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9,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丐夺
夺百
夺昼
施夺
三夺
违夺
两夺
抢夺
议夺
映夺
割夺
矫夺
抄夺
夺劳
收夺
《漢語大詞典》:丐夺(匄奪)
强求夺取。《左传·昭公十六年》:“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 孔颖达 疏:“此言毋或匄夺,亦谓不得强匄乞夺取也。” 宋 苏洵 《广士》:“而后察其贤有功而爵之,禄之,贵之,勿弃之於冗流之间,则彼有冀於功名,自尊其身,不敢匄夺,而奇才絶智出矣。”
分類:强求夺取
《韵府拾遗 陌韵》:夺百(夺百)
山海经翼望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欢其音如夺百声注如夺百声言其能作百种物声也或曰夺百物名
《韵府拾遗 宥韵》:夺昼(夺昼)
张鼎古铜雀台赋平皋晚兮拱木生寒紫陌昏兮黄埃夺昼
《韵府拾遗 曷韵》:施夺(施夺)
礼记外夲内末争民施夺
《骈字类编》:三夺(三夺)
唐书百官志凡朝晚入失仪御史录名夺俸三夺者奏弹 谢庄黄门侍郎刘琨之诔魂终朝而三夺心一夜而九飞夜江淹哀千里赋见一 下
《漢語大詞典》:违夺(違奪)
违背人的意愿而迫使改变。《宋书·孔灵符传》:“百姓虽不亲农,不无资生之路,若驱以就田,则坐相违夺。”魏书·彭城王勰传:“雅操不移,朕亦未敢违夺。”
《骈字类编》:两夺(两夺)
元 朱德润 山水屏图诗 况乃画图间,两夺造化精。
《國語辭典》:抢夺(搶奪)  拼音:qiǎng duó
用暴力的手段夺取。《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府中将吏大惊,欲待动手抢夺,早望见尘头大起,哨马报说钟司徒大兵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七回:「这一路的好汉,只要东西,不伤人;若是和他争论抢夺,他便是一刀一个。」
《漢語大詞典》:议夺(議奪)
犹核准。 明 海瑞 《均徭申文》:“即查该县原申均徭令七甲为首编起,果於众心乐从,民无异议,方与议夺。”
分類:核准
《漢語大詞典》:映夺(映奪)
光辉夺目。 宋 叶适 《北村记》:“若夫城中甲观大囿,照耀映夺,曾不敢仰视而侧立也。”
《漢語大詞典》:割夺(割奪)
贬抑;削减。 汉 仲长统 《昌言·损益》:“降爵削土,稍稍割夺,卒至於坐食奉禄而已。”《晋书·刘毅传》:“无报於身,必见割夺;有私於己,必得其欲。”
分類:贬抑削减
《漢語大詞典》:矫夺(矯奪)
(1).谓假托君命以夺取。晏子春秋·谏上八:“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赵孝成王 德公子之矫夺 晋鄙 兵而存 赵 ,乃与 平原君 计,以五城封公子。”
(2).强行夺取。汉书·严安传:“故搢绅者不惮为诈,带剑者夸杀人以矫夺,而世不知媿,故姦轨浸长。”
《國語辭典》:抄夺(抄奪)  拼音:chāo duó
强抢掠夺。《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时四方征镇入援者三十馀万,莫有斗志,自相抄夺而已。」
《漢語大詞典》:夺劳(奪勞)
古代对犯罪官吏剥夺其职务令服劳役的一种制度。《梁书·元帝纪》:“长徒鏁士,特加原宥;禁錮夺劳,一皆旷荡。” 南朝 陈 徐陵 《陈武帝即位诏》:“亡官失爵,禁錮夺劳,一依旧典。”隋书·刑法志:“夺劳百日,杖督一百。”
《漢語大詞典》:收夺(收奪)
罢黜。北史·甄琛传:“既得不以伦,请下收夺。”
分類: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