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疑怪  拼音:yí guài
1.难怪,心中的怀疑得到解答。宋。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词:「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惯纵的个无徒禄山,没揣的撞过潼关,先败了哥舒翰,疑怪昨宵向晚,不见烽火报平安。」
2.怀疑、不信任。《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一》:「金印奴家紧藏著,休疑怪不与伊呵,又怕是脱空谩吓我。」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欲赍发贤士,进取功名。诚恐贤士有疑怪之心。」也作「怪疑」。
《国语辞典》:怪状(怪状)  拼音:guài zhuàng
奇怪特殊的形状。如:「因为是万圣节,很多小孩子被父母打扮成奇形怪状的模样。」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二。山谷下》:「戴叔伦诗云:『诡形怪状翻合宜』,诚哉是言。」
《漢語大詞典》:秘怪(祕怪)
(1).神奇怪异。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可穷,祕怪恍惚,亦莫之係,皆足以高视古今,桀出伦类。”
(2).指潜藏而不经见之神奇怪物。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海之百灵祕怪,慌惚毕出,蜿蜿虵虵,来享饮食。” 宋 王安石 《牛渚》诗:“阴灵祕怪不欲露,毁犀得祸却偶然。” 宋 范成大 《东山渡湖》诗:“波臣川后敬爱客,约束祕怪驱鱼龙。”
《漢語大詞典》:怪变(怪變)
奇怪的变异。荀子·儒效:“虽在鸟兽之中,若别黑白,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后汉书·彭宠传:“其妻数恶梦,多见怪变,卜筮及望气者皆言兵当从中起。” 唐 韩愈 《谢自然诗》:“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
分類:奇怪变异
《國語辭典》:奇谲(奇譎)  拼音:qí jué
1.奇特诡变。《周书。卷二七。宇文测传》:「深少丧父,事兄甚谨。性多奇谲,好谈兵书。」《文选。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思淮阴之奇谲,亮成安之失策。」
2.怪异荒诞。《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论曰》:「然好大不经,奇谲无已。」
《漢語大詞典》:逞奇
显示奇怪。 清 王诒寿 《答南社诸子书》:“铣溪虬户,易貌而逞奇;桂饵翠纶,强泽而无当。” 清 陆文铭 《利器行》:“铅刀蓬矢各逞奇,光芒骇目莫敢携。”
分類:显示奇怪
《国语辞典》:怪兽(怪兽)  拼音:guài shòu
奇怪而罕见的野兽。《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徼麋鹿之怪兽,导一茎六穗于庖。」
《國語辭典》:难怪(難怪)  拼音:nán guài
1.不能责怪,含有谅解的意思。《彭公案》第一三九回:「就是师父知道,我是为燃眉之急,他二老也难怪我。」
2.怪不得。表示能理解情况而不感到奇怪。如:「他考取了理想的学校,难怪这么高兴。」《红楼梦》第三二回:「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著,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國語辭典》:怪僻  拼音:guài pì
1.性情怪异偏执。《红楼梦》第四一回:「黛玉知他天性怪僻的很,不好多话。」
2.不寻常。《福惠全书。卷二五。教养部。讲学》:「非求之于高远而难知也,非履之于怪僻而难行也。」
《漢語大詞典》:殊怪
奇异,奇怪。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其异物殊怪,存乎五威将帅,班乎天下者,四十有八章。”
分類:奇异奇怪
《國語辭典》:诧异(詫異)  拼音:chà yì
惊奇、讶异。《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妈同家人都吓了一跳,甚觉诧异。」《红楼梦》第七一回:「怎么他的眼肿肿的?所以我诧异只管看。」
《國語辭典》:怪特  拼音:guài tè
奇异独特。唐。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分類:奇怪特别
《漢語大詞典》:怪幻
奇怪而多变。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二:“我觉得自己突然间被置身在一个怪幻的境地里了。”
分類:奇怪多变
《漢語大詞典》:异疾(異疾)
奇怪的病症。 唐 杜牧 《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人言异人,能愈异疾。”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医工莫知主名,可谓异疾。”
分類:奇怪病症
《漢語大詞典》:隐怪(隱怪)
谓鬼物奇怪之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 晋 梁 隐怪之谭,好事之所掇拾。”
分類:鬼物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