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9,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夺得
与夺
争夺
夺人
豪夺
天夺
气夺
夺目
侵夺
夺锦
夺情
攘夺
夺取
夺去
夺气
《高级汉语词典》:夺得  拼音:duó de
获取,得到
分类:夺得
《漢語大詞典》:与夺(與奪)
(1).赐予和剥夺;奖励和惩罚。左传·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与一夺,二三孰甚焉!”荀子·王制:“贵贱杀生与夺,一也。”后汉书·符融传:“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询访之,随所臧否,以为与夺。” 唐 韩愈 《孟东野失子》诗:“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
(2).决定;裁决。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值三主幼弱,宰辅统政,与夺大事,皆先咨启於太后而后施行。”旧唐书·裴漼传:“ 琰之 命书吏数人,连纸进笔,斯须剖断并毕,文翰俱美,且尽与夺之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二年:“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輒因中否而与夺之。”
(3).取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 唐 白居易 《论考试进士事宜状》:“虽诗赋之间,皆有瑕病,在与夺之际,或可矜量。” 宋 王安石 《议服》:“礼之所与夺,刑之所生杀,皆於此乎权之。”
(4).得失。《魏书·甄琛传》:“臣子所求,便为议上,都不復斟酌与夺,商量是非。”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与夺不汩其神者,至粹者也。”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尚有议论与夺,或失此机会卒无休兵之期,如更有沮败则用何道?” 明 高启 《北郭秋夜喜徐卿远来兼南游》诗:“与夺得丧未足较,惟有一贫聊復尔。”
(5).褒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劝戒与夺,必附圣以居宗。” 唐 刘知几 史通·称谓:“爱憎出於方寸,与夺由其笔端。”
《國語辭典》:争夺(爭奪)  拼音:zhēng duó
争相夺取,互不退让。《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國語辭典》:夺人(奪人)  拼音:duó rén
1.害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忽传蜀中某官暴死,某官性诡谲好名,专一暗地坑人夺人。」
2.光彩耀眼,引人注意。《红楼梦》第二三回:「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眼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
分類:夺人动人
《國語辭典》:豪夺(豪奪)  拼音:háo duó
凭恃势力夺取他人所有。《管子。国蓄》:「春以奉耕,夏以奉芸,耒耜械器,钟镶粮食,毕取赡于君,故大贾蓄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故大贾畜家不得豪夺吾民矣。」
分類:仗势强夺
《漢語大詞典》:天夺(天奪)
为上天所禠夺。 宋 王禹偁 《让西京留守表》:“顾残年而气若尸居,听成命而魄疑天夺。”参见“ 天夺之魄 ”。
分類:上天
《國語辭典》:天夺之魄(天奪之魄)  拼音:tiān duó zhī pò
上天夺走魂魄。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比喻人将死亡或遭大灾难。《隋书。卷七○。杨玄感等传。史臣曰》:「天夺之魄,人益其灾,群盗并兴,百殃俱起,自绝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
《漢語大詞典》:气夺(氣奪)
勇气丧失。尉缭子·战威:“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鬭,气夺则走。” 汉 王粲 《羽猎赋》:“禽兽振骇,魂亡气夺。”明史·金兴旺传:“ 兴旺 出兵躡之,坠崖石死者无算, 友仁 自是气夺。”
《國語辭典》:夺目(奪目)  拼音:duó mù
光彩耀眼。《北史。卷五四。窦泰传》:「初,泰母梦风雷暴起,若有雨状,出庭观之,见电光夺目,驶雨沾洒,寤而惊汗,遂有娠。」《红楼梦》第一四回:「那一应执事陈设皆系现赶著新做出来的,一色光艳夺目。」
《國語辭典》:侵夺(侵奪)  拼音:qīn duó
侵占掠夺。《荀子。王制》:「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好取侵夺,如是者危殆。」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若巧者侵夺已甚,则拙者迫怵无聊。」
《漢語大詞典》:夺锦(奪錦)
见“ 夺袍 ”。
《漢語大詞典》:夺袍(奪袍)
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 武后 游 洛 南 龙门 ,詔从臣赋诗,左史 东方虯 诗先成,后赐锦袍, 之问 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后因称竞赛中获胜为“夺袍”。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亦称“ 夺锦 ”。 明 高启 《谢赐衣》:“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
《國語辭典》:夺情(奪情)  拼音:duó qíng
1.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但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陈书。卷二七。姚察传》:「修身立德,白首不渝,虽在哀疚,宜夺情礼,可员外散骑常侍,封如故。」《儒林外史》第七回:「官小,与夺情之例不合。这夺情,须是宰辅或九卿班上的官。」也作「夺礼」。
2.违背情理。如:「倘有夺情之举,易激起公愤。」
《國語辭典》:攘夺(攘奪)  拼音:ráng duó
夺取。《管子。八观》:「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新唐书。卷九九。李纲传》:「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
《國語辭典》:夺取(奪取)  拼音:duó qǔ
强取。《汉书。卷九八。元后传》:「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馀。」《红楼梦》第四回:「这拐子便又悄悄的卖与薛家,被我们知道路,去找拿卖主,夺取这丫头。」
《漢語大詞典》:夺去
置…于死地。例如:鼠疫夺去了数以千计的生命。
被抢走
分類:夺去死地
《國語辭典》:夺气(奪氣)  拼音:duó qì
因慑于声威而丧失勇气。《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辽传》:「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梁书。卷九。曹景宗传》:「景宗等器甲精新,军仪甚盛,魏人望之夺气。」