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8,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冥契
结契
事契
真契
契真
契丈
密契
契心
契好
契谊
投契
夔契
契书
契分
参同契
《國語辭典》:冥契  拼音:míng qì
口虽不言,心相契合。《晋书。卷一二三。慕容垂载记》:「自古君臣冥契之重,岂甚此邪?」
《國語辭典》:结契(結契)  拼音:jié qì
1.彼此相交,甚为投缘。如:「他俩金兰结契,誓死不渝。」
2.订定契约。《指月录。卷一九。福州元沙师备宗一禅师》:「若论此事喻如一片田地,四至界分,结契卖与诸人了也。」
《漢語大詞典》:事契
犹情谊。 宋 曾巩 《襄州与交代孙颀启》:“惟事契之稠重,实愚冥之幸会。” 宋 秦观 《婚书》:“既事契之久敦,宜婚姻之申结。”
分類:情谊
《漢語大詞典》:真契
(1).知己,意志相合者。 金 王若虚 《忆之纯》诗之一:“幼岁求真契,中年得伟人。”
(2).谓妙趣,真意。 明 自悦 《续兰亭会补任城吕系诗》:“兰苕擢中沚,葩萼媚芳辰,散怀得真契,引觴答熙春。”
《韵府拾遗 真韵》:契真
宋史艺文志含光子契真刋谬玉钥匙一卷
《漢語大詞典》:契丈
旧时朋辈间敬称。 宋 杨万里 《答朱侍讲书》:“知我者其惟亡友 钦夫 与契丈乎,由今观之,知我者 钦夫 一人而已。” 宋 杨万里 《慰程监簿书》:“书问不至於亲旧,深交厚契如吾契丈,亦復作踈。”
分類:朋辈敬称
《漢語大詞典》:密契
(1).犹密友。晋书·王敦传论:“ 王敦 歷官中朝,威名夙著,作牧 淮 海,望实逾隆,遂能託鱼水之深期,定金兰之密契,弼成王度,光佐中兴。” 明 吴承恩 《寿许逸庵六十障词》序:“亲友某等或联桑梓高源,或袭芝兰密契。倚玉同芬,或缔 陈 荀 之好;断金投分,或通 王 贡 之交。”明史·王应熊传:“陛下召 应熊 ,必因其秉国之日,众口交攻,以为孤立无党,孰知其同年密契,肺腑深联,恃 延儒 在也。”
(2).秘密相约。南齐书·刘善明传:“ 善明 从伯 怀恭 为 北海 太守,据郡相应。 善明 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 北海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杨褒》:“ 褒 妻乃异志於 褒 , 褒 莫知之,经岁时。后 褒 妻与外密契,欲杀 褒 。”
(3).密切契合。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由是观之,凡为人君者,其一言动,固自与造化密契。”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四章:“夫佛学在北之与经学,固不如其在南与玄学之密契。”
《漢語大詞典》:契心
心意投合;称心。 宋 苏洵 《祭史彦辅文》:“吾与 彦辅 契心忘颜,飞腾云霄,无有远邇。” 明 袁宏道 《覆友人》:“故凡遇有契心之书,便当取读数徧。”
《漢語大詞典》:契好
交好;友爱。 宋 苏轼 《下财启》:“夙缘契好,获讲婚姻。”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解胡观放榜对答:“ 解学士 、 胡祭酒 契好甚密。” 张昭汉 《甲寅春西湖小麦岭吊吴子一粟墓》诗:“ 吴会 同读书,契好骨肉般。”
分類:交好友爱
《漢語大詞典》:契谊(契誼)
交情,友谊。 元 萨都剌 《峨眉云歌谢照磨李伯贞遗白石》:“古人契谊重金石,此物岁寒冰雪心。” 明 何景明 《六子诗·王职方尚絅》:“职方吾益友,契谊鲜与同。”
分類:交情友谊
《國語辭典》:投契  拼音:tóu qì
情意相合。《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当日在扬州与老残会过几面,彼此甚为投契。今日无意碰著,同住在一个店里,你想他们这朋友之乐,尽有不言而喻了。」《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但是劳航芥平日佩服他中学淹深,他也佩服劳航芥西文渊博,二人因此大家有些仰仗地方,所以见了面甚为投契。」
《漢語大詞典》:夔契
亦作“ 夔卨 ”。 帝 舜 二贤臣之名。 夔 典乐, 契 为司徒。 唐 白居易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 夔 卨 定求才济世, 张 雷 应辩气衝天。”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富弼赠太师》:“ 庆历 之盛,朝多伟人,维 范 与 富 ,才业名位,实相先后,海内称诵,见於声诗,比之 夔 契 。”
《漢語大詞典》:契书(契書)
契据,契约。 唐 元稹 《刘颇》诗序:“南归 唐州 ,为吏所轧,势不支,自火其居,出契书投火中。”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贾人妻:“此居处五百緡自置,契书在屏风中。”
分類:契据契约
《國語辭典》:契分  拼音:qì fèn
1.契合的缘分。《全唐诗。卷七九五。李挚》:「因缘三纪异,契分四般同。」自注:「挚与李行敏同姓,同甲子,同年登第,俱二十五岁,又同门,故云。」
2.交情。《新唐书。卷八八。裴寂传》:「唐公雅与厚,及留守太原,契分愈密,至蒲酒通昼夜。」《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若要作鲊,可不屈我杀了!枉做这几时同僚,一些儿契分安在?」
《国语辞典》:参同契(参同契)  拼音:cān tóng qì
书名。相传为魏伯阳作。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中多假周易爻象以说丹鼎之术。后蜀彭晓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三卷,即注此书。宋儒朱熹、蔡元定皆尝治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