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8,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奉圣
朝奉
奉使
奉行
奉诏
奉祠
奉天
奉承
奉亲
奉常
奉公
奉职
奉先
奉法
祗奉
《分类字锦》:奉圣(奉圣)
中华古今注汉高祖令宫人梳奉圣髻
分类:
《國語辭典》:朝奉  拼音:cháo fèng
1.职官名。汉代隶属于礼部,原名「奉朝请」,无实权,但诸侯要觐见皇帝,都需经他办理,方可见到。宋朝有朝奉郎,朝奉大夫等官名。
2.富翁或当铺管事。《水浒传》第四六回:「庄主太公祝朝奉,有三个儿子,称为祝氏三杰。」《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偶然这日进城来,要到大市街汪朝奉典铺中问个家信。」
《國語辭典》:奉使  拼音:fèng shǐ
奉命出使。《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國語辭典》:奉行  拼音:fèng xíng
照著去做。《三国演义》第五回:「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國語辭典》:奉诏(奉詔)  拼音:fèng zhào
奉承命令。《三国演义》第三回:「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
《國語辭典》:奉祠  拼音:fèng cí
宋代五品以上官员,年老不能任事或退休,多被任为宫观使等官,实无职事,只领俸禄,称为「奉祠」。《宋史。卷四二九。道学列传三。朱熹》:「淮不得已,夺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辞不拜,遂归,且乞奉祠。」宋。陆游 奉祠诗:「乞得奉祠还自愧,犹将名姓到中朝。」
《漢語大詞典》:奉天
奉行天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作宫邑於 下洛 之阳,名相官曰尹。作《濩乐》,制质礼以奉天。”
《國語辭典》:奉承  拼音:fèng chéng
1.承受的敬词。《左传。昭公七年》:「奉承以来,弗敢失陨。」
2.谄媚讨好他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况且崔宁一路买酒买食,奉承得他好,回去时,就隐恶而扬善了。」《儒林外史》第三回:「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
《分类字锦》:奉亲(奉亲)
梅尧臣 依韵酬永叔示予银杏诗 穷坑我易满,分饷犹奉亲。
分类:银杏
《漢語大詞典》:奉常
(1). 秦 九卿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 秦 官,掌宗庙礼仪,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 颜师古 注:“太常,王者旌旗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持之,故曰奉常也。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义也。”
(2).保持恒久。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國語辭典》:奉公  拼音:fèng gōng
尊重公事,不徇私情。《汉书。卷八三。朱博传》:「博宰相,玄上卿,晏以外亲,封位特进,股肱大臣,上所信任,不思竭诚奉公。」
《漢語大詞典》:奉职(奉職)
谓奉行职事。史记·循吏列传序:“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东观汉记·周荣传:“﹝ 荣 ﹞尽心奉职,夙夜不怠。”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皆不责问 陆完 等奉职不效之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袁世凯等奏折》:“臣等奉职无状,政策不能取信於民,抚衷惭惧,罔知所措。”
分類:奉行职事
《漢語大詞典》:奉先
(1).祭祀祖先。书·太甲中:“奉先思孝,接下思恭。”旧唐书·肃宗纪:“朕早承圣训,尝读《礼经》,义切奉先,恐不克荷。” 元 卢琦 《中元回家拜祭感怀》诗:“七月十五月正圆,中元遗俗知奉先。”
(2). 宋 代禁军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军伍名额·奉先:“ 大中祥符 四年五月, 真宗 宣示 永安 指挥以奉诸陵军额,犹隶 西京 本城厢军,可赐名奉先,升为禁军。”
《漢語大詞典》:奉法
奉行或遵守法令。韩非子·有度:“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史记·循吏列传:“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宋 曾巩 《〈范贯之奏议集〉序》:“羣臣奉法遵职,海内乂安。” 明 陈子龙 《唐论》:“ 江 楚 之间,晏然奉法,与 秦 未可一二论也。”
《國語辭典》:祗奉  拼音:zhī fèng
敬奉。三国魏。阮籍大人先生传〉:「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祗奉君上,而全妻子乎?」《晋书。卷七。成帝纪》:「以袛奉祖宗明祀,协和内外,允执其中。」
分類:敬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