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奏书
雅奏
奏辟
保奏
缴奏
合奏
特奏
奏禀
草奏
奏劄
奏乐
表奏
迭奏
劾奏
奏捷
《漢語大詞典》:奏书(奏書)
(1). 汉 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王公国内,亦称奏书。”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奏之为言进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书,於公府曰奏记。”
(2).泛指奏章。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词》:“同学 金陵 最少年,奏书曾用牘三千。”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书於陛下。”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奏书》:“《广圣历》曰:‘奏书者,岁之贵神也,掌奏记,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书者,水神也,为岁君之諫臣。’”
《漢語大詞典》:雅奏
(1).典雅的乐曲。 唐 王邕 《湘灵鼓瑟》诗:“诚能传此意,雅奏在宫商。” 金松岑 《心声》:“涤荡筦絃之淫听,张皇金石之雅奏。”
(2).指高雅的文辞。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至如 太白 《乌栖曲》诸篇,则又寓意高远,尤为雅奏。”
(3).对他人演奏的敬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得聆雅奏,倾心向往。” 郭沫若 《女神·棠棣之花》诗:“很好,我也很想倾听你的雅奏呢。”
《漢語大詞典》:奏辟
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四:“国初,州郡官属,皆长吏自行奏辟,姓名未闻於朝,已先莅职。”
《國語辭典》:保奏  拼音:bǎo zòu
保举推荐。《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愿相公保奏,得个帅府的名份,也不枉了健儿每辛苦。」《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乐、韩暹又连名保奏无徒、部曲、巫医、走卒二百馀名,并为校尉、御史等官。」
《漢語大詞典》:缴奏(繳奏)
谓给事中行使职权,驳正制敕之违失而封还章奏。宋史·刘一止传:“﹝ 刘一止 ﹞迁给事中……居琐闥百餘日,缴奏不已,用事者始忌。”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帝曰:‘去冬以宫中缺人使令,因召旧人十数辈,此何繫外廷利害,而 范祖禹 、 丰稷 、 文及甫 并有章疏陈古今祸福以动朕听, 希纯 等又缴奏争之,何乃尔也!’”
《國語辭典》:合奏  拼音:hé zòu
1.一起上奏。《宋史。卷一六二。职官二》:「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2.多种乐器按照不同的声部,联合起来演奏。如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国乐合奏等。ensemble中译名。
《漢語大詞典》:特奏
直接给皇帝上奏疏。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开元 末,宰相以御史权重,遂制弹奏者先諮中丞大夫,皆通许,又于中书门下通状先白,然后得奏。自是御史不得特奏,威权大减。”
《漢語大詞典》:奏禀
上奏。新唐书·裴度传:“近开 延英 益稀,恐万机奏禀,有所壅閼。”宋史·职官志一:“大事奏禀得旨者为‘画黄’,小事拟进得旨者为‘録黄’。”
分類:上奏
《漢語大詞典》:草奏
(1).草拟奏章。汉书·王莽传上:“ 竦 者博通士,为 崇 草奏,称 莽 功德。” 唐 戴叔伦 《赠司空拾遗》诗:“ 陈琳 草奏才还在, 王粲 登楼兴不赊。”宋史·孝宗纪一:“﹝ 史浩 ﹞亟入为帝言,太子不宜将兵。乃为草奏,因中宫以进。”
(2).草拟的奏章。 唐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诗:“词锋偏却敌,草奏直论兵。” 唐 杜甫 《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之七:“衣冠是日朝天子,草奏何时入帝乡。”
分類:草拟奏章
《漢語大詞典》:奏劄
亦作“ 奏札 ”。 臣下上殿奏对时呈给皇帝的文书。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文书:“奏札,又谓之殿札,盖上殿奏对所入文字也。凡知州以上见辞,皆用此。”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洎因奏忤旨,上怒,就 赵 ( 赵普 )手掣奏札子,挼而掷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书,曰奏札,曰奏状,曰奏议。恐其漏泄,俱封囊以进,故谓之封事。”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是,臣下是早就见到,正想拟具一个奏札来陈述自己的管见。”
《國語辭典》:奏乐(奏樂)  拼音:zòu yuè
演奏音乐。《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每日设祭,必令女伎奏乐上食。」《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又有一夥仙女,也如此打扮,各执乐器一件,在那里奏乐。」
《國語辭典》:表奏  拼音:biǎo zòu
上表奏请。南朝齐。王俭 褚渊碑文:「爰降诏书,敦还摄任。固请移岁,表奏相望。」《三国演义》第二回:「皇甫嵩又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
《漢語大詞典》:迭奏
(1).交替或轮流奏乐。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秦筝发徽,二八迭奏。”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 濮上 北里 ,迭奏迭起,或号或呼,俾昼作夜。” 清 戴名世 《〈成周卜诗〉序》:“当此之时,惟有幽涧之鸣,孤松之韵,迭奏於荒凉清冷之地。”
(2).屡屡取得。《新华日报》1943.7.7:“使其六年来迭奏肤功的卫国战士,能更多的发挥出他们英勇战斗的力量。”
《國語辭典》:劾奏  拼音:hé zòu
上奏罪状,加以弹劾。《汉书。卷七三。韦贤传》:「而丞相御史遂以玄成实不病,劾奏之。」《南史。卷二六。袁湛传》:「昂依事劾奏,不惮权家,当时号为正直。」
《國語辭典》:奏捷  拼音:zòu jié
1.向帝王报捷。宋。苏轼〈获鬼章二十韵〉:「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金史。卷七一。斡鲁传》:「斡鲁使使奏捷曰:『赖陛下威灵,屡败敌兵。』」
2.获胜。如:「奏捷归来」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七。陆中丞》:「已而官兵奏捷,一城鸡犬不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