇事〉:「身死无所惜,其何以泄忿郁,而暴其奸凶。」
《漢語大詞典》:奸吏(姦吏)
枉法营私的官吏。管子·七法:“姦吏伤官法,姦民伤俗教。”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騶忌子 曰:‘谨受令,请谨脩法律而督姦吏。’” 唐 李白 《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惠如春风,三月大化。姦吏束手,豪宗侧目。”旧唐书·崔郾传:“居内忧,释服为吏部员外。姦吏不敢欺,孤寒无援者未尝留滞,銓叙之美,为时所称。”
分類:官吏
《漢語大詞典》:权奸(權姦)
亦作“ 权姦 ”。 指弄权作恶的奸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且吾自诛权姦耳,而函首以遗之。” 明 李贽 《关王告文》:“盖公以正大之气压狐媚之孤,虽不逆料其诈,而呼风震霆,犹足破权奸之党。”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结衔:“古来权奸,如出一辙。”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册第一章二:“﹝ 唐玄宗 ﹞并且用人唯亲,把政权交给 李林甫 、 杨国忠 一类权奸。”
《漢語大詞典》:奸弊(姦弊)
亦作“奸弊”。亦作“奸敝”。 诡诈舞弊;欺诈蒙骗。旧唐书·牛僧孺传:“ 乾符 中,选曹猥滥,吏为姦弊,每岁选四千餘员。”《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却是那丑汉买嘱媒人,要哄骗小人的女儿为婚,却将那姓 钱 的后生,冒名到小人家里。老爷只问媒人,便知奸弊。” 清 唐甄 潜书·权实:“是以百职不脩,庶事不举,奸敝日盛,禁例日繁,细事纠纷,要政委弃。”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贫家丁多,无处隐蔽,只好按丁纳租税,再加上胥吏的奸弊,贫弱的民众,除了逃亡作浮户,实在无法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